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跟大家開箱分享 ASUS 華碩 TUF Gaming 系列的 F16 FX608JM,規格如下 (括號內為升級加購的配件,本價格含升級配件):
- 價格:約 42,000 元
- 螢幕尺寸:16 吋
- CPU:i5 - 13450 HX
- GPU:RTX 5060
- RAM:16GB ( + 16GB )
- SSD:512GB ( + 1TB )
- 原廠附品:有線滑鼠
- 賣家附品:黑色滑鼠墊
開箱分享
先交代交易方式,我是在 PChome 買的,周五下單,隔周一賣家出貨,周二下午就收到,商家出貨及物流速度都挺滿意的。
包裝
首先是包裝,拆出外箱及緩衝材後,就是整箱的筆電包裝,整體上是一個挺有質感的紙盒,厚度也挺足夠,盒內容物有:筆電本人 (不織布包裝)、說明書等紙卡內容、有線滑鼠、變壓器。整體包裝上質感和厚度 (保護感) 十足,唯獨開盒的體驗、拿取物件時較不便民,易用性尚待改進。硬體與外觀
- 機身表面:鐵灰色,大概可以理解成,遠看是黑色,近看是灰色。螢幕後的 Logo 是縮在角落,沒有太張揚,加分。(雖然之後應該會用貼紙蓋掉)
- 機身設計分割感強:螢幕轉軸在主要機身上方,未打開螢幕時整機高度較高,散熱在主要透過主機後方,因此避開散熱而影響到螢幕的問題。(這部分我覺得可能有人會不喜歡,可以稍微注意一下)
- 16吋螢幕:我原先使用的是 17 吋的筆電,稍微比較一下,基本上就是高度跟 17 吋相同,但寬度變窄的螢幕。當初會想買這台也是被 16 吋 16:10 的比例吸引到,想說自己的使用情境也有許多想要高度更高的情況,例如:使用瀏覽器介面工作、閱讀文章等需求。不過實際使用幾天後,有發生一些小狀況,例如玩遊戲 (PUBG 時) 有遇到顯示不夠寬,有些東西會擋住,以及使用繪圖軟體時其實寬一點的比例還是比較加分 (工具欄習慣放兩側),因此,16 吋螢幕的亮點我認為是在影音剪輯以及在閱讀瀏覽器的時候。
- 鍵盤:方向鍵是完整的,WSAD 有跳色 (有點半透明,其他鍵盤主要就是黑灰色)。鍵盤 RGB 的部分燈光效果原則上整面就是一個顏色,效果較單一。(我個人覺得不把錢浪費在這個部分也加分)
- 觸控板:觸控板相當大,板面的表面處理相當不錯,質感十足,會有種更願意使用觸控板的感覺。
- 變壓器 + 充電頭:讓我意外的是變壓器也挺好看的,算是有稍作表面的處理;不過它充電的部分我覺得有個缺點,就是插孔部分因改成狹槽式的插孔,所以在充電情況下凸出的部分稍微更多一些。且插孔接合處有點不是那麼穩固,插上去會有微微下垂的感覺,害我有點緊張,不過目前使用起來還沒有什麼問題。
實測感受
(開機後先輸入一些基本資訊後,等了大概 1.5 小時進行系統更新,過程中可能是因為新機的緣故,會聞到一些很化學的氣味。)
下面會簡單分享一些我個人很隨興想到的測試分享,不是什麼專業的測試,就是我在使用上一台舊筆電時會發生卡頓的情況,所以簡單的比較一下新舊筆電有什麼使用上的不同,並先描述一下競爭對手資訊:
- 使用時間:2019.09 - 至今 (2025.08)
- 型號:MSI 的 17.3 吋的 GF 75 Thin 9SC
- 當時價格:印象中大概也為 40,000 左右
- 規格:
- CPU:i7 - 9750 H
- RAM:8 GB + 8 GB
- 硬碟:256 GB SSD + 256 GB SSD + 1 TB HDD
瀏覽器測試:Chrome 開 30 個某媒體的新聞分頁視窗
有時候會想更新一些時事資訊時,會一次把沒有看過,或把所有有興趣的每篇新聞都開在分頁,然後看完就關掉,但大家都知道新聞就是賺取廣告費,所以總是會跳出很多廣告視窗、影片及資訊,就會造成電腦變得卡卡的,所以想知道新的電腦到底能不能克服這個問題。(還是說這些廣告內容就真的是亂源呢?)
