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Google - 密碼管理軟體

更新 發佈閱讀 14 分鐘
用 Email 註冊,或以 Google 連動登入

雖然那不是 Google 密碼管理軟體,但許多人用 Google 連動登入,無非就是圖個方便

# 慶幸的是, Google 密碼管理員,似乎沒什麼人用


好用的密碼管理工具,也能做到一鍵登入

且不必冒著交出密碼的風險,尤其對象是 Google

儲存帳密、連動登入,幾乎形同告訴 Google 你用哪些服務

甚至把「備用鑰匙」交給它,及躲藏在後美國國安局


進入正題前,得先解釋一下「密碼管理軟體」

那是什麼、為什麼需要,已具背景知識者可略過



密碼管理軟體

什麼是密碼管理軟體?

很簡單,就是記錄帳密的軟體,類似密碼本

好處是方便性高,登入時只需點擊按鈕

很多人用瀏覽器記錄密碼,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瀏覽器記錄密碼較危險,因為:

    • 瀏覽器常綁定供應商帳號,例如 Google Chrome、Apple Safari

密碼管理工具多半獨立,且有主密碼、零知識端對端加密

    • 瀏覽器的密碼工具,僅有基本功能

密碼管理軟體多附帶密碼強弱檢查、高強度密碼生成、多身份驗證、保險庫分群...

# 想不到高強度密碼,可用軟體幫你生

    • 安全性低,只要瀏覽器被攻破,密碼就可能外洩

很多人瀏覽器裝滿外掛,往往沒先查過是否安全

攻擊面積太廣,甚至連怎麼被駭的都不知道

網站惡意腳本,也有機會入侵瀏覽器資訊

密碼管理軟體獨立分層,且靠主密碼隔離帳密

加密後哪怕瀏覽器真被攻破,也只是一堆亂碼

想像瀏覽器是你家,為了正常活動,戒備通常不會太森嚴 (除非你是總統)

把存摺、印章一起放桌上,只要被闖空門就會損失慘重

密碼管理軟體就像保險箱,家門被入侵仍非常安全

若不綁帳號,換瀏覽器或裝置時,就得大量匯出、匯入資料

但密碼管理軟體可跨平台、跨瀏覽器使用,兼顧方便與安全

為什麼需要密碼管理軟體?

除上述原因,密碼管理軟體對「資訊安全」有莫大幫助

大眾喜歡用「懶人密碼」,也習慣「重複使用密碼」

但以資安角度來看,那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因為:

  1. 進行破解、滲透行為時,駭客常會先用外流密碼表

各種常用密碼,如1234qwer (鍵盤左起第一、二排)、abcd1234 等當然都逃不掉

  1. 若重複使用密碼,當一處密碼外洩,你的所有帳號都可能被破解

更別提如果那是懶人密碼,駭客甚至不必破解你任一帳號,就能非法存取

# 密碼不必環保,請每次都用新的

  1. 當然,拿生日、英文名當密碼,也很危險

危險的來源,主要是你的親友、知道你生日的人

畢竟撿到朋友手機,當然是先猜生日、男/女友生日、英文名啊!


既然那麼可怕、大眾也知道風險 (也許知道?),為何許多人照做呢?


因為「高強度密碼」很麻煩,而且多數人記不住啊!

高強度密碼需要:英文大小寫 + 數字 + 特殊符號 + 沒在外洩密碼表上...

設想當你辦帳號時,填了個超複雜密碼


完美,對吧?


那請問你辦其他服務時,都會想一組特殊密碼、而且背起來嗎?

別忘了重複使用,一樣很危險

有些人怕忘記,會把密碼寫上便利貼、黏在螢幕上

此舉會讓同事、朋友、任何能接觸你電腦者,都能登入你的帳號

那我寫進筆記本,隨身攜帶好好保護,總行了吧!

那是個可行的做法,但有兩個缺點:

  1. 不方便

每次要登入,都得翻筆記本,而且萬一筆記本損毀,你的帳號就...

