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入19單位,約10%停利。
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內容大意是:有錢之後,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是餐餐花天酒地,還是滷肉飯上多一片虱目魚肚?
身邊的人,收入看起來多半不差,但常因物慾而陷入「貧窮」。其實,生活開銷所需不多,一個人一天花上一千塊吃吃喝喝,一個月也才三萬元,公司裡薪水最低的同事都能存下不少錢。
但許多人選擇將錢投入更多的慾望:給父母大筆生活費、買房買車、結婚生子、週末露營野餐、餐餐大魚大肉、買保險保障未來、出國旅遊……我將這些統稱為「物慾」。
如果收入很高,這些當然不成問題;但對收入普通的人而言,為了滿足這些慾望,就得把每天一千塊的生活費壓縮到三百塊,才能勉強負擔其中一部分。我身邊許多人就是如此——省吃儉用,不是為了好好生活,而是為了能在某些時刻花一大筆錢。
十多年前,我玩過一款「現金流老鼠籠」的桌遊,它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只要你的自由現金流超過生活開銷,就能跳出老鼠籠,開始真正自由的人生。
那麼,你打算什麼時候,開始追求屬於自己的自由呢?
————————————————
把事情變複雜很容易,讓事情變簡單卻需要更多心思。
有一天,老牙請我幫忙處理電腦事務。原本新的工作系統很單純,但被老牙拆分成兩台電腦分開作業。後來他又請親戚來「簡化作業」,不知是在哪個環節出錯,結果現場原本就凌亂的桌面,竟多出第三台電腦和另一組滑鼠鍵盤。凌亂不說,空間也變得擁擠不堪。而這次找我幫忙,就是因為那第三台電腦出了故障。
我心中理想的解法很明確——先讓老牙盡量適應新的工作系統;若真的不行,退回到他原本拆成兩台電腦的模式也還能接受,但絕不能再維持現在這種三台電腦的狀態。
事情落幕後,我特別有感觸:年紀越大,事情越簡單越好;同時,也要更放寬心胸去接受新事物。雖然學習的速度慢了,但新事物能帶來新的可能,讓生活有不同的風景。
回想自己的投資之路,也曾繞過一段後悔的彎路。當初覺得定期定額策略相當好賺,於是花了幾天時間,將原本約 10 檔的定期定額,一口氣擴增到 50 檔,每月投入金額接近 30 萬。
理論上,獲利應該會增加 5 倍,事實上的確也差不多如此。但問題是,這也為自己添了太多額外事務,心力消耗極大。最後我決定,在停利後不再續扣,把資金全數轉進 ETF,讓投資變得單純一些。
只是,回頭算了算,要讓這些部位全部停利並停扣,大概要花上——五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