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之前寫給自己紀錄的觀後感更系統化整理|
2024/02/07
前幾天把《春光乍洩》看完了,反覆品味著觀看後的餘韻,我真的很喜歡張國榮,之前看應該是大二的時候吧(當時母單21年的人類),那時候的我不理解為什麼喜歡他,是因為他的放浪不羈,還是看似瀟灑卻暗自神傷。瘋魔、膽小、不安全感籠罩著,愛卻深傷著對方,底線來回踩踏,在知道這個人是愛著的,但他能愛著我多久呢?
厭煩、找碴、用玩笑包裹著醋意,假裝漫不經心的試探,看吧,終究會離開,那還不如自己先走…
吵架那段我真的「我覺得我談戀愛的瘋度,跟張國榮有像,欸但沒那麼誇張」我這樣跟朋友說。
-
跟朋提過我觀影的時候,內心會把BL跟同志影視作品分開,保持不一樣的心情點開(不確定這樣算不算好事)。對我來說BL就是娛樂性質,看兩個男生談戀愛,怎樣荒誕不羈,我好像不會覺得不妥,因為我預期看到童話故事,只要有把故事講好,天真爛漫也沒關係!
我對動漫的接受度極廣,反而狀態很差的時候,沒辦法內容太沈重的東西。以我最喜歡的影集是FRIENDS來說,大概可以知道我喜歡的影視作品類型,人物角色很有魅力,日常的劇情卻很有趣。
沈重劇情我需要有些心理建設才點的開。
-
我記得那個時候Netflix上了很多部4K修復的王家衛電影,所以就讓我曾經只看過幾部的人,又重溫了一次。原本是想全部看完的,但我後來只看了春光乍洩跟重慶森林。
我很喜歡這部片的情感堆疊,看見每一個隱忍,情緒的糾結。燈光色調構圖形成一種美學,雖然我這個小白講不出什麼理論的東西,但給人一種很強烈的風格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