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83:《停止與自己為敵:一個職場故事,教你如何從「內心戰爭」走向和解》

更新 發佈閱讀 24 分鐘

每天醒來,你面對的第一個敵人,會不會就是鏡子裡的自己?從早晨的猶豫到深夜的自責,內心那場無形的消耗戰似乎從未停歇。本專欄透過一個故事,帶你沉浸體驗內耗如何在日常點滴中發生,又如何在不知不覺中蠶食我們的能量。或許,你也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開始與自己和解的旅程。

內耗的日常風景

清晨六點,鬧鐘響起的第三次重播。小安睜開眼,腦海裡立刻浮現今天待辦事項的清單。「又是忙亂的一天……我真的應付得來嗎?」她的心悄悄發出一絲疑問。窗外晨光微露,枝頭偶有幾聲清脆的鳥鳴,但她卻提不起勁像那些晨鳥般輕快迎接新的一天。她胸口已湧上莫名的沉重。剛起床的她,先在床沿坐了好幾分鐘,和自己進行著第一場拉鋸戰:起身面對現實,還是躲在被窩裡多逃避一會兒?最終,責任感驅使她嘆口氣掀開被子,開始一日的行程。

 她換好衣服時,又對著衣櫥發愣了幾秒。拿出那件襯衫後,她突然又放回去:「顏色太顯眼了吧,我還是低調一點好。」最後,她挑了一件平平無奇的灰色毛衣——平淡得就像此刻她想降低存在感的心情。她簡單梳了馬尾,不施脂粉便匆匆出了房門。早餐桌上,麵包還剩半片。她其實沒什麼胃口,一邊看著手機裡不斷跳出的工作群組訊息,一邊草草啃了兩口,就再也吃不下去。

 走進浴室,她對著鏡子刷牙時,目光不小心掃過自己的臉。「昨晚又失眠了,黑眼圈好重,看起來真差勁。」梳洗台前的她盯著鏡中的自己,心裡響起刺耳的批評聲。僅僅是一張憔悴的臉龐,便勾起她滿腦子的自我否定:想到昨晚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為今天的專案簡報擔憂,結果折騰到快天亮才勉強睡著——她怪罪自己的神經質,「怎麼這麼沒用,連睡覺都睡不好?」泡沫在口中氤氳,她的情緒也隨之翻攪。像漱口槽裡打轉的水流般,負面思緒一圈圈盤旋,一點一滴耗損著她清晨僅有的精神。

 「叮」一聲訊息提示打斷了小安的恍惚。她匆匆擦掉嘴角的水漬,拿起手機一看,是同事傳來的新數據報表。對方已經熬夜做好了分析圖表,還貼心地提醒早上會議前先看一下。小安盯著對話框,心中劃過一絲酸意。腦海中浮現上週例會時主管當眾誇讚這位同事業績出色的場景。當時小安陪著笑鼓掌,而自己的提案卻在那次會議上被挑出毛病要求重做。回想起那些時刻,她只覺得臉上發燙、無地自容。

 這位同事和自己同期進公司,如今回報卻出類拔萃;反觀小安,最近一次提案才剛被主管挑剔修改。「為什麼她總是這麼厲害,我怎麼就這麼差……」不用旁人比較,小安早已自動把自己放在天平的另一端,越想越覺得自己矮人一截。她拿起一片吐司勉強嚼著,只覺得味同嚼蠟,滿嘴都是嫉妒發酵的苦味。這股嫉妒夾雜著自卑的苦澀滋味,在她尚未入口的早餐前就已滲入心頭。

 抵達公司時,時間已逼近早會。小安腳步匆忙地走進會議室,卻發現主管已等在裡頭,眉頭微皺地看了看手錶。「糟了,又遲到了。」她的心猛然一緊。事實上,她只比預定時間晚了兩分鐘,但在她腦中,這彷彿是不可饒恕的失職。會議進行時,她努力降低存在感,小心翼翼地翻閱資料,不敢錯漏半個細節,深怕再被點名批評。

