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叢集 (Cluster) 是一個更為正式、更偏技術面的詞彙。它強調的是軟體層面的協同工作。當我們說 Kubernetes 叢集、資料庫叢集時,我們指的是多台機器透過特定的軟體和協議來協同運作,共同提供一個單一的服務。
- 機群 (或英文的 Fleet) 則是一個更廣泛、更偏硬體面的詞彙。它更強調的是一組機器的集合。這個集合可能不一定有像叢集那樣緊密的軟體協同關係。
兩者在語意上的細微差別 ⚖️
- 叢集 (Cluster): 強調**「協同運作」**。機器們有明確的領導者(例如 Kubernetes 的 Master Node),有共同的狀態和運作邏輯。它們是一個緊密合作的團隊。
- 範例: Kubernetes 叢集,如果一台機器故障,其他機器會自動接管它的工作。
- 機群 (Fleet): 強調**「大規模集合」**。它可能是一群機器,每台機器都獨立運行,但被統一管理和部署。它們是一群士兵,收到同樣的指令,但各自完成任務,彼此之間沒有直接的協作關係。
- 範例: 一組數百台的 Web 伺服器,每台都運行相同的網頁程式,它們被放在一個機群中,透過負載平衡器來分配流量。這些伺服器之間不直接溝通,它們各自是獨立的個體。
什麼情況下會這樣區分?
在日常的溝通中,人們通常不會嚴格區分這兩個詞,而是根據上下文來理解。但如果你在一個技術會議上,聽到有人說:
- 「我們需要一個 Kubernetes 叢集來運行這個應用。」 這表示他需要一個具備自動化管理、自我修復等能力的協同系統。
- 「我們需要擴展伺服器機群來應對流量。」 這表示他可能只需要在現有的負載平衡器後端,再增加一些獨立的伺服器來分擔工作,而不一定需要一個有複雜協作機制的系統。
總結來說,你可以把「機群」視為一個更廣泛的詞彙,指任何一群機器。而「叢集」則是一個更精確的詞彙,特指這群機器在軟體層面有著緊密的協同關係,共同完成一項任務。
1. 一般機群 (General Purpose Cluster) 🚀
- 目的: 運行各種通用型的應用程式和業務服務。
- 特性: 這是你最核心的運算資源,負責處理網站、應用程式後端、資料庫等日常業務。它的目標是高效、穩定和可擴展。
- 範例:網站主站、後台管理系統、API Gateway 等。
- 部署內容:Web 伺服器、應用伺服器(Node.js、Java、Python 等)
- 比喻: 公司的主要生產線,負責製造產品。
2. 防駭機群 (DDoS Defense Cluster) 🛡️
- 目的: 專門防禦網路攻擊,特別是 DDoS 攻擊。
- 特性: 這類機群通常會部署在網路的最前端,負責接收所有外部流量。它會運行特殊的軟體來分析、清洗和過濾惡意流量,只讓乾淨的流量通過。
- 範例:部署有防火牆(WAF)、IP 黑名單、流量限制等功能的前線機器。
- 部署內容:F5、防火牆設備、WAF 軟體(如 ModSecurity、Cloud Armor)。
- 比喻: 公司的安全保全部門,負責在工廠大門外攔截可疑人士。
3. 憑證機群 (Certificate Cluster) 🔑
目的: 專門用於管理和簽發安全憑證 (例如 SSL/TLS 憑證)。- 特性: 在一個大型、複雜的架構中,有很多服務都需要加密連線。憑證機群會作為一個集中的管理中心,負責憑證的生成、更新和分發,確保所有服務的通訊都安全。
- 範例:登入驗證服務、OAuth、JWT 處理中心、SSL 憑證終端。
- 部署內容:憑證快取服務、Key 管理系統(KMS)、TLS 終端機
- 比喻: 公司的身分證件發放中心,確保所有員工都有合法的身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