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蝦蛄的六眼奇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蔚藍的海洋深處,一個小小的身影正悄然巡遊珊瑚礁。它不是什麼龐然大物,而是體長僅十幾公分的螳螂蝦——科學家們親切地稱它為「六眼蝦姑」。想像一下,你是一個年輕的海洋生物學家,名叫艾瑪,正在潛水探險時意外遇見了這隻彩虹般的生物。它的外殼閃爍著絢麗的顏色,但真正讓你驚歎的,是它的眼睛。那對複眼如萬花筒般旋轉,似乎在窺探一個人類永遠無法觸及的世界。 螳螂蝦的視覺系統是自然界中最先進的之一。它擁有兩隻獨立的複眼,每隻眼睛都能產生三重視覺影像,合起來就像擁有「六眼」般的能力。這些複眼由數千個小眼面組成,配備了多達16種光感受器(人類只有3種)。這讓它能同時感知紫外線(UV光)、紅外線(IR光)、可見光的紅綠藍三原色,甚至是偏振光和圓偏振光。紫外線讓它看見隱藏在珊瑚上的化學痕跡,紅外線幫助偵測獵物的熱量,偏振光則讓它辨識水中的細微反射,比如敵人的偽裝或同伴的信號。它的眼睛能獨立滾動和調整焦距,精準到能在漆黑的深海中鎖定目標,發動閃電般的攻擊。科學家們認為,這種超凡視覺是螳螂蝦進化的結果,讓它在競爭激烈的海洋中成為頂級獵手。 艾瑪在水下觀察時,想像螳螂蝦眼中的世界:人類看到的藍色海洋,對它來說是充滿紫外線花紋的絢爛畫卷;一隻隱藏的魚類,在紅外線下暴露熱源;甚至圓偏振光讓它看見貝殼上的隱秘圖案,彷彿大自然為它開啟了額外的維度。這不只是「看見」,而是「解讀」世界,讓螳螂蝦能避開危險、捕獵食物,甚至在交配時辨識伴侶的獨特「光簽名」。 現在,讓我們深入解釋螳螂蝦的視覺奧秘。首先是那16種光感受器。它們位於複眼的「中帶」(mid-band)區域,這是螳螂蝦眼睛的獨特結構,分為六排(rows)。前四排專責顏色視覺,包含12種顏色感受器:其中8種涵蓋可見光譜(從深藍到紅光,精細調節到不同波長,如400-700nm範圍內的特定顏色通道),另外4種專門感知紫外線(UV光,波長約300-400nm)。這些顏色感受器讓螳螂蝦能分辨出人類無法想像的細微色差,例如紫外線下的螢光標記或紅光邊緣的漸變。剩下的兩排(rows 5-6)則有4種偏振光感受器:兩個用於線性偏振光(linear polarization,幫助偵測水面反射或物體表面紋理),另外兩個專門處理圓偏振光(circular polarization,這是自然界罕見的能力,能辨識左手或右手旋轉的偏振模式,用於識別同類或隱藏敵人)。總計,這16種感受器不僅覆蓋紫外線、紅外線(雖然紅外線感知較弱,主要透過熱相關的顏色通道輔助)和可見光三原色,還能處理光的偏振屬性,讓螳螂蝦的視覺遠超人類的三色視覺系統。 接著,是「三重視覺影像」(trinocular vision)的概念。螳螂蝦的每隻複眼並非單一結構,而是分為三個獨立的部分:上半部(dorsal hemisphere)、下半部(ventral hemisphere)和中帶(mid-band)。這三個部分能同時處理同一物件的不同視覺資訊,形成「三重視覺」——類似人類用兩眼產生立體視覺,但螳螂蝦用單眼就能做到。上半部和下半部主要負責空間視覺和運動偵測,提供廣角視野和深度感知;中帶則專注顏色和偏振分析。