 輪到她簡報時,小安嚥了嚥口水,額角滲出細汗。她緊張得手心出汗,簡報遙控筆差點從掌心滑落。環顧四周,她覺得每一雙同事的眼睛似乎都在盯著自己。角落裡竊竊私語的兩人讓她更加不安,心跳加速,直覺以為那是在討論自己剛才結巴的開場。投影幕亮起,她感覺自己像被聚光燈困住的兔子,全身僵硬。她很清楚上次提案哪裡不足,這次熬夜苦改,只為避免再出差錯。投影片一頁頁切過,她的聲音有些發抖——腦海裡另一個聲音卻在警告:「別忘了上次你有多丟臉!如果這次再講砸了,大家就會知道你根本不勝任!」儘管嘴上仍在發表,但那股害怕出錯的內心獨白早已將她僅存的自信吞噬殆盡。

 好不容易撐完整場簡報,小安回到座位時整個人像被抽空了力氣。主管並未當場多作評價,只簡短交代「稍後再跟你細談」便離開了會議室。這反而讓她更加忐忑不安。等待主管召見的每一分鐘都格外難熬。她試圖埋首重新檢視簡報資料,卻一行也看不進去。腦中反覆演練著等會兒見到主管時要如何解釋或道歉。如果被責備,她應該乖乖承認,還是努力辯解?想到這裡,她的手心又滲出了汗。

 終於,辦公室的內線響起。小安深呼吸一口氣,起身走進主管辦公室。

 出乎意料的,主管並沒有劈頭蓋臉地批評。相反地,他難得地讚許道:「這次你的數據分析做得很完整,不錯。不過簡報時間稍長了點,下次可以再精簡一點重點。」聽到這樣正面又中肯的評價,小安一時有些不太習慣,只能點頭稱是。談話末了,他語重心長地問:「最近是不是壓力很大?我注意到你有時看起來精神不太好。需要幫忙或休息的話,要讓公司知道。」小安愣了一下,沒想到平時嚴厲的主管此刻語帶關心。她勉強擠出微笑道謝,感覺臉頰都有些僵硬。

 她鼻頭一酸,趕緊低下頭快步走回自己的座位,用力眨了眨眼,不讓淚水流出來。回到座位時,她心中非但沒有鬆口氣,反而湧起新一輪的自責。「看吧,連老闆都看出我狀態不對。真丟臉,我怎麼這麼不爭氣?」她輕輕拍了拍自己的臉頰,想把那股無用感甩開,可心底那聲音依舊陰陽怪氣地念著:「別人一句關心,也是在暗示你能力不行。」

 整個上午,小安都在情緒的過山車中顛簸。開完會回到座位,她腦袋依然嗡嗡作響,滿是剛才那些否定自己的碎片。即使同事們在不遠處談笑風生,她也覺得自己彷彿與周遭隔著一層厚厚的玻璃——身處開放的辦公室,內心卻如孤島般沉落海底。窗外日頭高照,街道車水馬龍,而她的世界卻靜止在自己的孤獨裡。午休時間,同事們三三兩兩結伴外出用餐時,小安只是虛應地笑著搖頭,藉口自己有事留下來。實際上,她完全提不起勁與人寒暄。她從抽屜拿出提前買好的飯糰,獨自坐在電腦前對著螢幕發呆。飯糰咬了幾口就嚥不下去,只好擱在一旁——她的胃早被滿腹的心事填得滿滿的,哪裡還塞得下食物。

