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的交易經歷,讓我重新體會了「進場的初衷」和「持有過程中的心態」之間的矛盾。想記錄下來,當作提醒自己的一篇小日記。
前兩天的套牢

前兩天我買進2493揚博,當下是抱著「當沖」的心態,
因為看到它屬於強勢股,直覺覺得:拉回應該有機會反彈。
結果買進之後,盤勢卻不如預期,短短兩天未實現損益一度浮虧超過兩萬。
說實話,那種感覺真的會「挫」!
明明打算的是當沖快進快出,卻因為行情反向,變成「被迫抱股」。
理智上,我知道既然一開始設定是「當沖」,就應該果斷出場、把現金留著等下一次機會;但情緒上,因為套牢不想賠錢的心態,讓我在持有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滿不甘心。

最後等到今天股價回到成本附近,因為有在低接一張,賣出時帳面只小虧幾十塊,總算鬆了一口氣,和這幾天浮虧兩萬的壓力相比,已經是能接受的結局。
這段經歷提醒我:「進場的初衷,會決定你能不能冷靜抱得住。」
如果當初是用波段的邏輯買進,我或許就不會這麼焦躁。
今天的當沖

今天另一個帳戶換個角度操作。
我觀察到3504揚明光率先大漲超過6%,屬於今日光學族群的強勢股,整體光學族群也跟著抖動。
於是我挑了漲幅3%,也屬於光學熱門標的3019亞光進場,做了當沖。
進出之間,抓到了一段不錯的價差,最後小賺出場。
另外,今天也有參與5371中光電。
不過這筆其實有點衝動,因為我買進時它的漲幅已經接近 6%。
只是受到「無人機題材」的帶動,加上量能放大,我才決定跟著進場,還好短線進出還算順利。
表面上看起來,今天的操作符合「當沖就是短線、就是話題+量」的邏輯。
交易完,感覺輕鬆、不會拖泥帶水。
但仔細想,其實這有點弔詭——
之所以能「輕鬆」,是因為買進後成功往上走。
如果像前兩天那樣,一進場就被套牢,心態馬上就會翻轉:
就是不甘心賠錢、硬抱。
換句話說,「操作心態」跟「盈虧」本來就糾纏在一起。
當沖能不能爽快落袋,其實大部分時候不是因為我多有定力,
而是因為這次剛好順勢成功。
關於揚博
在這裡,也想記一下對揚博(2493)的觀察。
它的優勢其實蠻有意思:
- 短期:靠PCB/AI伺服器/封裝需求撐住基本盤。
- 中長期:佈局光阻材料國產化與玻璃載板技術。
簡單來說,就是「短期有現金流,中長期有爆發力」。
如果後續布局能順利落地,揚博有機會從單純的 PCB 設備供應商,升級為半導體材料與設備的重要玩家。
但回到今天的主題:
我進場的初衷是「當沖」,所以就算公司前景不錯,我在操作當下還是很難安穩抱住。
心得與反思
- 心態決定感受:
同樣一檔股票,如果是「波段持有」的設定,我可能不會在意幾天的漲跌。
但當初設定是「當沖」,結果卻抱了好幾天,那種不甘心,比虧損本身更折磨人。 - 短線就是短線:
當沖的重點就是「話題+量」。
今天亞光、中光電的操作比較符合這個邏輯,所以比較不會被情緒綁架。 - 弔詭的輕鬆感:
能「瀟灑收工」,是因為今天買進後順勢往上。
如果方向錯了、被套牢,心態就會完全不同。
這也是當沖最現實的一面。 - 盤勢影響成敗:
今天的大盤是上漲、強勢股多,操作起來比較得心應手。
順勢操作時,成功率本來就高。 - 逆勢當沖的風險:
前兩天的經驗再次驗證:
當沖如果「買在跌的地方」,覺得拉回是低點,往往還可能有更低。
逆勢操作,套牢的機率大得多。
大盤氛圍、順勢與否,也會直接決定當沖的成敗。
希望未來的自己持續練習心態:
當沖就要快、要順勢;投資就要能抱、要看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