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分批?
VOO 的歷史數據給我一些啟發:
- 平均 3 年會有一次 10% 以上的回檔
- 最大跌幅:2020 COVID 時 -34%
- 跌 5% 之後,3 個月平均反彈 +6%
- 單日大跌 -3% ~ -6% 後,隔週平均 +0.8%
所以,我不會一次梭哈,而是設定好「跌多少就買多少」的分批進場規則。
我的基本玩法
- 跌 5%:先丟 20% 資金
- 跌 10%:再丟 40%
- 跌 20%:最後 40%
心態上比較好控制,不用一次押滿。
另外一個小技巧:單日大跌,通常第2天觀察再進場,勝率會更好。
策略 A vs 策略 B
策略 A(動態紀律型)
- 跌 5% / 10% / 20% → 分別投入 20% / 40% / 40%
- 如果沒有跌到 -20%,最後 40% 就留著等下一輪
- 每輪都用新資金去跑這個規則
👉 機會多,但心態要穩。
策略 B(保守等待型)
- 一樣是 -5% / -10% / -20% 的觸發點
- 但只有真的出現 -20%,才會把最後 40% 投進去
- 沒有的話,錢就留著
👉 比較安心,但容易錯過反彈。
回測數據怎麼說?
歷史上(S&P500 / VOO):
- 每年平均 3 次 ≥ 5% 回檔
- 每年約 1 次 10% ~ 20% 修正
- 每 4 ~ 5 年一次 ≥ 20% 熊市
如果拉 15 年來看:
- 策略 A:大約會有 60 次以上進場機會
- 策略 B:大約只會全數進場 3 次(熊市出現時)
那要不要賣?
VOO 長期投資基本上就是「買了就放」,靠複利幫你滾。
例外才需要賣:
- 資產配置失衡(股票比重太高,要調整)
- 真的有大筆支出(買房、教育等等)
VOO vs VTI vs QQQ

- 想穩穩參與美國大公司成長 → VOO
- 想更分散 → VTI
- 相信科技就是未來 → QQQ
報酬率怎麼看?
- 年報酬率:單一年份的漲跌,差很多
- 長期報酬率(CAGR):平均下來,每年大概多少
VOO 的例子:
- 2023 單年 +24.5%
- 2013–2023 平均年化報酬率約 11.8%
👉 所以時間才是最大的複利武器。
配息小確幸
VOO 每季配息,殖利率大概 1.5%。

不算高,但勝在穩定,算是一點點小 bonus。
操作記錄表格
假如目前資金有$100,000,且採用策略A,手動紀錄表格:

小結
投資 VOO,我的策略與心法是:
- 先準備好現金池。
- 約定好規則:以策略A方式,跌 5% / 10% / 20% → 分別投入 20% / 40% / 40%。
- 把操作記錄下來,不要被市場情緒牽走
這樣投資就比較「可控」,也比較能睡得安穩。
我的實際進度
目前我已經開好 LINE BANK 和 FirstTrade 帳戶,現在的動作是:
- 先在 LINE BANK 陸續換美金。
- 累積到一定金額後,再一次電匯美金到 FirstTrade。
接下來,就只等市場出現下跌訊號,再依照分批規則進場。
之後如果真的有出手,我也會在方格子裡持續追蹤紀錄,算是給自己一份操作日誌,也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