丹麥駐越南大使尼古拉·普里茲(Nicolai Prytz)7月接受《越南投資評論》(Vietnam Investment Review)訪問,提出越南發展離岸風電的優劣勢,並呼籲越南應加強政策明確性,以釋放雙邊的合作潛力。
普里茲大使首先指出,丹麥企業對離岸風電有高度興趣,透過直接投資或與在地公司合作的方式參與市場,已有業者提出數十億美元的大型專案計畫,或是在供應鏈中尋求機會。例如,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提出風場開發計畫,並與越南國家石油公司(PetroVietnam)簽署合作備忘錄。風機製造商Vestas也與本地夥伴推動陸域與離岸風機發展。
但是這些企業也面臨政策與監管的挑戰。其中一個核心問題是政府部會間協調不足。儘管已有正式機制,但在能源轉型、土地使用與環境監管等領域的職責重疊與政策不一致,讓本來就很複雜的許可流程增加不確定性與成本。缺乏完整的法規框架也讓丹麥開發商無法擴大投資。尤其是缺乏明確的離岸風電發展路線圖與具體執行計畫,限制市場信心與供應鏈發展。基礎建設則是另一項關鍵問題。電網容量、港口準備度等尚未發展完善,難以支撐大型離岸風場的建設。近期的政策進展雖朝正確方向邁進,讓越南更接近國際標準,但仍有未解決問題。例如,目前規定的政府最低80%購電量與15年還款期,難以符合大型離岸風電專案的財務需求,通常是仰賴為期20年期的購售電協議,特別是在新興市場。
談及丹麥與越南在離岸風電的合作潛力,普里茲大使兩國政府已透過「丹麥-越南能源夥伴關係」合作超過十年,目前進入第三階段,夥伴關係涵蓋長期能源規劃、能源效率、離岸風電及再生能源併網等議題。
2023年,雙方又啟動「綠色戰略夥伴關係」,支持越南發展具氣候韌性、低碳的經濟。透過政府之間的合作,丹麥已協助越南制定完整高效的離岸風電產業發展路徑圖。每兩年出版的《能源展望報告》是合作的重要文件,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協助越南規劃能源轉型藍圖。
最近也發布港口報告,評估越南現有港口支援首批離岸風場的能力。接下來丹麥將協助越南電力公司(EVN)制定投資的行政許可與監督流程。他指出,國際夥伴在降低風電示範計畫的風險,可以發揮關鍵作用。離岸風電是一項複雜、高風險的投資,具備經驗的國際夥伴除了可以提供資金,也提供關鍵技術,協助越南降低風險、建立在地供應鏈、與全球供應商議價,並移轉多年累積的專業知識。
針對2024-2025年間越南的PDP8與《電業法》修法,普里茲大使表示這些努力展現越南強烈的再生能源承諾,顯示越南致力於減碳與實現淨零承諾的決心。市場導向轉型則對吸引私人投資至關重要。推動直接購售電協議(DPPA)進一步開放市場,使大型用電戶能直接向開發商購買再生能源電立,除了增加市場競爭,也可加速私部門對潔淨能源的投資。
雖然總體方向正確,但仍有關鍵缺口需填補。最重要的是執行機制的細緻化,還有建立一套透明、公平且一體適用的競標制度。若缺乏具體的行政命令,會使政策處於不確定狀態。投資人需要明確性與可預測性,才能推動投資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