 就在這恍惚間,手機震動了一下。她低頭一看,是大學時代的死黨傳來的訊息:「最近好嗎?晚上要不要出來吃飯,順便聊聊?」小安盯著螢幕,手指懸在鍵盤上遲遲沒有動作。她很想見老朋友,但腦中立刻響起另一個聲音:「你這麼疲憊,見面也只會掃興吧。」她開始設想各種場景——彷彿看見自己垂頭喪氣地坐在餐桌旁,朋友關切地問:「最近過得怎樣?」她卻只能勉強擠出笑容說「還好」,場面詭異又尷尬。或者更糟糕的畫面浮現腦海:她忍不住傾吐苦水,結果當場情緒潰堤,搞得朋友手足無措……無論哪種劇本,都令她羞愧得想鑽地洞。

 思緒紛飛間,她突然發現對話框右下角顯示著「對方正在輸入…」,過幾秒又停住。顯然朋友在等她的回應。「他是不是覺得我不想理他了?」焦慮瞬間竄起,小安猛然一咬牙,迅速打下一行字:「抱歉最近有點忙又累,改天吧…」按下傳送鍵的剎那,她心裡同時湧起兩種矛盾的情緒——一方面如釋重負,鬆了口氣,因為今晚不用硬撐著社交了;可另一方面,罪惡感也開始發酵:「推掉朋友的好意邀約,我是不是很糟糕?」**她拿著手機發愣許久,腦中反覆盤旋著方才編造的藉口。事實上今晚她並沒有特別的要事,只是實在沒有心力出門。然而,拒絕了朋友之後,那股懊悔和自責卻如影隨形,更讓疲憊的心雪上加霜。


對立的內心戲

夜幕低垂,下班後的小安拖著沉重的步伐往家走。她擠上回家的捷運列車,車廂裡的燈光映在她滿是倦意的臉上。四周的乘客有的閉目養神,有的低頭滑手機,每個人都看似忙碌而平靜。車窗玻璃倒映出她茫然的神情,隨著列車啟停,那倒影也微微震顫。小安腦海還在反芻白天發生的一幕幕:簡報時聲音發抖的自己、主管語帶關切時自己勉強的笑容、同事訊息傳來時心頭竄起的自卑……胸口像堵了塊大石頭,沉甸甸地讓她喘不過氣。列車經過一站又一站,窗外霓虹燈影在夜色中拖出模糊的光痕。身旁的喧囂和擁擠離她很遠,她仿佛置身真空,只聽見自己的心跳在耳邊放大迴響。

 終於到站時,她幾乎是被人潮推著走出月台。踏出地鐵出口,夜風撲面,帶來一絲涼意。小安裹了裹身上的外套,黯然地朝租屋處走去。

 一進門,她便癱坐在沙發上。昏暗的客廳裡,茶几上還擺著昨晚沒收拾的泡麵空碗,幾件換下的衣服散落在地板角落,屋內一片淩亂。她看著雜亂無章的景象,只覺得和自己此刻的心情一樣糟。四周靜悄悄的,只有立燈昏黃的光暈在牆上投下孤獨的影子。她望著天花板,腦海裡卻像有兩個聲音在拔河。

 一個聲音冷冷地說:「今天又過得一塌糊塗,你到底在幹嘛?」另一個聲音微弱而委屈:「我已經很努力了啊,可是真的好累……」冷酷的聲音不依不饒:「別再找藉口了,人人都忙,為什麼只有你這麼脆弱?」那細小的聲音帶著哭腔:「我也不想這樣,可是很多事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做好……」冷酷的聲線變得尖銳(那嚴厲的腔調聽起來竟有幾分像她父親的聲音):「就是因為你沒用,才會什麼都做不好!看看別人,再看看你自己!」微弱的聲音這回啞口無言,只剩下細微的啜泣。

 

raw-image


小安閉上雙眼,淚水終於沿著臉頰滑落。她用手捂住臉,無聲地啜泣著。內心這場對話,是她近來反覆上演的心理戲碼:一個嚴厲的自己與一個脆弱的自己,不停爭吵拉扯。她感到極度疲憊——白天強打精神應付工作和人群,夜晚卻還要面對這無形的內心戰爭,彷彿一刻也未曾真正安寧。

