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五位讀書人一起到深山苦讀以求取功名,到了考前三個月,五人深知要加緊用功才有機會取得好成績,可是山中煮食不方便,於是便商量由一個人負責所有人飲食,將來四人若榜上有名,願意圓滿他一切心願。其中一位讀書人願意成全,人選決定後,四人天天讀到半夜三更,而負責伙食的那一位則天天早起採野菜野果回來飽足四人。
一個人努力大半輩子,就是希望賺到金山銀山,讓家人衣食無虞,不愁吃穿。可是,當一個人的財富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心性與德性卻沒有跟上,那麼財富對他來說不是好事,是噩夢的開始,因為他會用錢做膽,從前不敢做的事,有了錢之後全部都做了。比如包養、外遇、縱情聲色娛樂、染毒,甚至是殺生害命,用自己的錢來挖坑給自己跳,若不是無明,怎麼會有人如此的搞砸自己。
當一個人不斷累積財富,心性也不斷跟著提升,就會知道該怎麼運用金錢,該怎麼回饋社會,如何用自身的財富創造更多人的福祉,那麼財富對這樣的人來說,就是好事、就是幸運,也就是老智者說的「富中之富」。厚德載物,一個人有錢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卻能平安健康,家庭圓滿,一定有相等的福德做匹配,有錢卻無德,就會發生一連串的災難,可能是失去健康,可能是失去生命,可能是失去家庭,也就是所謂的德不配位。
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富貴逼人的企業家年輕時就不安於室,臨老了也是頻頻入花欉,用錢做盡一切的惡,他們的子孫所能繼承的也就只有惡,不會有善來循環。當有一天,福享盡了,曾經做過的惡就會回頭反噬,最後失了親情、失了事業東山、失了一切,重頭再來,就會感受種種求不得的苦,生活只有眾苦,而無諸樂,要什麼沒什麼。
第一段讀書人的故事告訴我們智慧的重要、寬容的重要、成就他人的重要。讀書人有成人之美,能成就他人,同時兼具智慧,知道名利財富會隨著生命結束而歸零,所以他希望獲得善知識提升智慧和心性,讓他在因緣俱足之後懂得行善造福,自利利人。老智者說,「財不用求,有福自然有,隨便做隨便賺,無福的人就算用的搶也搶不到。我們要顧好自己的心,不要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更不能同流合污,否則最後吃苦受罪還是自己。」
#厚德載物
#德不配位
#清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