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容基(이용기)
如果下定決心要成為有錢人,首要任務就是累積第一桶金。按月按時地把薪水存進銀行 是最方便的方式。
── 寫給謹慎又細心的女兒的投資方法。
爸爸的帳戶裡定期會收到營業收入、股息收入和租金收入。
儘管如此,這個帳戶不過是現金短暫停留幾分鐘的通道,錢剛到位就要立刻用來還貸款和利息、支付保險費、水電費和信用卡帳單。錢一入帳就立刻快速匯出支付該付的款項,快 點處理心裡才會覺得舒服。付完款後帳戶裡幾乎所剩無幾,即使有剩,也會用來提前支付下個月的信用卡帳單。
很快地帳戶就會變空,然後直到下次發薪日為止都靠信用卡來支撐生活。然後每個月的月底,我會製作個人資產負債表,並整齊地裝訂成冊。就這樣,一個月接著一個月,跑滾輪般地以這種機制過日子。
其實許多上班族也是這樣過日子的,即使薪水入帳,但繳納完儲蓄、公共費用和信用卡帳單後,帳戶就變得空空如也。接著生活上又得依賴信用卡,不斷重複這種循環。
---
以爸爸的情況來說,我只有在二十多歲存到第一桶金之前使用銀行儲蓄。剛踏入社會時我開了儲蓄獎勵帳戶和認購儲蓄帳戶,因為覺得房屋認購儲蓄是為了申購公寓必備的。而那 之後直到現在為止,我不再存錢到銀行。
開始上班後,我把每個月薪水中的三十萬韓元匯給你們的奶奶,讓她償還爺爺的債務。除了一部分儲蓄和生活費,其餘的錢都投入到股市中。而在三年後,償還你們爺爺債務的負擔消失了。
我把到期的定存再投資到股票市場。每個月我都會在日記本上標註公開募股的申購日, 這雖然勞神費工,但我從不錯過。當時,申購公開募股須要親自前往自己開戶的證券公司,手動填寫多張申請表,並將申購保證金存入帳戶。由於競爭激烈,即使申購一百股,也可能只有幾股到手。這過程雖然繁瑣,收益也不多,但作為當時窮得苦哈哈的職場新鮮人,錯過這些機會是會後悔的。
我從五百萬韓元起步,於三年內逐漸增加投資本金。當時正值1988年奧運會後的經濟繁榮期,絕大多數的投資者都能獲得正報酬,我也因此在三年後獲得了可觀的投資回報, 並賣掉一部分股票,購入22坪的首爾上溪社會住宅作為我的第一間房地產。由於使用全租,所以實際上投入到房地產的資金只有約一千萬韓元。公司以年利率4%的低利率提供了三千萬韓元的購屋貸款,當時只有極少數公司提供這樣的員工福利,而那時金融圈的公司才有這種優惠。
爸爸剛開始工作時,定期存款的利率有8%左右,貸款利率則約為13%。因為存款的利率高,所以即使只把錢存在銀行也能成為有錢人。此外,一九八八年奧運會後股市一片繁榮,只要選對標的,就能獲得比銀行存款更高的收益。證券公司營業大廳人滿為患,不僅 老年人,連拎著購物籃的大嬸們也蜂擁而至。午餐後,我和同事會利用零碎時間衝向證券公司辦公室,站在人群中踮起腳尖,觀看自己的股票價格如何變化。如今投資者已不須要親自去證券公司確認股價了。
---
如果下定決心要成為有錢人,首要任務就是累積第一桶金。按月按時地把薪水存進銀行是最方便的方式,無論是一千萬韓元還是五千萬韓元,你都須要設定一個確切的日期及目標金額。制定一個月、一年、五年的財務計畫,並進行時間管理。
還有,每個月製作一份資產負債表,逐一劃掉已達成的目標。儘管現在得依賴勞動所得,但為了自己積累的第一桶金,應該要發揮創意,仔細準備,讓你的第一桶金能為你賺取 更多收入。
雖然這只是爸爸的個人期望,但我想說,(在扣除基本生活費用後,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你每個月從薪水中存下二百萬韓元(台幣約四萬八千元),其中的一百萬韓元儲蓄起來,另外一百萬韓元每月用來購買優質公司的股票。這裡所說的儲蓄包括實支實付保險費和終身保險費各十萬韓元,認購儲蓄十萬韓元,其餘八十萬韓元則建議存入儲蓄獎勵帳戶(類似台灣的「青年儲蓄帳戶」)。
𝙏𝙞𝙥𝙨:初期的職場生活是累積第一桶金的好機會。
✦ 內容取自《 致富傳承:創業家爸爸寫給子女的33個理財祕訣 》/寶鼎出版
【購書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