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經宏觀動態分析
一、聯準會獨立性與鮑爾去留爭議
近期市場對聯準會主席鮑爾可能被川普開除的傳聞反應劇烈,尤其在債券市場引發了極大賣壓,10 年期及 30 年期國債殖利率飆升,反映市場對此變數的擔憂。
- 法律與市場擔憂:法律上川普無權直接開除鮑爾,除非他主動辭職。然而,一旦鮑爾辭職,將引發市場對聯準會獨立性的極大質疑,這意味著未來的降息步調可能完全取決於川普的意志。
- 川普否認後的市場表現:儘管川普否認了換掉鮑爾的傳聞,美股標普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持續走高並創歷史新高。但 30 年期國債殖利率回檔幅度不大,仍維持在相對高位,顯示市場對聯準會獨立性可能產生變數的押注仍在。摩根大通調查顯示,「投資者做多美 30 年期殖利率的倉位正在快速的走高當中」,表明市場對聯準會獨立性可能產生極大變數的預期。
- 市場對降息的預期矛盾:儘管美國勞動市場強勁、通膨頑固、經濟持續擴張,但市場對降息的預期卻在緩步增溫,形成「割派定價」。這種預期與股債之間的資金分配形成衝突,市場仍認為聯準會最終會迫於壓力降息,導致短端利率低於政策利率。
- 聯準會主席雙重身份:鮑爾身兼聯邦準備委員會主席和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主席兩職。即便 2026 年 5 月聯準會主席任期屆滿,他仍可作為理事留任至 2032 年,甚至可能連任 FOMC 主席。若市場極度質疑聯準會獨立性,聯準會內部可能提名鮑爾續任 FOMC 主席以維護獨立性象徵,形成「FNC 主席跟聯準會主席表現的不一樣」的局面。
二、財政可持續性與債務壓力
- 短期債務到期高峰:2025 年美國需償還約 7 兆美元債務,2026 年約 3 兆美元,加劇市場對美國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尤其在高利率環境下,新增國債的利息負擔相對較高。
- 川普對鮑爾的批評:川普過去持續批評鮑爾動作太慢,甚至要求立刻降息三個百分點,認為關稅帶來的通膨是「一次性攻擊」,而非結構性通膨。
三、通膨數據與關稅影響
- 近期通膨數據溫和:最近公佈的 6 月份 CPI 和 PPI 數據均低於預期,顯示通膨壓力有所緩解。「月增幅已經接近到零,遠遠低於市場預期的 0.2% 年增幅也降到 2.3% 這是 24 年 9 月份以來的最低。」
- 商品端通膨減弱:商品端漲幅主要集中在能源、食品和耐用品,但幅度不大。在川普強制介入後,雞蛋價格暴跌 22%,服務價格也下跌 0.1%,甚至住宿、航空、汽車等項目價格都在下滑,呈現「快通縮的感覺」。
- 關稅通膨的討論:源頭認為關稅通膨並未大幅反映到生產者成本上,原因可能是企業已囤積大量貨物,且 10% 的基準關稅影響可能不像想像中嚴重。主要考量是「管控通膨預期,而並不是關稅真正引起的通膨」。
- 薪資通膨的潛在風險:儘管關稅通膨可能是一次性反應,但非法移民驅逐政策可能導致薪資通膨持續較長時間。「現在到現在為止薪資價格,薪資增幅還是明顯高於通膨的…這個將固性會非常高,所以時間越拉長,可能它的效果會湧現。」
四、經濟增長與產業生產
- 工業生產數據改善:美國 6 月份工業生產指數月增幅為 0.3%,年增幅為 0.37%,相較前幾個月有所改善。「說明美國的工業生產好像也沒有如想像中還來得落。」
- 企業盈利修正上調:儘管曾預期 EPS 會變差,但在關稅戰實施後,市場的盈利修正指數卻大幅向上,顯示華爾街對經濟前景轉向樂觀。
美國對外貿易與產業政策
一、美中關係與「晶片外交」
- 對華 AI 晶片出口政策轉彎:美國對銷往中國大陸的 AI 晶片出口管制大幅轉彎,允許中國企業對美國技術上癮,以壓制華為發展。此舉被視為「晶片外交」,並與稀土談判掛鉤。
- 市場派的影響力:川普似乎重新認可了市場派的觀點,即持續向中國市場出貨,讓其依賴美國技術,同時賺取外匯,保持有限度領先,而非全面脫鉤。
- 黃仁勳的中國之行:黃仁勳近期在中國的活動被認為是「川普授權的晶片外交」,他頻繁讚揚中國 AI 發展,凸顯商人在不同地區因地制宜的策略。