這種設計讓螳螂蝦能用一隻眼睛就獲得立體深度資訊,而非依賴兩眼重疊視野,極大地提升了在複雜環境中的反應速度。 最後,關於「獨立複眼」(independent compound eyes):螳螂蝦的兩隻眼睛位於可伸縮的眼梗(stalks)上,能獨立移動,每隻眼睛可旋轉高達70度,甚至能朝相反方向轉動。這讓它們能同時監視前方、後方或上方,而不需轉頭。複眼本身是複合型(compound eyes),由數千個小眼面(ommatidia)組成,每個小眼面像一個微型鏡頭,獨立捕捉光線並傳送到腦部處理。這種獨立性不僅提供360度視野,還允許一隻眼睛專注顏色分析,另一隻則追蹤運動,極大提升生存優勢。 但螳螂蝦並非獨一無二的視覺天才。自然界中還有幾種生物擁有接近「六眼能力」的視覺系統,雖然它們的範圍不如螳螂蝦廣闊,但各有專長,讓我們來比較一番。 首先是蜜蜂。這些嗡嗡飛舞的勞動者擁有複眼,能感知紫外線和偏振光,但紅外線能力較弱。它們的眼睛有三種光感受器,專門用來導航和找花。紫外線讓蜜蜂看見花朵上的「隱形」圖案,引導它們採蜜;偏振光則幫助它們在陰天時辨識太陽位置,精準返回蜂巢。相較螳螂蝦的16種感受器,蜜蜂的視覺更專注於生存需求,但缺少紅外線和圓偏振光的全面覆蓋。 另一位競爭者是坑蝰蛇,如響尾蛇。它們雖然沒有複眼,但擁有獨特的「坑器官」——一種感熱結構,能偵測紅外線,讓它們在黑暗中「看見」獵物的體溫。這相當於紅外線夜視鏡,完美適合夜間狩獵。但坑蝰的視覺缺少紫外線和偏振光,主要依賴可見光的三原色,總體不如螳螂蝦的多維度。 蝴蝶也值得一提。它們的複眼能感知紫外線和偏振光,用來辨識花朵和遷徙方向。有些蝴蝶甚至能看見比人類更廣的可見光譜,但紅外線能力有限。相較螳螂蝦,蝴蝶的視覺更偏向顏色多樣性,幫助它們在空中避敵和求偶。 最後是頭足類動物,如章魚或烏賊。它們的眼睛高度進化,能感知偏振光,並擁有優秀的顏色辨識能力(儘管它們本身色盲,但能透過皮膚改變顏色來偽裝)。章魚的瞳孔能調整成各種形狀,適應不同光線,但紫外線和紅外線感知不如螳螂蝦強大。這些海洋智者用視覺來狩獵和溝通,卻缺少螳螂蝦那種「六眼」般的全面光譜覆蓋。 艾瑪浮出水面,望著手中的螳螂蝦標本,感慨萬千。這些生物的眼睛不僅是進化的傑作,還啟發了人類科技——從癌症檢測儀器到新型相機,都在模擬螳螂蝦的視覺系統。 或許有一天,我們也能「借用」這些六眼奇蹟,看見一個更豐富的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直都放在房間
10會員
606內容數
萬物皆空.. 需要的 只是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一直都放在房間的其他內容
2025/09/03
在公元2157年的銀河系,宇宙經濟如同一張無形的巨網,連結著無數星球的貿易與創新。野牛比爾——這個名字在全宇宙迴盪如雷貫耳。他不是普通的富豪,而是財富的化身。他的資產不僅涵蓋地球上的舊時代貨幣,還包括稀有礦星的整個星球、量子計算雲的無限運算力,以及跨星際的虛擬實境帝國。據說,他的財富總值已超過任何單
2025/09/03
在公元2157年的銀河系,宇宙經濟如同一張無形的巨網,連結著無數星球的貿易與創新。野牛比爾——這個名字在全宇宙迴盪如雷貫耳。他不是普通的富豪,而是財富的化身。他的資產不僅涵蓋地球上的舊時代貨幣,還包括稀有礦星的整個星球、量子計算雲的無限運算力,以及跨星際的虛擬實境帝國。據說,他的財富總值已超過任何單