  1. 沒加密

如果被偷或遺失,別人可直接存取你的帳密


所以密碼管理軟體就來啦!


類似瀏覽器,能記住你的帳密

需要時自動填入,非常方便

因此用再難的密碼都行,反正不用背

# 有些密碼管理軟體,還附帶「生成高強度密碼」功能

選擇開源、端對端加密者,就不怕外人知悉

甚至能匯出密碼,換裝置時跟著連動,方便又安全

就像手抄密碼本,只是多了安全、方便性


若配合 2FA (雙因素驗證,Two Factor Authentication),能提升更多安全性

雙因素驗證指「除了密碼,還要再過一關」 (第二個因素)

是 MFA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多因素驗證)的一種

簡單說就是光密碼不夠,須更多條件才准登入,如同有兩道家門

常見做法有 Email 認證信、簡訊驗證,和其他 app 驗證等

# 即使帳密被盜,對方沒你的手機 / 信箱 / 驗證 app,仍無法登入




背景知識介紹結束

來看圖吧!

密碼管理軟體們

密碼管理軟體們

製圖者:只能是我

FOSS 指免費開源軟體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non-profit 指「不以營利為目的」

應該不必多說,鑑於 Google 過去作為,只有傻子才把密碼給它管


替代品來嘍!

KeePassXC


講古:

KeePass 是密碼管理軟體專案,開源、由社群發起

僅支援 Windows,且介面不太友善、運作緩慢

# Linux、MacOS 需安裝外掛

於是社群開發者分支出 KeePass/L (KeePass Linux 版),後來又支援 Mac

因為變成跨平台,不只 Linux,於是改名 KeePassX

不過 KeePassX 開發緩慢,後來甚至不再更新

等不下去的開發者,憤而再分支出 KeePassXC

要知道最強的工程師,不在特定企業裡

而是分布在世上各角落,活躍於社群中

KeePassX 以 C++/Qt5 重構,比 C#/.net 寫成的 KeePass 高效許多

而且原生支援多平臺,不需外掛

KeePassXC 同樣為 C++ 專案,高效、跨平台特性都沒少

使用者介面也較佳,因此迅速竄紅


KeePassXC 可離線存放密碼,支援 AES 256、ChaCha20、Twofish 等加密演算法

# 不知道那些是什麼別緊張,裝作沒看到就好

Linux、Windows、MacOS 都能用,也有瀏覽器外掛

開源、定期由第三方審查,內建 TOTP 功能

# Time-based One-Time Password, 有時效的一次性密碼

存取權受密碼保護,還需額外一層金鑰才能開

官方建議將金鑰檔存在 USB 等可移除裝置上,不用時就拔掉

# 插上一個東西才能用,像特務片那樣,酷吧?


缺點:

  • 初次使用可能需摸索一下,詳見官方說明

社群自發、開源,完全免錢、無隱藏費用

想要功能強大、可自訂的密碼管理軟體,非此莫屬


Proton Pass

Proton 老面孔了,公司背景在 Email 那篇介紹過

主打開源、保障隱私,有各種常用線上服務

# Email雲端硬碟月曆... 都有

Proton Pass 開源、端對端加密,支援電腦、手機、瀏覽器

瀏覽器外掛可獨立作業,不需先下載電腦端軟體

線上、離線服務都行,還能多設一層密碼保護

可儲存帳密、生成高強度密碼、自動填寫等

亦可當 2FA 應用程式,讓你登入不必拿其他裝置

支援密碼金鑰 (passkey),功能非常完備


簡介 passkey:

密碼金鑰是認裝置的唯一碼,只要裝置不離手就不怕被盜

安全性的保障來自:沒密碼就不怕偷 (Passkey ≠ Password)

# 只要你確定裝置安全

許多服務都可選密碼金鑰登入,比密碼更方便

# Google 用密碼金鑰就不必 2FA


商業模式訂閱制,但免費版非常夠用 (基本上不需訂閱)

