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球深感人生遇上的莫名事還真多,想抱怨只怕越抱怨越是遭逢厄運,足球下筆一半卻想先說說賴岡山羊肉、超人鱸魚湯上榜必比登的消息。

不是他們不好吃,而是新北這麼大,總會認為比他們好吃的小吃太多太多,偏偏總感覺是美食沙漠的新店卻上榜了三間,真是驚喜。轉播就感受到舌頭快又急的我對於排隊吃飯有些排斥,不是有些,是超級,最後幾次去吃賴岡山,坐我斜對面的還是賀一航賀大哥,並不是我有陰陽眼,而是知道我多久沒坐在那吃了。
山東小館我頭一次吃是被那酸菜白肉鍋裡的螃蟹鮮蝦和酸菜嚇到,心中還默念誰酸菜白肉鍋滾海鮮,哪知滾了後那湯頭豈是舒服兩字可以舒服,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酸菜白肉是可以放海鮮和乾料的,上一次坐在店家吃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了,現在要吃,還是建議電話過去外帶,不過就缺了那煙囪銅鍋人群吆喝高粱白酒的味道了。超人鱸魚湯隨著搬遷離開了耕莘醫院對面,從過往探病帶碗魚湯到現在一些朋友會從台北專程拜訪來吃,可見超人鱸魚湯的口碑在台北遠近馳名,魚湯帶有滿滿的九層塔、蛤蜊,帶點枸杞,隨自己會在家裡隨手煮煮後,每每一嚐,我總認為他的湯頭豐厚的原因是放上豬肉去滾,但要怎麼滾出豐厚好去輔佐魚湯,而不是喧賓奪主或帶出腥味就是功夫了,只是說這麼多,好笑的是我最難以忘懷的卻是那豬腳筋,Q。
過往離開爸媽家看見沒人排隊,就會來嚐一下。價錢漸漲、味道漸變、絡繹不絕的排隊人龍,同樣,厲害的不是當歸湯,也不是魚湯,而是那吃完嘴唇會黏、肥肉好胖的南部肉燥,aka豬肉的油脂,很多北部人很討厭,但想想開元土魠,必比登就愛這味,肉燥做得好,必比登上榜,過去的經驗告訴我:這種肉燥(不是魯肉)很對韓國人胃口,不要問我為什麼。

小時候上下烏來父親總會順道帶個一碗小羊肉,臨時停車滿滿一排,不能怪饕客,是那排店家都是鐵皮蓋的臨時建物,店內窗外風景優美,你我心照不宣。無論是清燉還是紅燒,想想和賴岡山的差別就是那溫醇感,那溫醇感隨著老闆收手不做後消逝在北宜路上,不過那幾間還健在的倒也不輸賴岡山—— 只是就缺那肉燥飯。
回想過去三五好友吃個台南青年路老泰,還是民族路老曾的便當組合,高雄岡山還是楠梓市場內的燴飯,只賣當歸帶皮帶骨羊肉的賴岡山,三百元吃一碗湯一碗飯舌頭總會舔個牙齒,挺寂寞的。冰涼啤酒也許是解方,也許是那熱炒羊肉可以相互映襯的鑊氣與口感,但可能有了當歸羊大骨,也就滿足了。
當歸活血止痛補血,去除苦澀,撫藉心靈,羊大骨明明不如帶皮羊肉好啃Q彈,但拿出吸管,用食指堵住管口,吸住湯汁後將湯倒進骨頭內戳戳咧,吸食骨髓,那吃乾抹淨再無情地丟到桌邊,連再見也不說的行為樂趣,是當不成大谷只能當大骨的我,可以些許享受那人生做不到也無從享受的箇中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