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小一的家長功課:帶孩子去做視力檢查!
元元四歲時檢查過,還有遠視儲備;今年再檢查,醫生已經沒有摳搭了。
醫生問有沒有常看平板或手機,我趕緊解釋:「沒有啦!但她很愛看書,有時候會在光線不好的地方看。」 醫生一臉不相信(哈)。
我發現元元跟小時候的我一樣,都覺得戴眼鏡很酷,好像一戴就會聰明+100,是一種時尚配件。
但現實卻是,模糊的世界一點也不酷。
最近看到這本《小野狼戴眼鏡》,很適合帶元元從繪本體驗一下模糊的世界。

小紅帽與大野狼這個經典童話常常被改寫成各種繪本新故事,這次變身成二位近視的小主角。一看到這個封面就被吸引,一條細細的路,把小紅帽與小野狼連在一起。乍看是一個童話場景,細看卻是一張側臉,作者從封面就藏進「眼鏡」的暗示。

小紅帽為什麼會近視?因為她常常盯著手機!畫面特別用點點的方式呈現,就像螢幕是由一個個微小的畫素組成。看太久,不只影像模糊,眼睛也容易疲勞。

打開繪本,經典的一句話:要小心野狼!跟封面相對的畫面,像我們從現實走入繪本的場景,黑線其實眼鏡的長柄,感受到「因為眼鏡才能看清世界」,注意看!野狼在偷看著小紅帽。

小野狼說「怎麼天上有兩個月亮?」這一幕把散光的模糊感,畫得既真實又詩意。孩子能直觀感受到「看不清楚」其實一點也不好玩。

不要以為是我拍照拍糊了,因為遠視所以近處的吉他看不清楚變得模糊,繪本不只是故事,也像是一堂隱藏在頁面裡的「視力體驗營」,帶孩子體驗原來看不清楚是這樣。

作者還帶孩子回顧眼鏡的歷史:早期人們要用手、帽子、繩子來固定鏡片。用幽默的圖像讓孩子知道,眼鏡的發明其實是一段很長的發明過程。

這一頁像一個「眼鏡博物館」,把不同時代、不同材質的眼鏡畫成生動的人物,既是知識點,也很有童趣。原來過去的人,曾經用頭巾、帽子、木框來固定鏡片。讀童話也能學到知識!

同一片森林,透過眼鏡看與不看,清晰度天差地遠。孩子能馬上體會「清楚」的安心感。

原來選眼鏡也是一門學問!書裡用各種動物和蔬果來代表不同臉型、膚色,配上各式眼鏡,既好笑又實用。孩子看了肯定哈哈笑,還能回去幫爸媽檢查一下:「你的眼鏡選對了嗎?」

清楚看見,不只是眼睛的功能,也是好好體驗世界的基礎。視力是很重要、不可逆的!
《小野狼戴眼鏡》是一堂藏在童話裡的「視力小教室」。
對小野狼來說,戴上眼鏡的那一刻,是第一次真正清楚地看見世界,也能好好和朋友在一起。 對孩子來說,模糊一點都不酷,清楚才安心、才能好好體驗世界。
這本書的巧思在於,它不只是講眼睛的故事。從散光的兩個月亮、模糊的圖像,到古老眼鏡的發明史,都讓孩子在笑聲中學會什麼叫「看不清楚」,也明白眼鏡的價值。
一副眼鏡能矯正視力,一段理解能化解孤單。真正的明亮,不只是眼前變得清楚,而是有人願意陪著你,把世界看得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