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感想】《F1電影》—衝進全球最昂貴運動賽場,由速度展開的全新視角!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影像取自網路

影像取自網路

慶幸來得及進電影院,好好感受這部視聽震撼的巨作!🙌🙌🙌

⚠️本次分享充滿暴雷⚠️,如果還想親自感受,那趕快先退出,之後再回來看這篇~~

今年度2025上映這部重金打造、以最昂貴的極限運動為題材的大片,不僅展現了震撼的視覺效果,更替 F1 開創了一次極為成功的突破性行銷案例!即便是對賽車並不熟悉的小白們,也能藉由這部電影身歷其境地體驗大型國際賽事的氛圍,同時從微觀的細節中,窺見賽場背後的運作——無論是車手、技術團隊,還是龐大的商業結構。

此次入場觀影,全然是臨時起意,完全沒特別看過任何介紹與預告片段,全程自行感受,跟著速度、跟著劇情,我總會緊張的不斷重複握緊又鬆開雙手...跟著音樂節奏一起往前走(沖~),完全感受不到現實時間,順順的就看完2個半小時的長片,還意猶未盡~

先說結論:這部《F1電影》真的是非常的好看,同時具備了娛樂性及真實性,相信在影史上也會是重大突破!很推薦還沒進電影院的觀眾,一定要看大銀幕來體驗!!雖然它是 6/25 上映的片子,但直到 8 月底才看,我仍然很慶幸還有機會在電影院享受,而不是要等多年後再大銀幕重映。畢竟曾經有想進電影院看《GT:跨界玩家》,但口碑沒有預期好,所以這次同類型的電影上映時,雖然手機一直有滑到廣告XD,但一開始就沒有特別留意。幸好當時聽到同業有人在討論,再加上社群上看到不少人分享「已經二刷、三刷」的心情,不然我可能真的就錯過這部片了!

不過,這部電影之所以能獲得如此關注,最關鍵的一點是:儘管像我這樣從沒focus完全不懂 F1 規則與技術的女性觀眾,也能看得懂、看得投入,甚至因此喜歡上賽車,進一步產生興趣,促使人想進一步了解與研究,甚至開始查世界各地的賽道,希望有一天能親眼到現場看一場比賽。也發現到原來 Netflix 已推出多季 F1 紀錄片,找個時間來補一下。

F1 賽車是國際最高級別的比賽,也是世界級的速度競賽。

電影拍攝團隊從前期的協調溝通,到後期獲得 F1 官方全方位支持,不論設備、場地還是拍攝時間,都能看出投入了龐大資金。同時,影片也細緻描繪了賽車手的體能需求及反應力。像是開場的 24 小時耐力賽,便展現了賽車手如何維持狀態。

本部電影導演Joseph Kosinski,正是與《捍衛戰士:獨行俠》同一位導演拍攝,所以在速度與節奏的掌握,以及畫面鏡頭的運用上,維持了一樣的高水平,並作了新的嘗試。配樂更是請來曾參與過《全面啟動》《星際效應》《捍衛戰士:獨行俠》等製作的大師 Hans Zimmer操刀。由於我在進場觀影前沒有特別做功課,所以當下聽到配樂時,立刻被旋律與節奏牢牢抓住,瞬間就聯想到《星際效應》。後來一查才發現,果然是同一位大師的作品。而大師這次的配樂融合電子音樂並帶著經典的 old school 風格,甚至還能聽到一點《捍衛戰士》的影子,很推薦大家在開車時試著聽聽看,感受一下音樂所呈現出的速度魅力~

如今的影視大片中,非常需要同時兼具娛樂可看性與真實性的技術結合,才能真正打動觀眾。《F1電影》正是如此:它帶來沉浸式的臨場感,讓觀眾的腎上腺素隨之飆升,視聽效果宛如一場盛宴。透過電影級別的設備與大製作規格,將真實的體育賽事轉播搬上大銀幕,拓寬了我們對電影的感受

這部電影不只是為了娛樂效果與票房而進行的商業操作,它也用真實感突破當下充斥「虛假感」的短影音世代,讓觀眾重新找回純粹的感動。尤其是片中對「團隊策略」的呈現格外精彩:在極速比賽的同時,賽車手必須隨時判斷賽況並作出策略調整,這種緊張感讓觀影過程更加震撼。