2025/09/03
第一章:內捲的吉姆大陸 在公元2150年的吉姆大陸,社會已演變成一場無情的內卷競賽。這片大陸曾是科技與魔法的交匯之地,如今卻淪為一場殘酷的淘汰賽。政府推行「六眼計劃」,聲稱這是人類進化的巔峰。六眼,一種透過基因改造和嚴苛訓練獲得的超凡感知能力,能讓擁有者看穿一切術式、能量流動,甚至預知未來的一瞬。
2025/09/03
第一章:內捲的吉姆大陸 在公元2150年的吉姆大陸,社會已演變成一場無情的內卷競賽。這片大陸曾是科技與魔法的交匯之地,如今卻淪為一場殘酷的淘汰賽。政府推行「六眼計劃」,聲稱這是人類進化的巔峰。六眼,一種透過基因改造和嚴苛訓練獲得的超凡感知能力,能讓擁有者看穿一切術式、能量流動,甚至預知未來的一瞬。
2025/09/02
在一片廣闊的荒原上,夕陽如血,染紅了天際。微風拂過,捲起陣陣塵沙,卻無法掩蓋空氣中那股劍拔弩張的氣勢。這片無人之地成為了兩位傳說級強者——五條悟與繼國緣一——的對決之地。他們來自不同的世界,卻因某種神秘的命運交匯在此,展開一場超越時空的巔峰之戰。 場邊,五條悟的家人與繼國緣一的親人分立兩側,氣氛緊
2025/09/02
在一片廣闊的荒原上,夕陽如血,染紅了天際。微風拂過,捲起陣陣塵沙,卻無法掩蓋空氣中那股劍拔弩張的氣勢。這片無人之地成為了兩位傳說級強者——五條悟與繼國緣一——的對決之地。他們來自不同的世界,卻因某種神秘的命運交匯在此,展開一場超越時空的巔峰之戰。 場邊,五條悟的家人與繼國緣一的親人分立兩側,氣氛緊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深海中有一種神祕的生物-吸血鬼魷魚,外觀特殊,像吸血鬼一樣惹人聯想,但其實牠們是活化石,具有獨特的生理特徵以適應深海生活。文章介紹了牠們的外貌、食性和生理構造的變化。
Thumbnail
深海中有一種神祕的生物-吸血鬼魷魚,外觀特殊,像吸血鬼一樣惹人聯想,但其實牠們是活化石,具有獨特的生理特徵以適應深海生活。文章介紹了牠們的外貌、食性和生理構造的變化。
Thumbnail
帛琉藍角是世界自然遺產之一,擁有完整的海洋生態。這裡有豐富的魚類資源,包括鯊魚等海洋生物。帛琉政府重視海洋環境保護,創造了無限的生態奇蹟,值得大家學習借鏡。
Thumbnail
帛琉藍角是世界自然遺產之一,擁有完整的海洋生態。這裡有豐富的魚類資源,包括鯊魚等海洋生物。帛琉政府重視海洋環境保護,創造了無限的生態奇蹟,值得大家學習借鏡。
Thumbnail
火海膽和斑馬蝦是海洋中一個特別的共生關係,它們彼此互惠互利,共同生存。另外,文章還介紹了花枝烏賊具有強大的偽裝能力,可以改變外貌以避免捕食者的攻擊。
Thumbnail
火海膽和斑馬蝦是海洋中一個特別的共生關係,它們彼此互惠互利,共同生存。另外,文章還介紹了花枝烏賊具有強大的偽裝能力,可以改變外貌以避免捕食者的攻擊。
Thumbnail
在現今的科學下,真正開始解密是在沙烏地阿拉伯科特拉島的漁民,這個島上的漁民主要補置抓抹香鯨維生,他們發現其實龍涎香是抹香鯨的排泄物。那時候漁民將抹香鯨剖開時,仍認為龍涎香是抹香鯨在海上吞進去的東西。   大烏賊與章魚口中有堅韌的角質顎和舌齒,很難被消化,所以當抹香鯨大量吞食食物後,這些軟體動物會
Thumbnail