 她努力平復呼吸,抹去臉上的淚痕。視線模糊間,茶几上一張課程宣傳單映入眼簾——那是上週末在書店拿的單張,標題上寫著醒目的幾個字:「終結內耗:與自己和平相處的心靈練習」。當時她只是順手拿了放進包裡,並未細看。此刻,傳單上的字句卻像帶著溫度般,靜靜注視著她。

 小安吸了吸鼻子,伸手拿起傳單細讀。「內耗」——原來這正是她近日深陷的惡性循環:不停自我懷疑、過度比較、害怕做決定,總是在腦海裡和自己較勁,把大半能量都耗費在焦慮懊悔之中。傳單上的內容彷彿在對她耳語:「停止把自己當作敵人,試著與內心和解,你才能找回前進的力量。」這句話刺痛又震撼了她。原來一直以來,最嚴苛折磨她的敵人正是她自己——那些日復一日在心底貶低、責罵自己的聲音從未停歇過。「難怪我總是這麼累,連睡夢中都在跟自己吵架……」她苦笑著想。

 傳單上還分析道:內耗在人們身上可能出現不同的面貌。有的人習慣逢迎討好,總把自己的需求排在最後;有的人表面堅強高效,凡事高標準、高要求,內心卻早已疲憊不堪;也有人逢事就要與他人爭個高下,其實是在跟自己較勁;還有人乾脆逃避選擇,用疏離冷漠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讀到這裡,小安苦澀地發現:自己似乎每一樣都佔了一點。工作上她拼命追求完美、凡事不敢懈怠,像極了那種高壓下的「高功能者」;在人際中她又總是說「好」,不敢拒絕任何請求,把委屈往肚裡吞,活脫脫是一個討好者;就連面對朋友的邀約,她也會選擇逃避,封閉自己以免丟臉受傷——彷彿各種內耗的策略都被她用了個遍。

 她將傳單翻到背面,上面印著一段話:「我們許多的不安與焦慮,其實源自內在那個受傷的小孩。別再責怪她了,她不過是想保護你,不再受傷害。」小安看著這幾行字,鼻頭不禁又是一酸。她從沒這樣想過——那些讓她痛苦的情緒,竟可能是內心某個受傷的部分在呼求關注。過去,每當焦慮或悲傷襲來,她總是第一時間就斥責自己不夠堅強、太敏感。然而此刻,她開始懷疑:如果那個脆弱的自己,其實一直渴望被擁抱、被理解呢?

 往事一幕幕湧上心頭。小安想起童年時代,無數關於「不夠好」的記憶如走馬燈般掠過。她是家中長女,從小父母對她期望甚高。她記得小學有次考試得了95分,本以為可以得到讚賞,不料父親只是淡淡地說:「下次努力拿100分吧。」那一晚,她躲在被窩裡默默流淚,覺得自己一定是不夠好,才換不來爸爸的一句肯定。類似的場景在成長過程中反覆重演:無論她多努力,父母總能挑出不足,提醒她「別驕傲,還要更好。」鄰居家的孩子每次考第一名,母親也不忘語重心長地對她說:「你看看人家。」彷彿她做得再好,也永遠有人更優秀。為了不被責備,她學會壓抑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全力去符合父母的期望。

 漸漸地,小安養成了一種習慣:總是最先看到自己的缺點,對自己永遠不滿意。即使長大進入職場,她內心那個害怕被嫌棄的小女孩依然存在——每當面臨挑戰或壓力,自我懷疑的開關就啪地一下啟動了。

 「原來如此……我一直不肯原諒那個不夠完美的自己。」小安喃喃自語,輕輕摩挲著傳單上「受傷的小孩」幾個字。腦海中彷彿真的浮現出一個小女孩的身影:她蜷曲在黑暗的角落,滿臉淚痕,無助地望著自己。小安仿佛聽見女孩在抽泣:「我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還是不夠好?是不是因為我不好,爸爸才不愛我……」那細細的聲音透著深深的難過,在她心底激起陣陣酸楚。她明白,那正是自己內心深處最柔軟也最受傷的一角,多年來一直帶著誤解與委屈孤獨地躲藏著。


