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屬猜測⚡️速度與空間失衡的結果?
最近有報導指出,部分 Windows 11 用戶在寫入超過 50GB 大檔案時,SSD 會出現檔案遺失或無法識別的狀況。表面看起來像是「50GB 魔法數字」,但實際上背後有更深的原理。
速度、空間、容量三要素SSD 在寫入資料時並不是單純把檔案丟進去,它有一個「快閃快取(SLC Cache)」做緩衝。當檔案大小超過快取容量時,寫入速度會急劇下降。若此時 SSD 剩餘空間不足,控制器還要忙著壓縮和搬移資料塊(寫入放大效應),就容易觸發檔案系統錯亂或暫時無法識別的現象。
簡單來說,問題不是 SSD 突然壞掉,而是 速度瓶頸 + 空間不足 + 大檔案寫入 同時發生,剛好在這個 50GB 區間被踩中。
日常防範小技巧
避免 SSD 塞得太滿,保持至少 10–20% 空間餘裕。
避免一次寫入超大檔案,可分批操作。
定期備份重要資料,即使 SSD 再快,也不保證萬無一失。
結論
這次事件提醒我們,SSD 的速度和容量不是單一數字決定效能,而是一個動態平衡。當速度、容量、空間剛好「對上了」,SSD 才能跑得飛快;失衡時,就會讓人感覺像「時間被拉長、空間被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