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M4 晶片再談蘋果 AI 競爭力

更新於 2024/05/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raw-image

花了一早研蘋果的 M4,主要有兩個亮點:

1.NPU 效能:比 M3 提升了 1.1 倍(M4 的 38 TOPS vs M3 的 18 TOPS)

2.低功耗:和目前最新的 PC 晶片比,功耗僅要其 25% 就可以跑一樣的任務(和 M2 比則是減少 50%)


NPU 和功耗,這兩項是 Edge 端 AI 晶片最重要的關鍵,而 M4 幾乎是用倍增在成長,看起來是遙遙領先對手。(如果在 iphone 功能升級也可以不要擠牙膏該有多好)

蘋果這次先把 M4 搭載到 iPad、又把 iPad 螢幕加大到 13 吋也很有趣。

個人判斷是,他想把一些適合在 iPad 的工作場景,尤其是影片圖像類的搬過來,讓 iPad 成為第二個工作站。

想一想也合理,很多人其實會透過 iPad 來拍片、剪片、剪音樂,而這些應用場景對 AI 的需求感覺會遠比一般辦公高。

目前一般辦公能想到的應用主要是 copilot(事實上現在市面上的 AI PC 也都在炒這個),但想來想去就是幫忙優化 excel、製作 PPT、發郵件、視訊生成會議記錄之類的,這些對 AI 算力的需求真的有那麼高嗎?

但拍片、剪片就不一樣了,要自動生成影片、自動修圖、自動美化等等,這些圖片、影片內容對 AI 需求直觀來想會比前者高很多。可能也是這樣,蘋果昨天才一直在強調 final cut pro(雖然感覺很少人在用?)。不過也看得出來,蘋果自己也還在探索 Edge AI 到底要長怎樣。畢竟連消費者自己都不知道需求在哪了,我們可以問自己,AI PC 能幫我們解決什麼通點?相信也是腦袋一片空白。


至於在 AI 的競爭力,很多人說他都沒買 GPU 落後了、要被 AI 時代拋下了,但事實堆 GPU 主要是為了 AI 模型的 training ,而蘋果的主戰場一直都不是在 training,而是在 inference 推論端(也就是面向用戶的場景)。

是否有個可能,蘋果就直接買外部的大語言模型?又或者他的 GPU 研發能力也很強,有沒有可能自己一直在研發?只是沒有公佈而已?