學會擁抱內在的自己

讀完傳單,小安不知不覺已從沙發坐起身來。她深吸一口氣,像是下定決心般,起身走到房間角落的落地鏡前。鏡中映出一個雙眼紅腫的年輕女子,正是剛哭過一場的自己。小安凝視著鏡中的她,腦海浮現剛才那個蜷縮哭泣的小女孩。

 

raw-image


「對不起,讓你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她輕聲開口,對著鏡中的自己說道。起初感覺有些奇怪——她從未如此直視自己的雙眼,自言自語般表達歉意。但她清楚,這聲「對不起」是說給內心那個受傷的小孩聽的。

 「以前你承受了很多壓力,一定很難受吧?謝謝你那時候撐了過來,也一直小心翼翼想要保護我不再受傷害。」小安一字一句溫柔地對鏡中人訴說。奇妙的是,她真的感覺到內心某處有個柔弱的存在在靜靜傾聽。她彷彿看到那個小女孩探出頭來,不再緊閉雙眼,而是帶著淚光看著自己。

 「從現在開始,換我來好好照顧你。你可以慢慢來,不用再那麼害怕了。」說到這裡,小安聲音哽咽,伸手輕輕貼在冰冷的鏡面上,彷彿隔著時間與玻璃給了那個小女孩一個溫暖的擁抱。她閉上眼睛,讓淚水再度靜靜滑落,但這回淚水中夾雜著釋放與溫柔的暖意——彷彿內在那根緊繃的弦正一點點鬆開。

 那一夜,小安破天荒地睡了一個好覺。雖然臨睡前仍難免擔心明天的工作,但她試著練習傳單上建議的一個方法:當焦慮出現時,就和它「坐」在一起。以往每當焦慮來襲,她不是翻來覆去熬到天亮,就是起身翻箱倒櫃找安眠藥,恨不得一掌拍散滿腦子的煩亂思緒。但這晚,她破例嘗試新的做法:她將自己的焦慮想像成一隻蜷伏在沙發一角的貓——令人不適,卻也沒那麼可怕。只要允許它在旁邊存在,不去驅趕,也不任由它爬到自己頭上來掌控方向,焦慮終究會自己離開。就在這樣溫和的安撫中,她的呼吸漸漸平順,困意悄然襲來,很快便沉沉睡去。

 接下來的幾天,日子彷彿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練習期。小安並非突然變得無憂無慮,工作上依舊會遇到壓力時刻,但每當熟悉的內耗情緒再度冒出頭時,她便提醒自己停一停,記起那晚鏡前的對話。每天夜裡,她還在筆記本寫下當天讓自己糾結的瞬間,然後試著用溫和的語氣寫一句鼓勵自己的話作結。她開始練習深呼吸、記錄下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立刻苛責自己。雖然偶爾情緒仍有起伏,但她感覺那種揮之不去的無力感正一點點地消退。

 就在幾天前,有位同事臨時請她幫忙準備一份報告簡報。以往碰到這種請求,小安總是硬著頭皮答應,縱使自己忙不過來也不好意思拒絕。但那天她想了想,禮貌地告訴對方自己可能無法兼顧。話說出口後,她心裡忐忑不已,擔心同事覺得她不夠夠朋友。然而令她意外的是,對方只是點點頭,理解地說了聲:「沒關係,我再想別的方法吧。」同事並沒有不悅,甚至感謝她願意誠實說明。放下電話,小安長長鬆了一口氣,為自己總算鼓起勇氣說出「不」字而暗自欣喜。

