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中華民國空軍節,這個日子在中華民國的曆書上,總帶著一股淡淡的蒼涼與驕傲,像一幅舊畫,色彩斑駁卻藏著烈焰般的記憶。 那是1937年的夏天,筧橋的天空,硝煙與飛機的轟鳴交織,中華民國空軍第一次在與日本的鐵鳥正面交鋒後大勝。 高志航大隊長領著第四大隊,駕駛著那些比起敵機顯得單薄的戰鷹,迎向了那場生死之戰。 六比零,乾淨俐落的戰果,像是用刀刻在歷史的石碑上,振奮了當時那個搖搖欲墜的國人魂魄。 這一天,空軍誕生的,不僅是戰鬥的勝利,更是一種精神的凝結。
那年月,戰火燒得人心惶惶,誰不曉得國家的命脈如風中殞地之花?
可就在這片被戰爭撕裂的天空下,那些年輕的飛行員,用血肉之軀與鋼鐵之翼,寫下了不屈的篇章。
六架敵機墜落,沒有一架我方戰機折損,這數字背後,是無數未說出口的生死交錯,是高志航與他的弟兄們,在雲端間用性命換來的短暫輝煌。
中華民國政府將這一天定為空軍節,不是為了炫耀戰功,而是要讓後人記得,那些曾經在天空搏命的英魂。 他們的臉龐或許早已模糊在泛黃的照片裡,但那份抗戰的意志,卻像筧橋上空的風,依舊呼嘯,吹過歲月,提醒我們這片土地的堅韌。 空軍節,不僅是紀念,更是對那個時代的致敬,那一個連天空,都不能輕易讓與敵人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