畢竟他的生態圈本來就是閉環,只要自己夠用就好,根本不用像微軟、Meta、Google 一樣一直無腦堆算力。

我自己對這次發佈會的結論是,蘋果在 AI 戰場絕對有一席之地,除了有晶片外,還掌握了 13 億的果粉。

下一個關鍵,我覺得會是蘋果是否能定義 AI PC、AI 手機或 AI 平板是什麼,真正發現並滿足消費者的痛點,並教育用戶使用。

avatar-img
222會員
44內容數
CFA 國際特許金融分析師、台大財金、半導體/消費產業投資人。現任富果投資分析師及私募基金投資經理。信奉價值投資,也同時熱愛歷史,蒙格、劉備粉絲。 FB/IG 粉專: Min 投資說書小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in 投資說書小棧 的其他內容
星巴克公佈上季財報後股價暴跌了 16%,被瑞幸和庫迪的價格戰擠向角落,中國咖啡市場前景與競爭格局正在持續變化。
一句話總結法說重點:消費性電子(手機、電腦、車用、IoT)、傳統 server 需求一樣弱,但 AI 一支獨秀,看來至少 Q3 前都還是要看 AI 表現了。
美光因 DRAM 產能有 60% 集中在台灣,受地震影響而暫停 DRAM報價,等評估完損失後才會重啟 Q2 合約價談判。 隨後韓國三星、SK 海力士亦同步暫停報價。看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這兩位產能又不在台灣,為什麼也在跟風?
很開心和大家分享,經歷三年的寒窗苦讀,終於成為 CFA 持證人了。 這篇文想分享一下我三年來的備考心得,給有志考照的大家參考。 【結論:考 CFA 有什麼優缺點?】 必須說,如果目的是為了升官加薪,我認為除非到美國或對岸,否則幫助真的不大。 網路很多統計 CF
剛剛去聽藏壽司法說,董事長和財務長都是日本人講日文即時口譯,結束去換名片時我只會說謝謝,突然好想學會日文xddd 先說結論,公司今年在上海開兩間店了,中國的餅很大,成功打下來市場很值得想像。不過,過去試圖打入中國市場的海外餐飲品牌幾乎都失敗了。 加上兩國的歷史糾結、以及近期日本海產的進口問題,都
讀了 Apple 財報,這幾季跟著整個手機、PC爛沒辦法,但分享看到的幾個亮點:
星巴克公佈上季財報後股價暴跌了 16%,被瑞幸和庫迪的價格戰擠向角落,中國咖啡市場前景與競爭格局正在持續變化。
一句話總結法說重點:消費性電子(手機、電腦、車用、IoT)、傳統 server 需求一樣弱,但 AI 一支獨秀,看來至少 Q3 前都還是要看 AI 表現了。
美光因 DRAM 產能有 60% 集中在台灣,受地震影響而暫停 DRAM報價,等評估完損失後才會重啟 Q2 合約價談判。 隨後韓國三星、SK 海力士亦同步暫停報價。看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這兩位產能又不在台灣,為什麼也在跟風?
很開心和大家分享,經歷三年的寒窗苦讀,終於成為 CFA 持證人了。 這篇文想分享一下我三年來的備考心得,給有志考照的大家參考。 【結論:考 CFA 有什麼優缺點?】 必須說,如果目的是為了升官加薪,我認為除非到美國或對岸,否則幫助真的不大。 網路很多統計 CF
剛剛去聽藏壽司法說,董事長和財務長都是日本人講日文即時口譯,結束去換名片時我只會說謝謝,突然好想學會日文xddd 先說結論,公司今年在上海開兩間店了,中國的餅很大,成功打下來市場很值得想像。不過,過去試圖打入中國市場的海外餐飲品牌幾乎都失敗了。 加上兩國的歷史糾結、以及近期日本海產的進口問題,都
讀了 Apple 財報,這幾季跟著整個手機、PC爛沒辦法,但分享看到的幾個亮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化憤怒為悲願 從願也將身捨 時也過境已遷 死生無一不得
Thumbnail
議論是來自於抱怨,從小孩到大人都會抱怨。只要在抱怨之上,增加多元觀點的檢視、分析,並提出具體建議,甚至是願景,那就搖身一變成為議論了。我請學生根據校園生活的經驗,找尋評論對象,並運用〈評論表單〉進行探討,寫出一篇議論文,包含校園活動、規定、設施、課程和人物……等幾大類,都可以從中找到評論對象。
Thumbnail
去年是我第一次聽到有所謂的「無卡分期」這件事,得知的地點正是「通訊行」。 平時沒有需求踏進通訊行的朋友可能不太會注意到,但如果有買手機或周邊商品的時候,很容易會在通訊行的牆壁上看到大大的「無卡分期」字樣。 我記得當時看到的第一個念頭是:「無卡是要怎麼分期?」 沒過多久便想到那肯
Thumbnail
流量對你來說是什麼涵意,需要先確定。是希望更多人看到你寫的文?或者,你希望流量能夠帶來廣告收入,甚至是接到業配、賣貨、聯盟行銷?還是你單純滿足於點擊數字所帶來的成就感?你需要一一剖析內心最真實的渴望,才能用最有效的方式,對症下藥。
Thumbnail
