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熱愛旅行的建築師,我喜歡用「建築視角」來探索城市。東京,不只是購物天堂或動漫聖地,它更是一座全球建築大師的實驗場。短短 24 小時,我設計了一條建築迷的專屬路線,串聯五座風格迥異、卻同樣震撼人心的地標。
帶上相機與好奇心,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座城市的建築秘密。
第一站:東京國際論壇
早上 9:00|有樂町
由烏拉圭裔建築師 Rafael Viñoly 設計、1996 年落成的東京國際論壇,像是一艘停泊於城市心臟的透明巨船。 踏入 60 米高的玻璃中庭,晨光從鋼結構縫隙傾瀉而下,折射出夢幻的弧形曲線,讓人誤以為置身未來世界。我特別喜歡這裡的「空間民主性」:無論是西裝筆挺的上班族,還是背包客或學生,都能自在地坐在廣場上,分享這片都市綠洲。
小提醒:早晨光線最佳,建議早到

https://www.gotokyo.org/tc/spot/440/index.html
第二站:21_21 DESIGN SIGHT
上午 11:00|六本木
這座由 安藤忠雄 與 三宅一生 合作的設計博物館,2007 年開幕至今,依然是東京最具質感的文化地標。低伏的混凝土三角屋頂與 Midtown 花園無縫融合,而地下展廳則像隱藏的空間雕塑,光線從狹縫滲入,營造出沉靜卻充滿張力的氛圍。走進展廳,清水混凝土的冷靜與三宅一生的服裝哲學交織出一種永恆的簡約美感。
小提醒:門票約 1,600 日元,展覽主題經常更換;步行約5分鐘的藍瓶咖啡 六本木店是短暫休息的好選擇。

https://www.2121designsight.jp/
第三站:淺草文化觀光中心
下午 1:00|淺草
從六本木跳轉至歷史氛圍濃厚的淺草,迎面而來的是由 隈研吾 設計的木質地標。這棟 8 層樓高的小建築,如同一疊錯落的木盒,立於雷門前,低語著「傳統與現代的對話」。我喜歡在午後的陽光下仰望它,木格柵投射的陰影隨風輕舞,提醒著人們自然與建築的親密關係。登上頂層觀景台,整個淺草寺街區與東京晴空塔盡收眼底。
小提醒:免費入場,下午人潮相對稀少;午餐推薦步行 3 分鐘的 牛カツ 京都勝牛,值得一試。

https://www.archdaily.com/251370/asakusa-culture-and-tourism-center-kengo-kuma-associates
第四站:PRADA Aoyama
下午 3:00|青山
走進青山,時尚氣息立即撲面而來。Herzog & de Meuron 打造的 PRADA Aoyama 就像一顆切割精準的綠色水晶,在陽光下閃耀著冷冽的光芒。內部空間流動感十足,曲面牆與透明立面交錯,購物在此不再只是消費行為,而是變成一場藝術體驗。
小提醒:外觀可自由拍攝,進入店內需事先預約;附近的 KOFFEE MAMEYA 是咖啡愛好者的天堂,記得順路去品嚐。

https://whenin.tokyo/Prada-Aoyama
第五站:東急廣場 HARAKADO
下午 5:00|原宿
日落時分,抵達由 平田晃久 設計的全新地標——東急廣場 HARAKADO。特殊造型的玻璃外牆如同巨大的鏡面,將原宿街頭的活力映照得淋漓盡致。入口的漏斗形立面自然地引導人群流動,頂層的屋頂花園與咖啡座則提供俯瞰表參道的最佳視野,這裡是「有機幾何」與都市脈動的交響曲。
小提醒:免費入場,傍晚人多但夜景值得,這附近非常熱鬧,有很多台灣人的愛店AFURI Harajuku、ハンバーグ 嘉等,想延伸夜間行程,可步行或搭一站地鐵就能到澀谷,體驗不同層次的城市夜生活。

https://japanshopping.org/zh-TW/search/shopping_articles/detail/harakado
結語:東京的設計靈魂
這 24 小時,從 Viñoly 的透明巨構到 平田晃久的潮流地標,你會發現東京的建築不只是物理上的空間,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與文化敘事。下次你再踏上東京,試著放慢腳步,用建築師的眼睛去閱讀它,靈感會比你想像的更多。
留言與我分享你的東京建築故事吧!
版權聲明 | Copyright Notice
本文僅供非營利分享與學術、設計交流之用,部分圖片或攝影作品為引用公開資料或網路資源,著作權皆屬原權利人所有。如有不當引用或侵權疑慮,請與我聯繫,我將立即撤下相關內容。如需轉載或引用本文內容,請註明出處並附上原文連結,謝謝。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solely for non-commercial sharing and for educational or design-related discussions. Some images and photographs are sourced from public archives or online platforms and remain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copyright holders. If any content herein infringes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me, and it will be promptly removed.For reproduction or citation, please credit the source and include a link to the origina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