 她也驚訝地發現,自己白天專注工作的時候,分心走神的次數變少了,晚上入睡也容易了一些。過去常讓她糾結的那些情境,此刻似乎不再像從前那樣難以跨越。


找回前進的力量

raw-image


一週後的週末午後,陽光灑進客廳,空氣中瀰漫著初夏特有的暖意。小安坐在桌前,給自己泡了一杯茉莉花茶。茶香氤氳中,她打開筆記本,繼續完成上次寫到一半卡住、內容正是關於近期心路歷程的一篇文章。起初寫了一半卡住,醞釀許久的文字終於再次傾瀉而出。以往她一寫不順就嫌自己的文字不好,不停地否定、刪改,常常寫著寫著就陷入沮喪。但是今天,小安決定先不管那些挑剔的雜念。「就先寫下去吧,不要急著批評自己。」她在心裡對自己說。

 寫到中途,熟悉的挑剔聲果然又冒出來:「寫這什麼亂七八糟的,沒人會想看啦!」以前她一聽到這聲音就懊惱地停筆,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淖。但這次,小安放下手中的筆,輕聲對自己說:「我知道你擔心寫不好會丟臉,謝謝你的提醒。不過現在先別管對錯好嗎?讓我試著把想說的寫完再說。」彷彿在和腦海裡那個挑剔的評論家商量似的,她給自己留了一個緩衝的餘地。那批評的聲音嘟囔了兩句,竟也慢慢安靜下來。小安吐出一口氣,繼續把腦中的想法一股腦兒地寫在文字裡。

 當最後一個句號落下,她長舒了一口氣,看著滿滿一頁的文章稿露出一抹真心的微笑。這一次,她沒有陷入無休止的修改,而是深吸一口氣,果斷地按下發佈鍵。文章上傳後,她的心跳加快了一瞬,但隨即湧上一股解脫感——她終於鼓起勇氣,將自己的心聲坦誠地展現在眾人面前。

 就在這時,手機鈴聲突然響起。一看,來電的是那位被她推掉邀約的老朋友。小安接起電話,只聽見對方爽朗的笑聲傳來:「神隱少女終於接電話啦!最近還好嗎?」小安笑了笑,望向窗外明亮的天空,開心地答道:「還不錯哦。」語氣裡透著輕快與坦然。

 朋友隨即半開玩笑地抱怨上次被她「放鳥」。小安趕忙道歉:「不好意思啦,那陣子我狀態不太好。」頓了頓,她又真誠地補上一句:「謝謝你願意關心我。」電話那頭的朋友似乎愣了一下,隨即溫柔地說:「我們可是老友啊,你有任何狀況我都在。」簡單一句話,卻如暖流般注入小安心底。

 

raw-image


掛斷電話後,小安決定下午出門走走。她換上輕便的衣服和球鞋,戴上耳機出門慢跑。其實,好一陣子她都沒有這樣主動出門運動了。以前下班後總嫌太累,只想窩在家裡;但如今她的心境已有所不同。微風拂面時,她播放了一首多年未聽的老歌——熟悉的旋律響起,歌手渾厚的嗓音唱著有關自我和解的歌詞,彷彿也在訴說她此刻的心情。小安跑著跑著,忍不住微笑起來,猛然發現路旁的風景如此鮮明:天空澄藍透明,陽光在樹葉間跳動,一切都那麼生氣勃勃。以前她總是低著頭匆匆趕路,陷在自己的思緒裡無暇理會周遭,如今這美好的景色卻真切地映入眼簾。「原來世界一直都很美,只是我忙著和自己較勁的時候,錯過了它。」她在心中感慨著。

 慢跑結束後,她氣喘吁吁地停下腳步,抬頭望向廣闊的天空。熟悉的恐慌和憂慮依然偶爾冒出頭,但此刻的她更有信心與之相處下去。經歷了這段自我對話與轉化的歷程,小安明白:真正讓人疲憊的,不是外在的挑戰,而是內心無止境的拉扯。當她學會將敵意化為溫柔、將苛責化為理解,她發現自己竟然有了更多能量去迎接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幾天後的夜晚,在一家熟悉的小餐館角落,昏黃燈光映照著兩張久違的笑顏。朋友早早替她點了店裡最愛的紅燒牛肉麵,上桌後還笑著催她趁熱多吃幾口。小安看著熱氣騰騰的麵碗,只覺心頭一暖。小安終於赴約,和老朋友面對面坐下,暖暖的薑茶散發著陣陣香氣。