- 稀土管制放鬆:隨著晶片外交的展開,中國也適度放寬了稀土管制,有助於緩解短期內的稀土通膨預期。
二、「美國製造」政策的推動
- 回流美國本土的決心:川普通過提高關稅來增加海外生產成本,鼓勵企業回流美國設廠,以實現「來我這邊設場…你讓美國的貨出口到日本,你變零關稅」。
- 可口可樂配方調整:川普成功說服可口可樂公司使用美國生產的甘蔗糖替代果糖,這被視為將產業鏈拉回美國本土的決心體現。
非法移民政策及其對經濟的影響
一、驅逐非法移民的進度與挑戰
- 執法預算大幅增加:2025 財年撥款 1650 億美元用於執法預算,其中 450 億用於新建拘留中心,旨在大幅提高驅逐效率。
- 拘留人數創歷史新高:川普上任四個月內,每月逮捕人數已超過第一任期,遠高於拜登時期。目前美國拘留人數已達 57,800 人,比川普上任期增加 46%。
- 設施不足與擴建:現有拘留設施幾乎全滿,美國政府正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新建或擴建拘留中心,包括使用足球場作為臨時拘留場所,並依賴私人監獄公司承建設施。
- 驅逐流程時間長:非法移民被捕後需經歷多個法律程序,驅逐所需時間較長,導致目前驅逐人數不足逮捕人數的一半。
- 對薪資通膨的長期影響:隨著非法移民驅逐進度推進,勞動力市場可能出現「大缺工」,導致薪資持續高增長,「薪資增幅還是明顯高於通膨的」,進而對核心通膨產生長期上行壓力,預計傳導時間可能長達一到兩年。
美國股市與科技巨頭表現
一、股市創新高與集中度風險
- 指數創新高:道瓊、標普和納斯達克指數持續創歷史新高,儘管費城半導體指數小幅下跌。
- 華爾街態度轉變:華爾街各大機構在 5 月前紛紛調降標普指數年度目標價,但在短期內又全面調升,顯示政策轉變對市場預期的快速影響。
- 七大科技股帶動:美股上漲主要由少數幾支科技巨頭帶動,其中輝達(NVIDIA)是關鍵驅動力。標普 500 指數中,僅 25 支股票創歷史新高,其餘 475 支並未創高,凸顯市場上漲的集中度。「輝達漲 1% 所需要的體量,等於好多公司可能要漲 10% 20% 的體量。」
- 輝達的市場地位:輝達市值已超越 Meta 和 Alphabet 的總和,也高於微軟和蘋果的單體市值,甚至接近 Costco、Walmart 和 Amazon 三家零售商的總和,顯示其在 AI 浪潮下的強勁增長和市場主導地位。
二、科技巨頭個別表現
- 輝達(NVIDIA):AI 浪潮的領頭羊,其 GPU 展望和股價上攻決定了本輪多頭行情的持續性。
- 宏達電(HTC):受 AI 商機爆發影響,宏達電發布神秘預告,暗示在 VR/AR 領域的佈局,加上第三季業外收入,股價漲停。
- 蘋果(Apple):股價表現相對疲軟,受全球手機出貨量增長放緩影響(二季度僅增長 1%),以及市場對 i17 銷量預期保守的壓力。
- 轉型服務營收:iPhone 營收佔比已降至 56% 左右,服務營收擴增至 21%。蘋果正積極擴大服務營收,如 Apple TV 的用戶數已達 4700 萬,旨在減少產品銷售的季節性和庫存壓力。
- 競爭力思考:蘋果的優勢在於整合現有技術提供高體驗感,而非極度創新。未來關鍵在於讓消費者在使用 AI 產品時,首選蘋果品牌。
- 特斯拉(Tesla):近期表現較為收斂,馬斯克言論減少。5 月份歐洲銷量雖有回歸,但與其他品牌同期相比仍大幅衰退。未來重點關注其自駕車和機器人(Optimus)的發展進度。
總結與展望
- 通膨驅動因素的轉變:市場正從關稅通膨預期轉向對非法移民驅逐政策導致的薪資通膨的關注。關稅通膨可能是一次性反應,但薪資通膨的影響可能持續更久。
- AI 引領市場:以輝達為代表的 AI 產業持續引領市場,其影響力被認為具有改變人類生產力週期的潛力。
- 景氣循環與投資策略:建議投資者在景氣擴張周期中,不必過度追逐短期收益,而是耐心持有優質資產,觀察景氣指標的轉向。川普的政策雖然帶來變數,但美國經濟在多個數據上顯示出韌性。
- 地緣政治與產業鏈重塑:美中關係在「晶片外交」下似乎有所緩解,但美國推動產業鏈回流本土的決心堅定,可能帶來供應鏈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