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投資信託、定存、與「安全投資」迷思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在利率高掛與經濟放緩交錯的2025年,很多人追求「高股息」與「安全投資」的資產來避險。無論是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定存CD、債券或政府保本工具,都在資金輪動中成為焦點。

但很多人不知道,這些所謂「穩定」、「高息」、「安全」的標的,其實潛藏不少迷思。以下我們來拆解三個常見誤區。


迷思一:REIT很棒,因為它們股息高

不少人喜歡REIT(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因為它們法規上需要將90%所得分配給股東,因此殖利率看起來非常誘人。但你要問自己兩件事:

  1. 它的高股息是穩定的嗎?
    • REIT是靠不動產租金產生收入,這意味著景氣循環與利率變動會大大影響其營運能力。
    • 當經濟轉弱,或利率持續升高,房地產資產可能貶值、融資成本提高,進而影響REIT的分紅能力。
  2. 你知道自己投的是哪種類型REIT嗎?
    • REIT類型多樣:住宅型(Apartment REITs)、商場型(Mall REITs)、旅館型(Hotel REITs)、抵押型(Mortgage REITs)、混合型(Hybrid REITs)等。
    • 每一種REIT對市場的敏感度不同,例如旅館REIT對旅遊與消費信心非常依賴,抵押型REIT則高度依賴利差與借貸成本。

特別提醒:REIT通常會在經濟復甦階段表現良好,但在利率飆升或房市下滑階段波動極大,2025年美國正處於利率轉折期,因此選擇REIT要特別注意景氣位置與類型分布


迷思二:高股息就值得買進並長抱

延續上面討論,有些人看到REIT殖利率8%,或某些高息股殖利率高達10%,就誤以為「這是一台現金機器」。

但這些高殖利率往往來自於:

  • 價格重挫後的錯覺
  • 企業獲利不穩、即將減配
  • 錯誤的估值基礎(如特殊一次性收益)

此外,高殖利率≠高品質資產,長抱這些資產的風險在於:

  • 實質資本價值可能持續萎縮
  • 配息調降時股價往往同步下殺
  • 本金虧損遠大於多年股息收益

最合理的方式是:檢查股息支付率(Dividend Payout Ratio)與公司財報現金流能力,而不是單憑殖利率決定買不買。


迷思三:「CD與政府保本工具完全沒有風險」

確實,在美國,以下資產被視為最接近「無風險」的投資工具:

  • 美國國債(Treasuries)
  • CD(定存證)
  • FDIC保險的銀行帳戶
  • Ginnie Mae、Fannie Mae的抵押擔保債

但「安全」的代價通常是:

  • 報酬低,難以抗通膨
  • 錯過其他資產輪動帶來的收益
  • 提前解約的流動性風險

此外,在CD產品上,若存入超過FDIC保額(25萬美元),就要自行分散銀行風險。部分高利CD來自小型機構,也需審慎選擇。

💡2025年提醒:若你有大筆短期資金要保守操作,可以透過**CDARS制度(全美CD互通保險平台)**分散存款於不同銀行,確保每一筆都享FDIC保障上限。


還有一點你可能沒想過:REIT也是一種「景氣循環股」

REIT 並不是「絕對防禦型資產」。它的表現其實與整體經濟高度相關,屬於景氣循環型股票(Cyclical Stocks)

當經濟轉強時,REIT租金收入增加,價格上升;當經濟衰退或升息快速來臨時,REIT易下跌、甚至砍息。

REIT不是不能投資,而是要掌握:

  • 進場時機(經濟復甦初期最佳)
  • 所屬類型(如住宅或醫療REIT比旅館REIT更抗跌)
  • 買進價格(是否已反映風險)


2025年投資要靠智慧而非習慣。不要因為利率高就掉入「殖利率陷阱」,也不要以為低風險資產就能完全免疫市場變化。

想用聽的,按這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貓的綠豆芝麻學
2會員
21內容數
🎭 歡迎來到《老貓的綠豆芝麻學》🫘📚 這裡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只有日常裡的 綠豆芝麻小事。 但人生的滋味,不就是這些小事 攪一攪、拌一拌,變成香噴噴的生活嗎?
2025/08/07
固定收益投資,最安全嗎 在利率飆升過後的2025年,許多美國投資人,特別是接近退休年齡的族群,紛紛尋求「安全、穩定」的投資選項。定存(CDs)、國債、Ginnie Mae、甚至年金(Annuity)產品,成為資金避風港。 但你要記得:安全從來不是免費的。它背後常常伴隨報酬限制、流動性受限、抗通膨
2025/08/07
固定收益投資,最安全嗎 在利率飆升過後的2025年,許多美國投資人,特別是接近退休年齡的族群,紛紛尋求「安全、穩定」的投資選項。定存(CDs)、國債、Ginnie Mae、甚至年金(Annuity)產品,成為資金避風港。 但你要記得:安全從來不是免費的。它背後常常伴隨報酬限制、流動性受限、抗通膨
2025/07/31
高股息≠好股票、利率高≠亂存錢 在2025年的美國,高利率似乎讓一切看起來很有「息收」的吸引力:高股息個股、5%以上的CD(定存單)、高利活儲賬戶琳瑯滿目。但在這樣的環境下,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單純追求殖利率」,而忽略了資產本質與背後的風險。
2025/07/31
高股息≠好股票、利率高≠亂存錢 在2025年的美國,高利率似乎讓一切看起來很有「息收」的吸引力:高股息個股、5%以上的CD(定存單)、高利活儲賬戶琳瑯滿目。但在這樣的環境下,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單純追求殖利率」,而忽略了資產本質與背後的風險。
2025/07/29
以下所提的分析,適用於居住並納稅於美國的個人或家庭。 2025年,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投資年:利率高企,但經濟數據反覆;股市創高,但基本面隱憂重重。在這樣的環境下,許多美國投資人開始重新關注一個長期被忽略的資產:市政債券(Municipal Bonds)。
2025/07/29
以下所提的分析,適用於居住並納稅於美國的個人或家庭。 2025年,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投資年:利率高企,但經濟數據反覆;股市創高,但基本面隱憂重重。在這樣的環境下,許多美國投資人開始重新關注一個長期被忽略的資產:市政債券(Municipal Bonds)。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