TUF F16 實測結果
我這次測試的是《數位時代》的新聞,大約在短時間內開了約 30 個新聞分頁,結果是還是會感受到電腦有稍稍微變卡的狀況,尤其當 30 個分頁都還在加載的情況;不過當大部分都加載完成後,就能恢復到流暢的情況。
基本上跑完 30 個分頁速度在完全可接受範圍,相比之下,舊電腦大概開快 20 個的時候就開始明顯的變卡。因此,就瀏覽器的分頁表現上,確實有提升。(也可能是因為舊電腦真的老了,所以能有明顯的差異)
平面設計軟體測試:Inkscape
Inkscape 是我平時會使用的向量繪圖軟體,概念上就是免費的 Adobe Illustrator 的概念。因上一台電腦在操作比較多元素或嵌入比較大的圖檔時會卡頓,所以就想說來測試一下新舊的差異。(究竟換了電腦到底能不能提升工作效率呢?)
TUF F16 實測結果
能夠表現非常流暢的情況的上限有明顯高於舊電腦,不過遇到更多的圖檔、繪圖內容後,在存檔時還是會稍微卡噸一下;但整體上速度體感上能發現比舊電腦提升了不少,因此證明,換電腦還是可以提升工作效率的。
遊戲測試:PUBG
因個人平時也沒有什麼複雜遊戲的需求,所以就拿平時會玩的 PUBG 進行測試。舊筆電表現為,在最低環境設定的情況下,畫面還是不流暢,偶爾在煙霧、藍圈、或者較混亂場合時會卡頓,部分版本更新時還會有非常卡頓的情況。
TUF F16 實測結果
剛開遊戲時預設的配置是遊戲性,基本上是預設為「高」,進入遊戲畫面後有種我是不是換了一個遊戲玩的感覺,覺得畫面真是豐富了許多。不過體驗一下 Pro 級的體驗後,整體上體驗流暢,但還是偶有卡頓,於是我後來是把遊戲畫面整體調為「中」,基本上就能在任何情況下 (剛落傘、煙霧、藍圈中等等) 都維持流暢。
值得一提的是,Armoury Crate 是 ASUS 系統效能調整的應用軟體,我個人在開關遊戲時,Armoury Crate 在自動切換不同的 GPU 及風扇等效能表現時,會有螢幕閃頻 (閃一下) 及稍微卡頓的狀況發生,這是目前使用下來,個人少數較不好的體驗。
(若有大大知道可如何處理也歡迎告訴我,非常感謝!)
開箱 ASUS TUF Gaming F16 小結
- 螢幕比例:F16 的 16 吋 16:10 螢幕比例適合長期使用瀏覽器、影片剪輯的使用者;不過可能需要花時間額外找方法如何克服遊戲顯示不完全的問題,如:在沒有其他設定情況下,PUBG 背包視窗建議拾取的部分會幾乎看不到。
- 機身與螢幕分割感強:未打開螢幕時整機高度較高,散熱在透過主機後方,避免因散熱而影響到螢幕的問題。
- 其他硬體設計:變壓器、觸控板質感十足,且觸控板很大;方向鍵是完整的,沒有被分割的上下鍵,但習慣用 17 吋的我,鍵盤變窄剛轉換時稍微不太習慣。
- 包裝品質:整體紙箱包裝質感佳,保護感十足,唯獨開箱使用上設計有缺點,比較不直觀、無法掀開。
- 整體效能體驗佳,惟觸發 ASUS 內建系統效能調整時會略有卡頓及閃頻情況,有點不太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