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讓我拍桌破口大罵的人,竟然是我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的性格,應該很少有人看過我破口大罵、拍桌子的畫面吧?以前到國中國小也都管不動孩子。結果像我這樣的人,人生中唯一拍桌破口大罵的對象,竟然是我媽。


從小就掛著很多疑問,然後自己又合理化為「媽媽就是那樣」,直到讓原本這種個性的我可以拍桌破口大罵到離家出走,這要經歷過多大的壓力?


這些疑問埋很深,以至於我現在即使發現有ai可以問了,也不容易一次把當年想問的全部給挖出來。


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為什麼爸媽過世後,常常會不小心想念?因為爸媽教你的、念你的,不管對錯,都會藏在生活各處。例如對我來說,可能只要做個家事、燒個開水,就會想到。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只做必要的家事的原因之一。其他的東西丟著不管,這心理學也有一些解釋。


我也曾經不燒開水,全部從全聯搬,6200cc的。

一兩年下來,搬得很累。算了我還是買brita,當初我媽建議的。她味覺敏感,對水很挑剔。幹,我是不用喝水嗎?這也會想到。


昨晚我終於想到要問ai覺得她心智年齡幾歲,因為我覺得她好像小孩子,而且從高中就開始覺得了。

餵了幾個ai,其中兩個給我回答。原來心智年齡還有分三種,會影響我情緒的大概是其中一兩種。


跟我猜的差不多。


然後想起ai要我練習辨認自己的情緒。

我想可能是委屈吧。雖然我比較會講是難過。




我覺得重新好好解釋這一切,認清真相,而不是母親為我編織而內化成不自知的謊言。然後我也得理解她為何會這樣。了解來龍去脈,整理好情緒,才能好好的繼續走下去。回頭一看,果然跟松明講心理講的步驟差不多,只是我是很直覺的一直走到這個位置,我並沒有刻意照著松明說的做。


感覺她早已過世了。雖然我寫的都是生氣,但其實本質上跟失去母親的人其實還是同一個概念。只是我失去的是「曾經想像中的」。如今發現其實它從不曾存在。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夏楠的沙龍
1會員
15內容數
二胡奏者。台中。無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