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八字當以中原標準時區(GMT+8)或稱(UTC+8)的東經120度線為基準,因為八字命學是從中原發展發來的理論,加上年月日時的氣感,也是依據太陽與地球的位置和角度而定,時間會因為地點的不同,日照角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時間叫做「平太陽時」,這是假設地球是「正圓形」,地球自轉和繞著太陽公轉,也都是一個標準的360度圓形軌跡。那麼,一年當中每天都很平均,都是24小時。據此把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為15度,時差各為1小時。因此,出生時間稱為「平太陽時」。
但實際上,地球是一個「橢圓形」的球體,繞著太陽公轉的軌跡,也是「橢圓形」。因為有時前進的速度快,有時前進的慢,導致自轉和公轉的轉速和角度,都不會平均。因此,每天並不都是24小時,每個時區的角度,也不都是15度。會因為經度的不同,而存在時間的差異,這就叫做「真太陽時」。簡而言之,「真太陽時」才是當地準確的時間。傳統命理上的時辰,都需要用到「真太陽時」。也就是出生的時辰,必須依據出生的城市來決定,所以得把「平太陽時」,換算成「真太陽時」。由於每個時區為15度,時差各為1小時,1個小時為60分,60÷15=4分,依東經120度線為基準,往東加分,往西減分,多1度加4分,少1度減4分,來論斷八字的出生時間才會準確。
中國大陸幅員遼闊,過去按國際通行時區劃分標準,可劃分為東五區、東六區、東七區、東八區、東九區5個時區。
●中原時區(GMT+8),以東經120度經線之時刻為標準;北京、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廣東、直隸、河南、山東、山西、熱河、察哈爾、遼寧、黑龍江之龍江、璦琿以西及蒙古之東部屬之。
●隴蜀時區(GMT+7),以東經105度經線之時刻為標準;陝西、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甘肅東部,寧夏、綏遠,蒙古中部、青海及西藏之東部屬之:
●回藏時區(GMT+6),以東經90度經線之時刻為標準;蒙古、甘肅、青海及西康等西部,新疆及西藏之東部屬之。以上三者皆為整時區。
●崑崙時區(GMT+5:30),以東經82度半經線之時刻為標準;新疆及西藏之西部屬之。
●長白時區(GMT+8:30),以東經127度半經線之時刻為標準;吉林及黑龍江之龍江、璦琿之東屬之:以上二者皆半時區也。
【備註】GMT 的全名是格林威治標準時間 (Greenwich Mean Time);UTC的全名是世界協調時間(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
不過,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行政作業的方便性,將大陸全境統一劃為東八區(UTC+8),同時採用北京時間(東經116度)做為全國唯一的標準時間。
至於台灣時間、台北時間(東經121度),舊稱CST中原標準時間,比格林威治標準時間快8個小時。此時間與北京時間、香港時間、澳門標準時間、菲律賓標準時間、馬來西亞標準時間、新加坡標準時間,以及蒙古標準時間,皆位於同一個時區,即為 GMT+8 或UTC+8 。但以「真太陽時」來論的話,即使在「中原標準時區」出生,仍有分秒之差。所以,少數人的出生時辰,可能會有時辰上的前後差異。像是在台北市出生的網友,約為東經121°33’E,出生時間得再加6分;北基宜花(包括新北市汐止區)出生,要多加6分以上;新北市其它區域,則要多加5分多鐘。另外,香港位於東經114度(以東經120度為基準),則要減去約23-24分。
另外,新加坡位於東經103.8度,時間比「真太陽時」快64.8分鐘,也就是目前的時間,要再減去1小時4分左右,才是「真太陽時」。
吉隆坡(馬來西亞首都)的地區經度(東經101度41分)來說,「真太陽時」應該是GMT+6:45左右。 也就是說,若在吉隆坡出生,必須把出生時間減去1小時14分左右才是真太陽時」。但因過去官方在時間的設定上,有做過調整,所以稍早出生人,時差變的較短。
馬來西亞(西馬)的首都吉隆坡丶檳城丶馬六甲出生的「真太陽時」如下 :
1945年9月13日到1981年12月31日間出生 - 要多扣44分1982年1月1日起至今出生 - 要多扣74分
以上位於北半球的亞洲國家,八字皆以中原標準時區為基準的「真太陽時」來批算才會準確。至於在美國,或是加拿大等國家出生的華人和老外,就直接以當地的時間來排八字,則不需要再換算成「中原標準時間」。因為若在當地出生,吸收到的是「當地的日照角度和氣場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