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位主角 -
一位是美國總統的兒子,一位是英國王子,
他們的故事,從一場外交宴會上撞進一座蛋糕塔開始。
我不知道導演當初怎麼設計這個橋段,
但對我來說,那不只是喜劇效果的橋段,
那座蛋糕塔,就像擺在他們面前的「體制高牆」。
而他們 - 毫無預警地撞了上去,
撞碎的不只是奶油與糖花,
還有兩國千絲萬縷的文化枷鎖、身分限制,
以及 - 那種你不該愛誰的規則。
🇺🇸 美國,一向奉行「我愛誰關你屁事」的自由鐵則;
🇬🇧 英國,則是那種連喝奶茶都要考慮舉杯角度的老派國家。
這對CP的愛情不只是甜死人不償命,
更像是兩國政治文化的對撞現場!
一邊是總統兒子開直播高喊 I love you,
一邊是王子得先傳LINE問祖母:可以親了嗎?
光是一個吻戲,感覺都要外交部+皇室新聞官雙方核稿才能過關。
他們的戀情,比你在IG放閃還高風險。
他們不只遠距戀愛,還得躲避監聽與新聞頭條。
戀愛沒談好,可能導致英美外交破裂。

英國王子亨利,謹慎、內斂,就像一座冰山一樣;
而美國總統之子亞歷克斯,奔放、熱情,如同一座噴發中的火山。
當冰山遇到火山,冰山怎麼敵擋得住火山的熱情呢?
更何況火山還是個長得還超帥,還有肌肉天菜!
換我也融化好嗎?(口水ing)
他們在小木屋旁的那一夜,沒有國旗、沒有記者,
只有白雪、星光、海浪,還有彼此心裡的小聲音。
亞歷克斯一如往常 - 話癆、花招百出;而亨利依然優雅、克制。
就是在那裡,亞歷克斯第一次看到亨利眼神裡的傷。
不是王子的光鮮亮麗,而是那種「我從小就學會要壓抑自己」的孤單。
他們聊家庭、聊身分、聊不能愛誰的那種痛,
講著講著…
亞歷克斯突然問他:「你想過如果一切都不管的話,你會做什麼?」
亨利沒有回答,但下一秒 - 他就吻了他。
不是王子吻了總統之子,
是那個一直壓抑自己的亨利,終於吻了他真正想成為的樣子。
雖然甜度爆表,但這部電影也偷偷探討了許多議題:
種族、性別、皇室責任、媒體八卦、以及 - 「在全世界都反對的時候,你還敢不敢愛?」
它用一場戀愛,拷問了什麼叫做「身分認同」,
又用一個熱吻,去挑戰世界的舊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