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股雙週報:美股台股產業研究投資 / 質性分析 / 總經解析專注於台美股法說研究、產業分析與總經探討,為市場上稀有的質性報告,將定期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歡迎立即訂閱,享有後續的知識與資訊更新服務:
每年 $1880 訂閱方案👉https://reurl.cc/QaOp0o
每季 $550 訂閱方案👉https://reurl.cc/VWqaKb

本篇內容算是【AT&T 季報解析】AI 驅動搭配政策順向,北美網通廠或迎三十年來最大電信循環的延伸,整個三部曲應該是:
1. 【季報解析】網通產業近況探討:從 AT&T、台廠法說重點觀察網通產業展望
2. 【AT&T 季報解析】AI 驅動搭配政策順向,北美網通廠或迎三十年來最大電信循環
3. 本篇:【Ericsson季報解析】 網通三部曲:AI、應用、政策順向,建構三十年來最大循環
所以若有新來的朋友,可以按照這個脈絡看一下。
一、Ericsson 公司介紹
1. 公司沿革
瑞典電信巨頭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ERIC)創立於1876 年創立,起初為修理電報儀器的店舖,後續在 1878 年時隨著電話技術的發明,迅速轉向生產自家的電話機與交換機,並在瑞典本土及歐洲市場站穩腳。
此後 Ericsson 轉向國際市場,透過在英國、俄羅斯等地設立工廠,業務遍及全球,成為全球電話網路普及化的重要推手,並於 1977 年安裝了世界上首台數位電話交換機。而在1990年代後也迅速轉型,不僅於 1994 年創立出了藍牙技,在近代電信&行動裝置技術如 2G(GSM)、3G、4G(LTE)、 5G 等多項技術上擁有大量專利。
此外還有一個小插曲便是,在 2001 年時由於 Ericsson 與 Sony 兩者皆遇到了的困境:
Ericsson 雖然當時全球第三大手機製造商,擁有頂尖的通訊技術和全球電信商關係,但手機外型設計被批評為「過於工程師思維」、不夠時尚,且在成本控制上不如主要對手 Nokia,加上先前供應商發生大火,導致零件斷貨,手機業務出現鉅額虧損;
Sony 在當時雖然身為全球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霸主,在設計、影音技術都非常頂尖,並擁有如Walkman(隨身聽)這樣的暢銷品牌,但在手機市場缺乏最核心的通訊技術,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力。
因此兩間企業便共同合作,在 2001 年雙方各出資50%,成立了總部在倫敦的 Sony Ericsso,並憑藉其出色的音樂、拍照功能和時尚的設計,成為市場上能與 Nokia 分庭抗禮的巨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