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博稱蘋果(AAPL)將以桌上型機器人重啟AI戰略,目標2027上市;2026年先推帶螢幕智慧音箱,搭載全新Siri與全新系統。另有馬斯克指控App Store偏袒ChatGPT並威脅提告,法務風險升溫。蘋果股價收233.33美元,漲1.60%。 蘋果(AAPL)被曝正研發新一代家用AI硬體,從2026年的帶螢幕智慧音箱,到2027年的桌上型機器人,試圖把Siri升級為可視覺化、能主動互動的助理。同時,馬斯克對App Store排名提出反壟斷指控,使蘋果AI佈局在產品與監管兩條線同時受關注。 **蘋果布局家用AI,機器人定位明確** 彭博報導指,代號J595的桌上型機器人,是蘋果AI策略的核心,外型像「裝在可動手臂上的iPad」,可旋轉追蹤用戶,在多人對話中主動轉向說話者、甚至「插話」提醒或協助。它將導入「全新版本Siri」,具視覺化人格,外觀可能類似Mac的Finder圖示動畫或Memoji風格,並能進行有來有往的規劃與任務處理(如安排行程、完成家務清單)。專案部分由曾掌管Apple Watch軟體與造車計畫的Kevin Lynch領導,顯示其戰略級定位。蘋果同時評估其他機器人概念,包括可移動的輪式家用機器人,甚至討論過人形機器人,但J595是近期主軸。 **新Siri與系統特點,強調多人互動** 蘋果將以新作業系統「Charismatic」串起裝置體驗,設計重點是多使用者、表面(鎖定)資訊與小工具(widgets)。系統能在用戶接近時掃描臉部,自動切換個人化版面與內容,對家庭多人共用情境特別友好。新Siri不只語音更自然,還有「可視化人格」,能參與連貫對話、提出建議、協助完成任務,從而把AI從手機內的助理,擴展到「能看見、能主動」的居家中樞。這種「主動式AI」加上可轉動的機械結構,讓裝置能以肢體語言吸引用戶注意,與傳統智慧音箱相比,互動感與黏著度更強,有望提升服務使用頻率與訂閱付費轉化。 **產品時程與價格想像,影響硬體策略** 在機器人之前,蘋果計畫於2026年中推出代號J490的「帶螢幕智慧音箱」,可視為機器人的「精簡版」:沒有手臂與進階對話能力,但提供居家控制、音樂播放、記事、上網與視訊通話等功能。兩款新硬體都將跑Charismatic,並以時鐘樣式與小工具為核心操作。由於功能與機械結構不同,市場對定價的想像是音箱走大眾化,機器人因具移動關節與AI模組,售價可能明顯更高。對蘋果硬體策略而言,這是從iPhone外延到家庭空間的「AI裝置階梯」,先用音箱鋪路,再以機器人提升客單價與服務綁定,帶動服務營收與生態鎖定。今日蘋果股價收233.33美元,上漲1.60%,市場對AI硬體敘事的想像有所支撐。 **馬斯克對蘋果開火,法務風險升溫** 馬斯克指控App Store僅讓OpenAI的ChatGPT登頂,威脅對蘋果提起「立即」法律行動;但社群針對該貼文的註解指出,DeepSeek、Perplexity等也曾登頂免費榜。蘋果回應App Store「公平且無偏見」,並強調協助開發者曝光。這場口水戰延伸自馬斯克與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的長期紛爭;同時蘋果本身也面臨美國司法部反壟斷訴訟繼續推進、以及與Epic案後續的商店規則調整壓力。短期來看,法務與監管噪音可能牽動投資人對App Store成長和抽成模式的預期折價,但若AI硬體路線明確落地,基本面仍以產品週期為先。 **對台灣投資人意義,關注供應鏈變化** 對台灣投資人,兩條主線需同看:第一,家用AI硬體從音箱到機器人,代表邊緣AI與感測、機構件、鏡頭與顯示需求升級,有利高階零組件與先進製程的出貨能見度;第二,App Store監管走向將影響服務營收可見度與估值倍數。若蘋果以新Siri與Charismatic成功帶動家庭場景使用時數,服務與硬體將形成雙輪驅動;反之,若法務與內容安全等爭議升溫,可能壓抑估值提升速度。台積電(TSM)等高階製程供應商亦可受惠於AI SoC需求。 Josh 評論: 這則消息把AI競賽從「雲端模型」帶回「居家入口」。若蘋果(AAPL)用智慧音箱與桌上型機器人打出新產品週期,市場關注的將是使用者黏著度、裝置安裝基數與服務ARPU提升幅度,但以目前規格來看,滲透率快速增加恐有一定困難。未來股價走勢,關鍵在新Siri體驗落地、開發者生態配套、以及監管風險對App Store變現模式的影響大小。 受惠端可能包括蘋果(AAPL)、亞馬遜(AMZN)(與Astro、Alexa生態競合促進家用AI關注度)、輝達(NVDA)與博通(AVGO)等AI與連網晶片供應商、台積電(TSM)等先進製程合作夥伴。承壓者可能是聲學與傳統智慧音箱對手如Sonos(SONO)、以及若App Store規則被迫放寬,蘋果服務抽成的可持續性亦需重估;另特斯拉(TSLA)與xAI在與OpenAI及蘋果的糾葛中,短期聲量高但法務與產品安全爭議可能限制其App擴張。 蘋果把AI從手機推進到客廳,先音箱、後機器人,意在重塑「家庭AI入口」。能否勝出,取決於新Siri體驗、硬體創新與監管應對的三角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