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万円を50億円に増やした 投資家の父から娘への教え
一位醫生投資家的真摯傳承
這本由現役麻醉科醫師「たーちゃん」(Tar-chan,1975年出生於兵庫縣)所撰寫的《將50萬日圓增值到50億日圓的投資之父教給女兒的理財之道》,不僅是一本深入淺出的投資指南,更是一份父親對女兒飽含深情的生命贈禮。
在作者被診斷出罹患癌症且被告知時日無多的嚴峻現實下(2022年發現直腸癌第四期,經歷四次手術,2024年底49歲時確認癌細胞已轉移至肺部及肝臟,醫師告知他可能無法迎接51歲生日),他決定將自己畢生累積的投資智慧與人生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承給他尚在中學的女兒們。這份迫切且真摯的動機,賦予了這本書無與倫比的說服力與深度。
本書由鑽石社於2025年7月3日發行,定價為1,870日圓(含稅),共322頁。它以「父親對女兒的教誨」形式呈現,使得原本可能充滿專業術語的投資書籍變得更易於閱讀與理解,對於從投資新手到中級者等廣泛讀者群都極具參考價值。該書在發行前即已決定再版,首刷即突破3萬冊,展現了市場對其內容的高度期待。
作者的投資與人生故事:從50萬到50億的傳奇之旅
たーちゃん的人生經歷本身就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充滿了挫折、轉折與驚人的成就。
早年時期與投資啟蒙
作者小時候被譽為神童,小學一年級就能記住六年級才學的漢字,學校課程對他來說都十分無聊。儘管在升學考試期間曾有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但他憑藉著過人的天賦,仍能短時間內攻克難關,進入升學名校。他一開始以「想變有錢」為動機考入醫學院,並在醫學生時期就規劃好,未來將平衡醫師工作與股票投資,透過投資實現財富自由。
他首次嘗試投資是在大學時期,因為自己玩過世嘉(SEGA)的遊戲機Dreamcast,雖然當時Dreamcast的銷售不佳導致世嘉股價低迷,但他作為玩家深信世嘉的遊戲軟體品質優異,若能為索尼的PlayStation提供軟體,必定能大賺一筆。他將自己當家教賺來的50萬日圓(家教時薪高於一般打工)全數集中投資於世嘉股票。正如他所料,世嘉後來宣布為PlayStation提供軟體,股價立即飆升三倍,他最初的50萬日圓也隨之增值。
醫學考試的挫敗與投資的再出發
然而,人生並非一帆風順。作者在醫師國家考試中遭遇了挫敗,這是他人生中首次在幾乎都能合格的考試中失利。在周圍朋友都順利通過的情況下,他感到悔恨與羞恥,這份劣等感促使他第一次真正認真地投入學習。儘管如此,他對投資的學習熱情仍高於醫學本身。他心想,既然在醫學領域會比同屆同學晚輩一屆,那至少在金錢方面不能輸。最終,他順利通過了下次的醫師國考。
合格後,他開始在大學醫院擔任為期兩年的實習醫師。由於工作異常忙碌,他幾乎沒有時間關注股票。因此,他尋找那種即使放置兩年也無妨的股票。他當時買入了澳洲的金礦股,這些公司在當時是挖得越多虧得越多的異常狀態。但他堅信,現在買下這些公司的權利,金價終會上漲,公司的股價也會隨之攀升。於是,他將之前當家教和投資世嘉賺來的600萬日圓全部投入了澳洲的金礦股。
財富的迅速累積與人生的轉折
實習結束時,這支金礦股果然上漲了十倍以上,他出售了所有股票,資產一舉達到9,000萬日圓。資產突破9,000萬後,他開始將投資分散到約20至30支股票。這些股票緩慢增值,最終在2005年,年僅29歲的他成功達到了1億日圓的資產目標。
然而,隨後而來的雷曼兄弟事件導致他的資產一度縮水約三成。但他將這次暴跌視為機會。他甚至將結婚基金都投入了生產食品添加劑的弗洛伊德產業(Freund Industrial)股票。儘管當時的未婚妻強烈反對,但他堅信這家公司必勝。因為當時該公司擁有50億日圓的資產,每年有10億日圓的利潤,市值卻只有20億日圓,明顯被市場嚴重低估。他投入了相當龐大的資產,結果這支股票在短時間內翻倍,他順利賺回了結婚費用,甚至還有餘裕。
