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出捷運圓山站,沿著大龍街緩緩走入,一棟典雅莊嚴、氣息古樸的建築映入眼簾——那是臺北孔廟,一處遠離喧囂、靜謐如詩的所在。沒有香火繚繞,沒有金碧輝煌,卻自有一股書卷氣在風中流轉,像是古代讀書人的清談低語,飄蕩於廊柱之間。
門前石獅一左一右,守望著這片文化的淨土。再往內走,紅磚綠瓦、飛簷翹角,雕花窗櫺與樑柱上的彩繪細節,皆透露出一種溫和莊重的美感。與台灣多數廟宇不同,孔廟不設香案,不求神明,只祭聖賢,讓人油然而生一種「敬而不神」的思緒。
穿過大成門,來到寬敞的泮池與大成殿前,池水清澈,倒映著蒼翠樹影與飛簷雲影。這裡靜得出奇,仿佛時間在此停駐。偶爾有學生坐在石階上看書,或是遊客靜靜拍照,語聲低微,像是怕驚擾了聖人的安寧。大成殿內,朱紅牆面與牌匾莊嚴肅穆,供奉的是至聖先師孔子與諸賢弟子。不見金像,不見華服,只有素樸的牌位與敬意,提醒著來者:這裡不是祈求幸福的場所,而是反省與自省的空間。
天氣晴朗,陽光穿過屋簷落在石板路上,斑駁如書頁。一陣微風拂過,帶著老樹的清香,也帶來一種說不出的安穩。這片古蹟,不只保存了儒家的文化精神,也給喧囂城市中的人們一個片刻沉靜的理由。
臺北孔廟,是一座城市的良心,更是一處能讓人緩下腳步、重新看見自己心靈秩序的地方。在這裡,我們或許不再追問功名利祿,而是思考「為人之道」——謙遜、寬容、與敬。
離開時,再回頭望那一方屋簷,像是千年不動的思考,也像一首不斷被低聲吟誦的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