 剛開始聊起近況時,小安還有些不自在。朋友察覺她的拘謹,溫和地笑著說:「放輕鬆點,我可是認識你十幾年的老朋友了,什麼話都可以說啊。」小安抿了抿嘴,低聲說:「其實前陣子我過得不太好,總是跟自己過不去……」話一出口,她只覺得心裡像卸下了一塊大石頭。朋友認真地聽著,不時點頭。等她說完,朋友嘆了口氣:「其實我早就看出來你壓力很大,只是不敢問你。」他拍拍小安的手背,安慰道:「真的每個人都有這種狀態,不用覺得丟臉。你知道嗎,我之前轉職那會兒,也天天懷疑自己是不是瘋了。」

 小安驚訝地看著朋友。朋友平時開朗自信,在她眼中一直很堅定,沒想到也有如此彷徨的時刻。「真的嗎?我以為你一直都很篤定……」她忍不住說出心中所想。朋友笑著搖搖頭:「哪有,那時候我離開穩定的工作去創業,晚上也常常失眠,自我懷疑超級嚴重,差點兒每天都在想要不要放棄。」他回憶起來還覺得好笑般聳聳肩,「後來啊,我發現與其胡思亂想內耗,不如硬著頭皮往前走一步。做了之後才發現,其實事情沒自己想的那麼糟。」其實,看似十分篤定的人,也可能在私底下經歷著旁人不了解的內心拉扯。

 小安點點頭,想起自己最近的改變。「你說得對。我以前總愛鑽牛角尖,現在試著不那麼逼自己完美,心情真的好了很多。」她微微一笑,接著說:「對了,我最近寫了一篇文章發在網路上,分享了這段轉變的心情。」朋友眼睛一亮:「我有看到耶!原來那是你寫的,文筆和內容都很真誠呢。」他由衷地稱讚道:「這樣很好啊,你一直那麼有想法,早就該讓更多人看見你的文字了。」小安的臉頰微微發燙,羞澀地笑了。她第一次沒有逃開稱讚,而是踏實地收下來自朋友的肯定。

 

raw-image


這頓飯,他們聊了很久,話題從工作壓力談到生活理想,氣氛輕鬆愉快。臨別前,朋友給了小安一個大大的擁抱:「別忘了,我們都在你身邊支持你。要是哪天心情又差了,記得還有我這個垃圾桶可以讓你傾訴啊!」小安也笑著回抱朋友,輕快地回答:「謝謝你。我一定會的,放心。」揮手道別後,她目送朋友的背影消失在街角,心中湧起滿滿的感激。在深夜涼爽的微風中,她覺得自己的心變得前所未有的踏實而溫暖。

 那天聚會結束回到家後,小安走進浴室,輕輕按亮鏡前的燈。鏡子裡映出她眉目舒展、帶著笑意的臉龐,雙眼間少了許多陰霾。她注視著自己的眼睛,輕輕說了一句:「妳辛苦了,明天一起加油。」說罷,她莞爾一笑,只覺滿心暖意。鏡中的女孩彷彿也朝她露出了微笑,那是久違的、與自己和解後的笑容。


結語:和自己做朋友

回想起不久前那一夜獨自流淚的時刻,小安慶幸自己終於願意正視內心的傷口。她開始明白,內耗就像一場沒有硝煙的內心戰爭,而停止內耗並不意味著要擊敗內心的某個部分,恰恰相反——是要接受那原本被自己視為敵人的脆弱與不安,與之握手言和。畢竟,內心那個受傷的小孩當初出現,只是為了保護我們遠離傷害而已。當她不再將它當作敵人,而是溫柔地與之共處時,她終於找回了久違的平靜力量。