憑藉著幾次類似的「大爆發股」(テンバガー,即股價翻十倍的股票)投資成功,他到了30多歲時資產已達到6億日圓。但在結婚生子後,他經歷了長達十年的「空白期」。由於夫妻倆都要工作,必須將時間花在育兒上,因此他無法再撥出時間專注於股票。而且,他當時已經擁有約6億日圓的資產,這筆錢足以讓他一生衣食無憂,加上麻醉科醫師也是一份餓不死的工作。於是他決定優先陪伴孩子,暫時離開了股票市場。
在38歲左右,他甚至實踐了當下流行的「FIRE」(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生活。他受到羅伯特·清崎《富爸爸,窮爸爸》等書的影響,嘗試了這種自由的生活,但僅僅半年左右他就厭倦了過度自由的生活。在投資方面,以前由於忙碌而習慣長期投資,但有了空閒時間後,他嘗試了如當日沖銷等短期投資,結果反而比以前賺得更少。他意識到,他希望女兒們能看到他作為醫師努力工作的身影。就在這個時候,他的一位熟人邀請他擔任新醫院的副院長,於是,他重新回到了職場。不僅如此,他還創辦了一家攀岩健身房,成為了一位集健身房經營者、自由麻醉科醫師和投資家於一身的「三棲」工作者。
與病魔抗爭與財富的最終飛躍
儘管在育兒和創業期間,股票投資並非他的首要任務,但從2013年的6億日圓資產,到2022年左右,他的資產仍然穩健地增長了一倍。然而,2022年,人生的又一個轉折點來臨——他在40多歲時被診斷出癌症。這個契機讓他產生了強烈的願望:將自己此生的投資成就作為存在的證明留下來。因此,他再次將重心放回了投資。
經過一番研究,他確信造船業將會蓬勃發展。於是,他將超過10億日圓的龐大資金,集中投入以名村造船所為首的造船相關股票。名村造船所的股價在2022年後急劇上漲,幾乎呈現垂直線,足見他選股和入場時機的精準。在癌症診斷的刺激下,他重新點燃了對股票的熱情,並透過集中投資特定股票,在短時間內將資產從十幾億日圓快速累積到50億日圓。
作者坦言:儘管他身家50億日圓,但對於名牌商品、豪車、名錶等奢侈品完全不感興趣。他之所以堅持投資,是因為純粹的熱愛。投資最終成為了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終身志業」。他曾經短暫退休(FIRE)後才領悟到工作的意義,以及工作所帶來的社群關係。
核心投資哲學:價值投資的實踐與精髓
作者的投資哲學以 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 為核心。簡單來說,價值投資是一種投資策略,即尋找市場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的公司股票進行投資,並耐心等待市場最終承認其真實價值,推升股價上漲。作者的風格被譽為「日本個人投資家版的華倫·巴菲特」。
歷史數據也印證了價值投資的優越性。根據尤金·法馬和肯尼斯·弗倫奇的研究,從1926年到2000年的美國股票市場數據顯示,大型價值股的回報率最高。
作者的投資方法與巴菲特有不少共通之處。例如,他認同查理·蒙格的觀點:「聰明人只有在勝算大時才會下大注,反之則不然」。作者本人在機會不確定時,一年甚至只進行四次交易,一旦看準機會,就會大膽集中投資。此外,巴菲特堅決反對使用槓桿,作者也極少使用槓桿,並強烈建議普通投資者不要使用融資交易。
三大核心投資技巧:從入門到精通的價值策略
本書的核心內容是作者所實踐並證明其「真正能賺錢」的三種投資技巧。
1. 資產價值股投資 (Asset Value Investing)
這是三種方法中相對簡單且適合初學者的投資方式。
