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逛完媽閣廟後,決定往大三巴的方向步行前進。跟著google 路線隨意亂走,一邊欣賞路上兩邊的風景。澳門地小,步行街道只能容納單邊停汽車後,只剩一條汽車路線。道路蜿蜒崎嶇,公車訓練有素地行駛,完全不受限於地狹問題。偶爾會經過幾間學校藏在大樓裡,從外觀上似乎是沒有操場的學校。週六走在路上,也會看見媽媽帶著穿制服的孩子上學。
往議事亭前廳行進的路上無意間看見有鄭家大屋的路標,於是問媽媽要不要去看看。
鄭家大屋:鄭家大屋 | 主頁●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二、星期四至星期日; 逢星期三休息,公眾假期除外。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下午五時半之後停止入場。(有人流控制)
●地址: 龍頭左巷10號(亞婆井前地對面)

鄭家大屋是澳門現存建築面積最大的民居建築群 ,具有廣東傳統民居的特徵,同時結合外來文化的影響,可謂中西合璧。而且中國舉世聞名的著作《盛世危言》就是在這裡完成的。
鄭家大屋由鄭觀應父親鄭文瑞開始建造,大小房間有六十多間,是澳門少見的家族式建築群。後來鄭家後人分居各地,鄭家大屋多處空間被分租出去,一度曾有300多人在內居住。出現“七十二家房客”景象。目前看見的鄭家大屋歷經風吹日曬、火災後,經由2001年政府接管後有八成以上都是被破壞的,所幸政府修建後,我們才有現在能看見的鄭家大屋。如此富有歷史的宅院,值得我們好好欣賞它的歷史。
我跟媽媽到時已經是將近下午4點多,人潮並不多,我們一直逛到開放時間結束,這裡人少的時候拍起來真的很漂亮,到處都是古色古香建築風。

光是這面牆我們就拍了將近半小時。

人站在這裡拍也好看。(其實我們一直在這裡等到他們離開才拍到自己滿意的照片)

沒人的照片也拍好多張,接著就跟媽媽輪流在這前面拍網美照,人不多的鄭家大屋真的很適合來這裡拍照,怎麼拍都好看!



透光天井、雕花門窗、外圓內方的門檻,古樸風的鄭家大屋靜靜地述說他的歷史,我們在這裡一邊拍照一邊瀏覽介紹,不知不覺就到了閉館的時間。我們心滿意足地離開鄭家大屋,在這裡實在是殺了好多手機的記憶體容量,現在就繼續步行到議事亭前廳。


議事亭前廳這區乘載澳門很多歷史,有澳門郵政總局、仁慈堂大樓、市政署,也有許多逛的商店,這裡的人潮也相當地多。

玫瑰聖母堂有400多年的歷史,我們去時裡面有活動,不開放參加,因此我們在門口拍拍照片,就繼續往大三巴的方向前進。走到這裡基本上不太需要google地圖,只要跟著人多的地方前進就可以,似乎大家都是要到一樣的地方朝聖。路上會經過名產街,兩邊都是糕餅店、肉乾店、蛋塔店、還有藥局!!!很多人都來這裡藥局買東西,因此我跟媽媽也跟著朝聖,隨便走進一家店,問大家都來買什麼後也跟著買。(腦波整個很弱)


大三巴是一座17世紀天主教教堂的遺跡,在1835年一場大火燒毀當時的保祿學院及教堂,最終剩下教堂正面前壁、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階。聖保祿教堂是中國第一座巴洛克式建築,同時結合東方圖飾,例如漢字、石獅子還有歐洲的古典元素,呈現東西文化交流。
我們在這裡從下午待到傍晚,天色暗下來後才離開。從這裡搭公車到閘口很近,過關口也很快速,一下子就從澳門來到大陸珠海。第一天的澳門輕旅行已經透過公車跟步行走了許多地方,休息一下,明天搭高鐵往桂林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