本片將常見的一般公式「努力成功—驕傲跌落—再度爬起」,放在男二身上。

男主一開場則是已歷經30年的沉澱。他並非完全退隱江湖(像陸劇《蓮花樓》那樣完全不管江湖事),而是仍懷抱著一個未完結、未竟的夢想,所以選擇重回賽場。男二的劇情也乾脆俐落:一開始與男主互不信任,後來在比賽中為了爭第一,沒聽進男主角的告誡,最終釀成火燒車意外、雙手重傷,雖然透過復健成功復原並重返賽場,但導演選擇用雙線跳接快速帶過,沒有花大量的篇幅去刻劃太多,避免過度煽情,讓劇情推進保持乾淨有力。

我特別喜歡導演的處理方式:沒有冗長鋪陳男主角30年前的重大挫折與跌落神壇的巨變,而是透過細節自然呈現角色沉澱後的姿態,保持節奏流暢,同時讓觀眾迅速理解角色的成長與挑戰。

同時,男主憑藉三十年的磨練與經驗,累積出一套獨到的技術與策略,也因此在賽場上不時運用險招,成為劇情張力的重要來源。他所展現的不只是熟練與沉穩,更讓整部片在快與慢之間形成獨特的節奏感。全片沒有冷場,跟著速度的節奏推進。正敘的敘事結構,更能感受一分一秒;沒有刻意倒敘或跳躍時空,僅在必要時點到男主的過往,讓全程看得很暢快!特別是比賽場面的處理,該快時快、該慢時慢。像是,男二重大事件,處理得乾脆震撼不拖沓;而在需要強調角色內心堅持的地方,節奏則放慢,讓觀眾感受到角色的重量。這樣的快慢對比,使得整體更具層次感。

影像取自網路

影像取自網路

許多人總問男主角,不為了錢,那重點是什麼?熱愛的賽車,才是他活著的意義!

「零的領域,他在飛!」男主懷念著曾在賽場上體驗到的境界,彷彿世界只剩自己一人,一種在飛且舒暢的狀態。電影來到尾聲時,瞬間拉掉音樂音效,世界安靜了,我們一起專注跟著男主第一視角,跑那最後一圈,那種屏氣凝神、情緒被吊著、緊張著,此刻我們心情與他同頻共振,一起在煙火綻放的那一刻,為之動容。F1 賽車冠軍,圓了多年來內心未完結的一個事件,得獎的瞬間,就變得很帶動人心!

感觀體驗與技術臨場感

真正的競速,不僅考驗體力、反應力、意志力,更考驗技術與團隊協作。全片的真實感令人驚艷。從技術人員搶秒換胎,到爭取那 0 點幾秒,細節都極度講究。更難得的是,這部片還請到七屆 F1 世界冠軍 Lewis Hamilton 擔任製片,確保了最貼近真實賽車世界的臨場感。

聲音呈現部分,如引擎的轟鳴、輪胎與賽道摩擦的尖銳聲響,幾乎讓人身歷其境。此外,進站換胎的過程本身就充滿觀賞性與張力,而對輪胎抓地力的判斷與掌握,更進一步提升了比賽策略的複雜度,讓觀眾看得熱血沸騰。再加上導演透過多重視角的切換——上帝視角的全景、貼近駕駛的主觀視角、以及觀眾席般的旁觀視角,在這種多重視角的運用下,讓比賽不僅是「看熱鬧」,而是能真實感受到與主角們一起以第一視角在場上拚搏的震撼。

賽車手除了要專注駕駛,還要在競賽過程中不斷討論策略、即時應變,與團隊協作才能爭取最大效益。此外,他們關於瞬間加速度(時速從 0 到 300)的速度差、轉彎時的重力承受,以及幾乎是躺在車子裡的壓迫感(車體高速運轉下又熱又燙),都讓人深刻體驗到從事極限運動,所需具備過硬的體能素質。尤其在轉彎、急煞時產生的離心力,更需要賽車手強化頸部與全身的肌肉。這些身體負荷,正是極限運動的體現。