- 定義與重點:這種方法著重於企業所持有的資產價值,例如土地、現金、有價證券等。投資者會利用如**PBR(股價淨值比)**等指標,尋找股價相對於其淨資產而言被顯著低估的公司。分析方法:主要檢查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特別是土地和有價證券項目,並可運用「葛拉漢指數」(Graham Index)等指標進行評估。
2. 收益價值股投資 (Earnings Value Investing)
在掌握了資產價值投資的基礎後,下一步是學習收益價值股投資。
- 定義與重點:這種方法的核心是關注企業的「賺錢能力」,即其收益力。投資者會使用如**PER(本益比)**等指標,挖掘那些相對於其盈利能力而言股價被低估的公司。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企業的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以評估其本質性的盈利能力。
3. 景氣循環價值股投資 (Cyclical Value Investing)
這是作者最擅長且獲利占比最高(約80%)的投資技巧。
- 定義與重點:這種方法著眼於那些對景氣變動反應敏感的「景氣循環型產業」股票(如半導體、鋼鐵、石油等)。其策略是在產業處於不景氣的低谷時大膽投資,並在隨後的復甦期中獲取巨額回報。核心策略與判斷依據:設備稼動率:這是判斷景氣循環型產業的關鍵指標。數量與單價趨勢:理解業績會按照「數量先恢復,然後單價再上漲」的順序復甦。PER的特殊用法:對於景氣循環股,高PER反而可能是最佳買入時機。PSR(股價營收比)的重要性:當企業虧損導致PER無法計算時,PSR成為判斷估值的關鍵指標。
學習進程與實踐要點
作者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明確的學習進程:從資產價值股開始,進階到收益價值股,最終挑戰景氣循環價值股。
成功的關鍵習慣與心態
除了具體的投資技巧,作者還強調了投資成功中心態和習慣的重要性。
- 撰寫投資報告:系統性地記錄投資判斷依據、預期結果和風險因素,有助於培養冷靜的判斷力,避免情感驅動的決策,並克服認知偏差,例如:前景理論 (Prospect Theory)正常性偏差 (Normalcy Bias)過度自信偏差 (Overconfidence Bias)錨定效應 (Anchoring Bias)長期視角:承認大多數人在投資第一年很難大賺,強調以長期視角看待成長的重要性。持續累積投資資金:強調定期增加投資資金的重要性。徹底的風險管理:強調「如果不考慮防守,就不要玩股票」的原則。建立適合自己的投資風格:最終的成功關鍵在於建立一套符合自己性格、生活方式和風險承受能力的獨特投資風格。理解市場心理:在景氣低谷時大膽投資,需要克服群眾心理的影響。獲利了結與出場策略:提前思考好出場策略,活用**追蹤止損(Trailing Stop)**的方法。
更廣闊的視野:投資、人生與意義
作者的經歷也給了我們更深層次的啟示。
- 醫師與投資家的共通點:兩者都需要深入探究表面現象下的根本原因,並以長期視角解決問題。經濟性自由的意義:不僅是為了累積金錢,更是為了擴展自己和家人的生命選擇權。人生的哲學思考:作者在被告知餘命有限後,為心愛的女兒留下的教誨,超越了單純的投資訣竅,蘊含了深刻的人生智慧。
當前投資環境的啟示
該書的理念也與當前(2025年)的投資環境高度契合。
- 從成長股到價值股的轉變亞洲太平洋地區的投資趨勢利用市場波動
結語
《將50萬日圓增值到50億日圓的投資之父教給女兒的理財之道》這本書,不僅提供了實用的投資技巧,更融入了作者對生命、金錢和家庭的深刻體悟。它鼓勵讀者不僅要學習投資知識,更要將所學融會貫通,建立屬於自己的投資風格和人生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