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屆的500碗已選出,其中彰化又挑出了幾家記憶中的老店。那些老店彷彿是我人生中的積木一般,一塊一塊地堆出了我現在的模樣。
回想起林家拉仔麵,在華陽市場尚未興建大樓時我就時常造訪,那時多是六日與朋友騎腳踏車遊逛彰化的第一站。就像許多市場小吃一般,它開得極早,早上五點即開,中午十二點便收,讓趕早市的人有點熱湯氣可尋,無論是市場進卸貨的人或是買客,都能坐在這裡吃點乾麵肉羹。
拉仔麵其真正名稱來源已難以追尋,但對我們彰化人來說,那是用蒸籠蒸熟的黃乾油麵,點麵時手抓份量,拌上豆菜肉燥,想吃飽些加個滷蛋,想潤一點就點碗肉羹。
約是20年前的林家拉仔麵較為油香,如今則是醬香較重。而肉羹以白蘿蔔清甜湯底,一鹹一淡,是最受我愛的搭配。上桌時先吃一半,豆芽脆,黃麵軟,肉燥香,想補點甜味就是粉色偏紅的辣椒醬,一點點辣,多點的是糯米香。
肉羹清淡,為歇口的好搭配。我最愛夏天多點醋,冬天多點蒜汁,最為剛好。說到蒜汁,台灣的蒜汁最讓人喜歡,蒜泥搭乾麵,蒜汁搭羹湯,是十足的台灣吃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