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會走路的人,知道怎麼走路嗎?
知道難?做到難?
我們常說知行合一,知道後要能做到。但這句話我們需要好好了解一下。知:知道。行:做到。合一?所以知道後要能做到?
以上的理解完全錯了!知道和做到是同時發生的。如果知道而做不到,說明著「不知道」。而若你做得到,但你說你不知道,我們都可以說你「知道」。
什麼意思?知道vs做到
知行合一四步曲:
-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知道自己不知道
- 知道自己知道
- 不知道自己知道
例如:學游泳
- 不知道自己不會游泳,所以跳進水裡後溺水。
- 知道自己不會游泳,所以打死不敢下水。
- 知道怎麼游泳了,也練習游了,但是每次游之前都要心理準備才敢游,叫作練習。
- 跳下去就自然會游了,一想要怎麼游,又突然不會游了。
例如:學寫字:
- 不知道自己不會寫字,真的要寫的時候愣住了。
- 知道自己不會寫,所以避免寫字。
- 開始認真去學寫字,然後開始寫了,但每次寫都還要想怎麼寫的,叫作練習。
- 筆拿起來就會寫了,想著這個字怎麼寫,反而不會寫了。
其他像是呼吸、睡覺、吃飯,不都是這樣的概念?
孟子、王陽明都說過:「不慮而知為良知,不學而能為良能」
所以「知道難」還是「做到難」,你心裡有答案了?
如何運用在戒色?
第一階段:不知道需要戒什麼色,所以極度放縱。
第二階段:吃了點苦頭,知道自己縱欲而受苦,但是仍無法戒色。
第三階段:開始嘗試各種戒色的法門,但是還是常常會犯戒,我們一般戒色前三個月,大概都是在這個邊上游走,但是卻開始掌握一些方法與調整自己的習性。
第四階段:開始忘了自己在戒色,但自然而然就不會想要去戒。當進到不戒而戒的狀態時,才是真的戒了,而非常常還忍不住,所以要去戒。
任何事情與習慣都是如此,你早上起床走路,需要知道自己哪一腳先踏出去嗎?不會的。你刷牙時會把牙刷刷到眼睛或頭髮上嗎?不會的。你吃飯會想著接下來這個筷子要怎麼動嗎?不會的。任何你真學會的事情,你不會有感覺的。
真正的知道,不應該廢吹灰之力。
微觀裡的欲界
任何事情,應該要有這幾個階段,從見山是山,見山非山,見山又是山。一定要走過程,那個「知道」才是真知。學習任何東西,把學到的「知識」空掉了,你才是真的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