另一方面,電影也揭露龐大的商業面貌。品牌曝光、汽車性能研究,甚至是極限狀態下的技術突破,最終都能反饋到日常車輛的研發、測試與運用。

角色塑造、信念與世代對比

本片也是我少數看過的 Bradley Pitt 電影,讓我重新認識這位演員,並被深深吸引。每場賽前,男主會抽撲克牌但不會打開,放在口袋裡上場,就像護身符般帶來安定感;加上他從不摸獎盃的設定,也體現了一種賽車手的迷信儀式。男二 Damson Idris 則展現了青年特有的魅力:衝動、容易受人影響、在乎他人眼光,會驕傲、會臭屁,但也能在跌倒後反省重振。他不是「壞人」,只是年輕人典型的樣子,有著一股傲氣與焦慮。巧的是,兩位角色皆與父親有著深厚的連結,而男二幸運地是,身邊有個支持他的母親,幫助他引導正確的方向。

男主與男二的訓練方式也展現了世代差異:前者習慣傳統跑步與賽道觀察,後者則運用模擬器與高科技器材訓練,呈現科技對訓練模式的改變。

然而,比起 30 年前單純追求名氣與金錢,如今在科技與社群媒體充斥的時代,誘惑與分心更多,常常忘了出發的初衷。因此更需要學會並訓練專注力。透過男主對後輩的引導,他不斷強調:「專注在賽車本身,不要被外界干擾。」其中一句經典台詞,更點出成功需要「慢而穩,穩而快」。這就是賽車哲學,也是人生的隱喻:關鍵不在於跑得多快或多穩,而是在每個決定上保持專注——無論是超車、轉彎還是換胎,都需要精確與耐心才能達成。

F1 本身就是最昂貴的運動之一,背後燒錢程度驚人,從車體研發、團隊維護到賽道運營,每一秒都是金錢在燃燒。而這種專注,不只是技術與心理上的投入,還與巨額資金有著緊密關聯,也因為如此,每一次比拼才顯得格外珍貴。這種昂貴感,也讓「專注」顯得更有重量。

劇情進入後半段,帶出更深層次。比賽不再只是單純的「自己贏不贏」,而是「能不能幫助他人成功」,沒想到更動人的是,成就他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對我而言,觀影的過程讓我想起過去影響我很深的電影。《班傑明的奇幻旅程》讓我思考時間與人生軌跡;《阿甘正傳》則提醒我單純與執著的力量。甚至重新點燃了我對影視產業的初衷:為什麼要入行?為什麼喜愛?為什麼想繼續待下去?雖然現今市場條件早已不如當年,薪資也赤裸現實,但我仍希望能在每一個小小的機會裡,努力累積,持續做出感動自己的作品,也不斷地把好的內容帶給更多人!

最後,很慶幸這部片並不是 BE 結局。如果是悲劇,或許符合某種創作邏輯,但我真心不希望導演那麼做。所幸,導演給了觀眾最希望的結局:) 總結來說,《F1》不是單純的賽車片,它講的不只是競速,而是夢想、專注,以及超越輸贏的價值。這樣的故事,讓人看完之後心裡久久不能平復。