# 若認同 Proton 的理念,訂閱是一種支持,就像買專輯一樣


缺點:

  • 從前速度很慢,但近期已大幅改善

如有使用 Proton Mail,Proton Pass 還能幫你管理信箱別名 (Email Alias)

喜歡整合生態系的使用者,不妨考慮看看


KeePassDX

KeePassDX 同樣是 KeePass 系列,開源、免費享有多數功能

# 可購買 Pro 外觀、捐款贊助,但非強制

鑑於 KeePassXC 支援各大桌面平台,但行動版付之闕如

Kunzisoft 便推出 KeePassDX,讓 Android 用戶也擁有 KeePass 服務

iOS 用戶可選 AuthPassKeePassium,前者免費、與 KeePass 相容

後者免費版功能受限,兩個都開源

# Strongbox 沒被推薦,是因為它閉源卻用開源行銷

KeePassDX 支援各種 KeePass 加密演算法,也支援生物辨識解鎖

若你的手機能靠人臉、指紋解鎖,KeePassDX 就能用相同方式鎖定、解鎖

# 這樣就算滑手機時突然被搶,也不怕密碼外流


缺點:

  • 僅支援 Android

iOS 系列有相應替代品,但鑒於生態系閉鎖、強制綁蘋果商店、與 GPL 授權不相容

此處就不特別提,要怪請怪蘋果 (蘋果稅阻卻許多開發者)

可從 Google Play、F-Droid 下載 (官方建議從 F-Droid)

# F-Droid 是免費開源軟體商店,本身也開源、去 Google 化,日後會介紹


Bitwarden

Bitwarden 是開源、知名的密碼管理軟體,訂閱制收費

商用有不同方案,個人用則有免費版

免費版功能齊全 (且永久免費),和 Proton 的模式相似

支援各大平台,包括電腦和手機

也有瀏覽器外掛,一個軟體就能打天下

最大的好處是,伺服器可自架

同樣加密保護密碼,是廣受大眾喜愛的選擇


缺點:

  • 美國公司

身在美國,受美國法律管束

好處是開源,至少能審核安全性

# 相較之下,Proton 是瑞士公司,不受制於美國法律


Spectre

直翻幽靈,嚴格來說不算密碼管理軟體


不是密碼管理軟體,放這幹嘛!?


別急,就像聯合國秘書長說的,事出必有因 (?)

Spectre 是「密碼演算器」,比密碼管理軟體更安全

開發哲學是:「唯一不會被偷、勒索、遺忘的密碼,只有不存在的密碼」

The only password that can’t be lost, stolen, seized, ransomed or left on the bus, is a password that doesn’t exist.

原理是透過密碼學演算法,「生成」密碼:

使用者只需填入姓名 (或暱稱)、固定秘密 (可想成主密碼)

演算法會生成一把主鑰,碰到每個網站再依主鑰生成「唯一」、「不可逆推」的密碼

如此一來,就算某個網站出事,其他帳號仍非常安全

密碼不儲存在任何地方,就無法被偷

# 此做法稱為「無狀態 (Stateless)」密碼管理


講古:

比利時裔加拿大人開發,專案開源、支援各大電腦與手機平台

# 作者專攻資安領域,自稱夢想家、理想主義者

原本名為「One Password」,因其只需一支密碼

後更名為「Master Password」 (主密碼),從 App Store 開始上架

後來經過重構,程式邏輯優化、介面現代化,擴展到各平台

品牌也重塑為 Spectre,發展逐漸成熟

至今已有十年歷史,算很穩定的專案



缺點:

  • 使用有些微門檻
    • Windows 用戶須先下載 Java
    • Mac 套件管理工具 Homebrew 似乎不支援了,得由蘋果 App Store 下載