以前讀書時老師總是感嘆一代不如一代,當時被指不如上一代的我,心裏縱使不服氣,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沒有前輩那麼用功,背字典生字那種神話注定無法在我身上復刻,博覽群書對我來說太艱苦,我只想悠哉悠哉地過日子,應付好測驗考試,順利畢業就好,雖然對未來有憧憬,但這樣的態度似乎一輩子也無法成為傑出人士。 某次
Thumbnail
其實,這過程中最痛苦的倒不是受傷或狼狽,而是發現自己徒勞無功,搞那麼久連一點屁進展都沒有,還越發搞不懂那些管線到底是怎麼連通的,甚至有越弄越糟的趨勢。本來請人來修,即便修不好可能也沒比這樣自己蠻幹還白費工、來得感覺更差,我想,這就是沉沒成本的威力吧⋯⋯
Thumbnail
最近台灣出版界掀起一股「職人書寫」的風潮,像是林立青的《做工的人》、袁非的《手槍女王》、大師兄的《你好,我是接體員》,都是根植於自身職人的經驗,所寫出的寫實之作。這樣的風潮,來自於台灣社會對於「深度看見台灣」的需求越來越高…
Thumbnail
在這個世界上,富人和窮人的差異並不僅止於財富。許多人認為,富人擁有的不僅是物質上的資源,更重要的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模式。這樣的思維使他們能夠更有效地管理資源、應對困難和持續成長。那麼,真的存在所謂的「富人思維」嗎?如果真的存在,我們如何培養它,從而打破命運的枷鎖,進入正向的財富循環?
Thumbnail
「瀏覽數」存在的意義!它不一定能代表「一篇文章寫得好與不好」,但它可能可以透過使用者的點擊,觀看一些數位時代的端倪:有些東西是歷久彌新的,有些共鳴要在對的時刻才會敲中人心!
不知道到是從什麼時候,吃飯不在兩個人一起吃! 也不想再去紀錄我們之間的點點滴滴, 爭吵也累了! 選擇沈默 嗯! 那就這樣吧! 不想面對妳 只想逃避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化憤怒為悲願 從願也將身捨 時也過境已遷 死生無一不得
Thumbnail
議論是來自於抱怨,從小孩到大人都會抱怨。只要在抱怨之上,增加多元觀點的檢視、分析,並提出具體建議,甚至是願景,那就搖身一變成為議論了。我請學生根據校園生活的經驗,找尋評論對象,並運用〈評論表單〉進行探討,寫出一篇議論文,包含校園活動、規定、設施、課程和人物……等幾大類,都可以從中找到評論對象。
Thumbnail
去年是我第一次聽到有所謂的「無卡分期」這件事,得知的地點正是「通訊行」。 平時沒有需求踏進通訊行的朋友可能不太會注意到,但如果有買手機或周邊商品的時候,很容易會在通訊行的牆壁上看到大大的「無卡分期」字樣。 我記得當時看到的第一個念頭是:「無卡是要怎麼分期?」 沒過多久便想到那肯
Thumbnail
流量對你來說是什麼涵意,需要先確定。是希望更多人看到你寫的文?或者,你希望流量能夠帶來廣告收入,甚至是接到業配、賣貨、聯盟行銷?還是你單純滿足於點擊數字所帶來的成就感?你需要一一剖析內心最真實的渴望,才能用最有效的方式,對症下藥。
Thumbnail
以前讀書時老師總是感嘆一代不如一代,當時被指不如上一代的我,心裏縱使不服氣,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沒有前輩那麼用功,背字典生字那種神話注定無法在我身上復刻,博覽群書對我來說太艱苦,我只想悠哉悠哉地過日子,應付好測驗考試,順利畢業就好,雖然對未來有憧憬,但這樣的態度似乎一輩子也無法成為傑出人士。 某次
Thumbnail
其實,這過程中最痛苦的倒不是受傷或狼狽,而是發現自己徒勞無功,搞那麼久連一點屁進展都沒有,還越發搞不懂那些管線到底是怎麼連通的,甚至有越弄越糟的趨勢。本來請人來修,即便修不好可能也沒比這樣自己蠻幹還白費工、來得感覺更差,我想,這就是沉沒成本的威力吧⋯⋯
Thumbnail
最近台灣出版界掀起一股「職人書寫」的風潮,像是林立青的《做工的人》、袁非的《手槍女王》、大師兄的《你好,我是接體員》,都是根植於自身職人的經驗,所寫出的寫實之作。這樣的風潮,來自於台灣社會對於「深度看見台灣」的需求越來越高…
Thumbnail
在這個世界上,富人和窮人的差異並不僅止於財富。許多人認為,富人擁有的不僅是物質上的資源,更重要的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模式。這樣的思維使他們能夠更有效地管理資源、應對困難和持續成長。那麼,真的存在所謂的「富人思維」嗎?如果真的存在,我們如何培養它,從而打破命運的枷鎖,進入正向的財富循環?
Thumbnail
「瀏覽數」存在的意義!它不一定能代表「一篇文章寫得好與不好」,但它可能可以透過使用者的點擊,觀看一些數位時代的端倪:有些東西是歷久彌新的,有些共鳴要在對的時刻才會敲中人心!
不知道到是從什麼時候,吃飯不在兩個人一起吃! 也不想再去紀錄我們之間的點點滴滴, 爭吵也累了! 選擇沈默 嗯! 那就這樣吧! 不想面對妳 只想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