By Melod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lody文字塗鴉牆的沙龍
13會員
44內容數
從電影、電視劇、劇場、書籍等,眼睛觀看,內心有感,整理整理,就給他發出來,我有收穫,也希望讀者能一同收獲 💪💪
2024/12/26
決定撰寫這篇分享文,起因是《創世紀》這部將近25年前的時裝商戰劇。主要講述葉榮添、許文彪和馬志強三位好友白手起家的奮鬥歷程,而這樣的情節套用到當今社會的現實情況(貧富差距、低薪),不禁讓人感嘆戲如人生(?),有些重疊的影子在...
Thumbnail
2024/12/26
決定撰寫這篇分享文,起因是《創世紀》這部將近25年前的時裝商戰劇。主要講述葉榮添、許文彪和馬志強三位好友白手起家的奮鬥歷程,而這樣的情節套用到當今社會的現實情況(貧富差距、低薪),不禁讓人感嘆戲如人生(?),有些重疊的影子在...
Thumbnail
2024/07/15
什麼是有意義的一生呢?故事的主角Joy是個爵士鋼琴好手,懷揣著夢想,卻人到中年鬱鬱不得志,沒想到在離夢想最近的時刻,陰錯陽差的將自己“邁進”歸零的世界,為了順利從返人間,被迫作為萬年畢不了業的靈魂22號的啟發導師,師徒二人在一次次的碰撞中,摸索出人生真正的意義完成彼此的角色歷程......
Thumbnail
2024/07/15
什麼是有意義的一生呢?故事的主角Joy是個爵士鋼琴好手,懷揣著夢想,卻人到中年鬱鬱不得志,沒想到在離夢想最近的時刻,陰錯陽差的將自己“邁進”歸零的世界,為了順利從返人間,被迫作為萬年畢不了業的靈魂22號的啟發導師,師徒二人在一次次的碰撞中,摸索出人生真正的意義完成彼此的角色歷程......
Thumbnail
2024/06/17
時隔9年,眾所期待,一場關於成長的腦內大戲。最不複雜的角色設定,講一個最複雜的心理搏鬥!
Thumbnail
2024/06/17
時隔9年,眾所期待,一場關於成長的腦內大戲。最不複雜的角色設定,講一個最複雜的心理搏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賽道狂人》不僅是一部賽車電影,更是探討了福特汽車如何在競爭中重塑品牌形象的商業故事。在1960年代,福特為了拯救品牌形象,決定進軍賽車界,面對法拉利的挑戰。這部影片讓我們反思大公司在商業目標與員工福祉之間的平衡。真正的企業應該尊重員工,才能持續取得成功。
Thumbnail
《賽道狂人》不僅是一部賽車電影,更是探討了福特汽車如何在競爭中重塑品牌形象的商業故事。在1960年代,福特為了拯救品牌形象,決定進軍賽車界,面對法拉利的挑戰。這部影片讓我們反思大公司在商業目標與員工福祉之間的平衡。真正的企業應該尊重員工,才能持續取得成功。
Thumbnail
《挑戰者》是一部用網球帶出許多探討人性的劇情片,主要是藉由網球比賽以及三位主演員的三角關係帶出議題,包含權力、情慾、競爭等相關的複雜情感內容,三人的情感糾葛與羈絆會如何呈現,是本次主要的菜色。
Thumbnail
《挑戰者》是一部用網球帶出許多探討人性的劇情片,主要是藉由網球比賽以及三位主演員的三角關係帶出議題,包含權力、情慾、競爭等相關的複雜情感內容,三人的情感糾葛與羈絆會如何呈現,是本次主要的菜色。
Thumbnail
《賽道狂人》講述的是美國福特公司在著名的賽車比賽「利曼24小時耐力賽」中,勝過傳統義大利賽車大廠法拉利的歷史事件;想當然耳,它是一部帶有美國民族主義色彩的作品,但另一方面,也呈現出兩國在賽車這件事情上,截然不同的思考邏輯。
Thumbnail
《賽道狂人》講述的是美國福特公司在著名的賽車比賽「利曼24小時耐力賽」中,勝過傳統義大利賽車大廠法拉利的歷史事件;想當然耳,它是一部帶有美國民族主義色彩的作品,但另一方面,也呈現出兩國在賽車這件事情上,截然不同的思考邏輯。
Thumbnail
喜歡愛看飛車追逐、挑戰物理極限驚險動作、爆破、跑車極速快感的人,應該都不會錯過《玩命關頭》系列的電影。在各國取景、豪華跑車、酷炫科技、大量的聲光效果加持下,新的作品每每推出之後,就輕易的攻佔各大媒體。而2023年上映的《玩命關頭10》當中,其中一幕隱藏了鮮為人知的投資密碼。
Thumbnail
喜歡愛看飛車追逐、挑戰物理極限驚險動作、爆破、跑車極速快感的人,應該都不會錯過《玩命關頭》系列的電影。在各國取景、豪華跑車、酷炫科技、大量的聲光效果加持下,新的作品每每推出之後,就輕易的攻佔各大媒體。而2023年上映的《玩命關頭10》當中,其中一幕隱藏了鮮為人知的投資密碼。
Thumbnail
拍電影的人是瘋子,電影是愛的結晶。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本月選片」獨家影評文章。
Thumbnail
拍電影的人是瘋子,電影是愛的結晶。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本月選片」獨家影評文章。
Thumbnail
《在車上》熱潮時我並沒有跟上,但三年後首次觀看卻極度震撼。濱口龍介導演的作品往往能將所有的不凡變得平凡又深植人心,《偶然與想像》是如此,《在車上》亦如是。至於兩部作品的共通點,我覺得或許是「人與人」。
Thumbnail
《在車上》熱潮時我並沒有跟上,但三年後首次觀看卻極度震撼。濱口龍介導演的作品往往能將所有的不凡變得平凡又深植人心,《偶然與想像》是如此,《在車上》亦如是。至於兩部作品的共通點,我覺得或許是「人與人」。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