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羅從小跟牛一起長大,因為家裡養了一頭母黃牛,阿羅是長子,爸爸就把放牛這件事交給他。阿羅說,「從小在山裡長大,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帶牛去吃草,所以我跟山林的感情很深厚,對牛也有一份很深的感情,如果沒有那頭黃牛,我們家的田就會荒廢。」
從那一天起,阿羅發誓再也不吃動物,因為影片中不只是牛,還有豬羊等各種大型動物被肢解開膛剖肚的畫面。對阿羅來說,他覺得人類對待牛有一種「忘恩負義」的況味,牛能為農家耕田,能提供乳汁,能生小牛販賣改善經濟,牠們獻出自己的全部,傾盡所有,最後老了耕不了田了,主人毫不猶豫也毫不眷念的將牠們賣給肉商再賺最後一筆。
出社會後的阿羅投入志工領域,進而成立讀書會帶領社區民眾誦讀《地藏經》。阿羅六歲時的心願是長大後奉養母親,沒想到母親來不及等他長大就與世長辭。當阿羅知道《地藏經》是一本孝經,能超度親人脫離地獄苦難,他便開始全省走透透,帶領社區民眾研讀經典,也在經典中讀到為牛為馬為狗為牲畜為餓鬼為糞坑蟲的因緣果報。
除了帶領讀書會,對山林有特殊感情的阿羅也淨山。在八里和五股之間有一個硬漢嶺步道,夾在觀音山之間,六十年前陸續有人上山做生意,生意做完垃圾沒有帶下山,直接丟在山溝,從硬漢嶺布道往下看,一望無際的垃圾山,根據當地居民講,那些垃圾留在那裡超過四十年。阿羅不忍孕育萬物的山林被垃圾覆蓋,二○一七年,因緣俱足,阿羅帶領上百位志工開始整頓觀音山,連續四梯次,總計清出十一公噸、二千八百包的垃圾下山。觀音山變成一座人間淨土,不再是人人口中的垃圾山。
不管是對動物的慈悲,還是對土地的情份,亦或是對母親的思恩,阿羅都是一位具有悲天憫人,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善知識,更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實踐者。老智者說,如果人人都能有這樣的悲心和同理心,世間又何來這麼多殺戮,這麼多戰爭,都是為了一己之私和慾望,不管是口腹之慾、情慾、權勢名利的慾望,亦或是金錢的慾望,都要搭上許多人的生命和身家財產,這些都是在替自己造下不可救贖的罪業,總是,要忠於良心,好好用心才是。
#悲憫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尊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