資料不離開本地,app 也永久免費

喜歡酷東西的不妨試試


LessPass

原理和 Spectre 相似,都用「生成」取代「儲存」密碼

一樣是開源、社群專案,支援手機平台、瀏覽器外掛

# Android 版在 F-Droid 也能下載

創建者是法國人 Guillaume Vincent,紅帽 (Red Hat)公司首席軟體工程師

# 熟悉開源的人鐵定不陌生,此紅帽即為 Linux 發行版那家公司

開發者自稱「開源成癮者」、人文主義者,應不會隨意背棄專案

完全免費使用,沒有商業模式 (創立目的非賺錢)

原先伺服器位於法國,但侵害隱私的情報法案通過後,伺服器遷至德國

# 可離線使用,此處指網頁伺服器


缺點:

  • 無桌面程式

叫 'Less' 有種「少即是多」的意味

沒密碼就不用記密碼、不怕外洩



懶人包來啦!

  • 無腦一般使用者,想要「方便就好」→ Proton Pass
  • 樂意花時間設定:
  • 已在用 Bitwarden、可能需要中文社群支援 → Bitwarden

# Bitwarden 在台灣知名度不低,隨便搜都有很多文章




其他隱私保障做再多,若密碼輕易被破解,帳號被盜、身份被竊一樣危險

選一款喜歡的,就只需記住一組密碼 (密碼管理軟體的密碼)

之後使用各大服務,都能暢行無阻又不失安全

# 或是你也可以跟我一樣,用腦記住一堆高強度密碼,但哪天忘記帳密別找我


注意:密碼管理軟體不防呆,把密碼貼在螢幕、桌上的,立刻給我撕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移幣的沙龍
6會員
31內容數
技術文章、文學抒發、低門檻創意實作教學,想收到通知歡迎加入
移幣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24
本文簡述中國軟體、線上服務,在資安方面是否有疑慮。中國線上服務的主要風險,來自中國政府。兩岸的特殊現況,讓中國政府很有動機獲取台人個資 (甚至世界各國的資料)。而其國內諸多法條,都授權政府向企業索要資料,所以於法有據。 資安常識就像疫苗,打了不會怎樣,但不打會遭大殃。
Thumbnail
2025/08/24
本文簡述中國軟體、線上服務,在資安方面是否有疑慮。中國線上服務的主要風險,來自中國政府。兩岸的特殊現況,讓中國政府很有動機獲取台人個資 (甚至世界各國的資料)。而其國內諸多法條,都授權政府向企業索要資料,所以於法有據。 資安常識就像疫苗,打了不會怎樣,但不打會遭大殃。
Thumbnail
2025/08/24
主流翻譯、文法檢查軟體,常有隱私疑慮。尤其台人愛用的「沉浸式翻譯」實為中資企業,隱私政策也很不友善,為資安考量最好換掉。本篇羅列開源替代品,許多選擇效能更好、可自架,或至少增加隱私層,讓翻譯文字、寫作的同時,不必拿隱私當代價。
Thumbnail
2025/08/24
主流翻譯、文法檢查軟體,常有隱私疑慮。尤其台人愛用的「沉浸式翻譯」實為中資企業,隱私政策也很不友善,為資安考量最好換掉。本篇羅列開源替代品,許多選擇效能更好、可自架,或至少增加隱私層,讓翻譯文字、寫作的同時,不必拿隱私當代價。
Thumbnail
2025/08/22
主流會議軟體 Google Meet、Cisco Webex、Microsoft Teams 和 Zoom 都有隱私缺陷,甚至有重大資安疑慮。本文詳盡剖析各項服務,讓大眾不被官方外宣所蒙蔽。並提供開源、重隱私、免費的替代品,讓大眾能在享受線上服務之餘,仍確保隱私安全。
Thumbnail
2025/08/22
主流會議軟體 Google Meet、Cisco Webex、Microsoft Teams 和 Zoom 都有隱私缺陷,甚至有重大資安疑慮。本文詳盡剖析各項服務,讓大眾不被官方外宣所蒙蔽。並提供開源、重隱私、免費的替代品,讓大眾能在享受線上服務之餘,仍確保隱私安全。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