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金管會發了一個函給各金融機構:
「ETF採用收益平準金作為收益分配來源實務指引」
但老實說,我是這兩天看到新聞,才知道這件事於是,把檔案下載下來看了後
在這邊做個小小的筆記…
------------
在接下去之前,再來復習一下高股息ETF的淨值組成
之前在「投資隨記276_高股息ETF是舊的好還是新的好」一文中,有提過
高股息ETF,它的淨值是由三個部分所組成:
「淨值」= 「面額」+「收益平準金」+「資本平準金」
這邊分項簡單講一下三個部分為何:
1、面額:這是ETF的資產價值,基本上就是它的發行價,不可做為配息來源。
2、收益平準金:這是從成分股所「收到」以及所「存下來」的股利,可做為配息來源。
3、資本損益平準金:在調整成分股時,從價差上所賺到的資本利得收入。如果是正的,可做為配息來源。如果是負的,那可能會影響ETF的配息。
當中,只能用「收益平準金」與「資本平準金」,做為配息的依據
簡單的來說,高股息ETF能否配息,主要看的就是「收益平準金」與「資本平準金」。
這兩者,就是高股息ETF的口袋深度,也是其能否維持股息發放的底氣。
-------------
接著回到這次的文件
通常來說,高股息ETF的配息,是把當年度手上收到的股利
在扣掉各項費用後,將其分給投資人
如果收到的多,分給投資人的多
收到的少,分給投資人的就少,這個沒有問題
但如果收到的少
為了商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必須要維持住配息的殖利率
(畢竟當大家都10%只有你6%,就沒人會買你的ETF了…)
此時,就必須要從口袋中拿錢出來
用的是不一定每次都有的資本損益平準金
或是之前存下來的收益平準金
如果一次兩次還好
但如果每季,甚至每月都這樣
那對ETF的體質來說
不是一件太好的事
我覺得這次發這個函
是金管會看到現在ETF百家爭鳴下
有些為了維持殖利率而打腫臉撐胖子的亂象之後
不得不出來吹的一個哨子
首先,它在原則一訂出了「實際配息率」與「參考配息率的公式」
.實際配息率:指的是ETF本身的配息率
.參考配息率:當期「總報酬指數報酬率」-當期「價格指數報酬率」
接著,在原則二訂出了啟動收益平準金的使用標準
.條件一:當「 配息率 < 參考配息率 」時,才可以動用收益平準金
.條件二:做出了淨申購增加比率的公式,超出一定比率有稀釋配息率之虞時才能啟用
.條件三:除息前的可分配收益比例,為可動用的收益平準金上限
最後,在原則三要求ETF應訂出分配優先順序
.應先分配從成分股獲得的股利與資本利得
.達到前面收益平準金啟動標準時,才可以使用收益平準金
很複雜對嗎? 我也是這麼覺得
在一些細節上(原則二)
其實我也不是太懂,要再慢慢做功課
(期待柴鼠兄弟的影片)
所以,這些傷腦筋的事
就交給那些領我們這麼多手續費的經理人去操心好了…
這邊,只講與自己相關的結論:
1、未來高股息ETF的配息會回歸成分股的總體股利殖利率,像這幾年每支都在8%甚至10%以上殖利率的事,未來可能比較不容易發生。
2、金管會雖訂出了規則,但股利是否每次能夠配發,仍需依每個ETF的信託契約而定。要關注一下是否有契約或公開說明書修正之類的情事,以及評估其造成的影響喔。
3、這次的調整,是為了讓高股息ETF比氣長而不比氣粗,雖說每年領的會變少,但ETF不用再硬拿老本硬撐殖利率,對我這種極長期的投資人來說,我覺得是好事。(這次只針對收益平準金做限制,未來金管會是否會針對資本利得平準金做規定,就需再慢慢觀察了…)
4、ETF少發給你的錢,並不是不見,而是留在ETF內持續的去滾錢。也因為領的變少,留下的就會變多,所創造出來的價值也會變多,把時間拉長,我覺得這可能(只是可能)會有利於ETF的淨值增長(也就是淨值會像大盤的指數型ETF一樣,會慢慢的藉由淨值提升而讓股價往上提升…但這個需要時間再觀察,如果有維持現金流的需求的,其領息的方式,也需要一些時間調整。)
5、如果ETF想要發多一點錢,其實金管會也留有後路,只要在符合原則二的三個條件之下,提出說明並留存紀錄,ETF還是有機會可以拿收益平準金出來發的。
6、如果有在關注投資標的外的ETF的話,建議再多觀察一陣子,看這次金管會通知後對它的影響為何,再行投資喔!!
至於我自己的部分
之前有提過,0056只要一年配一元
就滿足了我年度的現金流需求
如果接下來殖利率
由目前的10%調整為5%
也是能夠達標
而被ETF留下來的
就當成是再投入的部位
對我而言沒有太大的影響
唯一要關心的
是老婆大人那邊收到的錢比較少
會比較不美麗的心情了…
(金管會你不要造成家庭失和阿…)
基本上,大概是這樣
就再持續觀注,並隨時調整因應
有錯漏之處,再請鞭小力些啦
祝投資高股息的朋友,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