 越來越多心理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停止無休止的自我批評,轉而以同理和善意對待自己時,他反而更能發揮潛能,朝向目標邁進。也就是說,溫柔並非軟弱,而是另一種力量的來源。

 

raw-image


小安的故事或許也是你我的縮影。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難免和自己有過無聲的爭執——為了一點瑕疵懊惱不已,為了一次比較妄自菲薄,為了一個決定舉棋不定。然而當下一次再陷入這種內心角力,不妨試著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的內耗從哪裡來?我和自己是敵人還是朋友?我是否可以練習溫柔自處?這些問題的答案,沒有人能替你回答。但只要願意開始這樣的自我對話,你就已經踏出了終結內耗的第一步。當我們學會成為自己溫柔的朋友,內心的天空將不再陰霾密布,而會恢復清明光亮。人生路漫漫,難免有懷疑和低潮,但請相信:只有學會善待自己的我們,才能走得更遠、走得更穩。就像故事中的小安已經踏出了改變的第一步,你也可以做到。從現在開始,和自己並肩前行,勇敢地迎接嶄新而自在的生命旅程。成為自己的朋友,或許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金句摘要:

  • 「真正讓人疲憊的,不是外在的挑戰,而是內心無止境的拉扯。」
  • 「內耗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停止內耗,不是擊敗內心的敵人,而是與它握手言和。」
  • 「善待自己並非軟弱的表現,而是另一種力量的來源。」
  • 「你本就是自己最重要的同行者。」
  • 「當你停止自我為敵,轉而溫柔相待,內心的天空終將放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26會員
260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08/28
努力,本是為了實現夢想與價值,但當努力變成無止境的自我綁架,它帶來的不是成就,而是孤獨與耗竭。本篇專欄透過一個職場人的故事,揭示「過度努力」的隱形代價,以及如何從恐懼走向愛,從燃燒殆盡轉向適度長久的努力。
Thumbnail
2025/08/28
努力,本是為了實現夢想與價值,但當努力變成無止境的自我綁架,它帶來的不是成就,而是孤獨與耗竭。本篇專欄透過一個職場人的故事,揭示「過度努力」的隱形代價,以及如何從恐懼走向愛,從燃燒殆盡轉向適度長久的努力。
Thumbnail
2025/08/28
每天,我們都在工作中戴上情緒的面具,對老闆微笑、對客戶忍耐,內心卻疲憊不堪。本篇以故事揭示「情緒勞動」的隱形壓力,以及如何透過淺層與深層兩種情緒演出方式找到調適之道,將情緒勞動轉化為有意義的成長契機。
Thumbnail
2025/08/28
每天,我們都在工作中戴上情緒的面具,對老闆微笑、對客戶忍耐,內心卻疲憊不堪。本篇以故事揭示「情緒勞動」的隱形壓力,以及如何透過淺層與深層兩種情緒演出方式找到調適之道,將情緒勞動轉化為有意義的成長契機。
Thumbnail
2025/08/26
新人第一週就想離職?這不是個人問題,而是世代之間的深層鴻溝。李河泉老師用二十多年跨界經驗,揭示「帶心」才是管理的核心:先認同,再融入,最後調整;降低權力,提升影響力。本篇專欄帶你走進案例、心理與真實職場,理解如何在黃金72小時留住人才,如何在變動的時代真正帶領人心。
Thumbnail
2025/08/26
新人第一週就想離職?這不是個人問題,而是世代之間的深層鴻溝。李河泉老師用二十多年跨界經驗,揭示「帶心」才是管理的核心:先認同,再融入,最後調整;降低權力,提升影響力。本篇專欄帶你走進案例、心理與真實職場,理解如何在黃金72小時留住人才,如何在變動的時代真正帶領人心。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