在現今的科學下,真正開始解密是在沙烏地阿拉伯科特拉島的漁民,這個島上的漁民主要補置抓抹香鯨維生,他們發現其實龍涎香是抹香鯨的排泄物。那時候漁民將抹香鯨剖開時,仍認為龍涎香是抹香鯨在海上吞進去的東西。   大烏賊與章魚口中有堅韌的角質顎和舌齒,很難被消化,所以當抹香鯨大量吞食食物後,這些軟體動物會
Thumbnail
透過8K攝影機微距鏡頭,我得以記錄下菲律賓朗布隆海底下的微小生物。這些生物的體型小如沙粒,但卻擁有繽紛多彩的色彩和圖騰。最小的毛毛蝦和小棉羊海蛞蝓只有0.5公分以下,但在鏡頭下,它們的眼睛清晰可見,猶如寶石般閃耀。小丑魚的卵粒也粒粒分明,宛如一顆顆珍珠。 在5天的時間裡,我和朗布隆渡假
Thumbnail
透過8K攝影機微距鏡頭,我得以記錄下菲律賓朗布隆海底下的微小生物。這些生物的體型小如沙粒,但卻擁有繽紛多彩的色彩和圖騰。最小的毛毛蝦和小棉羊海蛞蝓只有0.5公分以下,但在鏡頭下,它們的眼睛清晰可見,猶如寶石般閃耀。小丑魚的卵粒也粒粒分明,宛如一顆顆珍珠。 在5天的時間裡,我和朗布隆渡假
Thumbnail
鰕虎與槍蝦 鰕虎有著無與倫比的神經質,槍蝦有著不動會死的勤勞個性。但是偏偏鰕虎不會挖洞,萬一有掠食者來,就算你察覺到了也無處可躲。槍蝦則是視力極差,雖然有著厲害無比的真空泡泡拳,但是看不到敵人又奈何?於是,剛剛好,這兩個就湊成一對好了。
Thumbnail
鰕虎與槍蝦 鰕虎有著無與倫比的神經質,槍蝦有著不動會死的勤勞個性。但是偏偏鰕虎不會挖洞,萬一有掠食者來,就算你察覺到了也無處可躲。槍蝦則是視力極差,雖然有著厲害無比的真空泡泡拳,但是看不到敵人又奈何?於是,剛剛好,這兩個就湊成一對好了。
Thumbnail
鯊魚系列強勢回歸~喜歡鯊鯊的朋友久等啦 (つ´ω`)つ 話說在今天七月的時候,一隻特殊的鯊鯊佔據了各大新聞版面 -- 身長四米、超過五百公斤的灰六鰓鯊,在台東漁港被捕獲。對於這種神秘鯊鯊,無疑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於是瀏覽不少相關新聞,無奈大部分都是淺嘗輒止的介紹,看來看去都是「最古老鯊
Thumbnail
鯊魚系列強勢回歸~喜歡鯊鯊的朋友久等啦 (つ´ω`)つ 話說在今天七月的時候,一隻特殊的鯊鯊佔據了各大新聞版面 -- 身長四米、超過五百公斤的灰六鰓鯊,在台東漁港被捕獲。對於這種神秘鯊鯊,無疑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於是瀏覽不少相關新聞,無奈大部分都是淺嘗輒止的介紹,看來看去都是「最古老鯊
Thumbnail
200公尺以下,別名海蝴蝶的翼足螺會出現,小小的,最大大概長到5公分左右,發展出像翅膀的足,沒有像一般的海螺有很多隻足,就是沒有像《寶可夢》裡面那種海螺型的寶可夢有很多支腳,然後牠的殼為透明色,在水中時像是飛舞的樣貌讓人感覺很美麗。
Thumbnail
200公尺以下,別名海蝴蝶的翼足螺會出現,小小的,最大大概長到5公分左右,發展出像翅膀的足,沒有像一般的海螺有很多隻足,就是沒有像《寶可夢》裡面那種海螺型的寶可夢有很多支腳,然後牠的殼為透明色,在水中時像是飛舞的樣貌讓人感覺很美麗。
Thumbnail
深海世界的奇妙居民們|念廣聊吧 大家好,我是念廣,今天想聊深海世界的奇妙居民們。深海因為有壓力、寒冷、或無光等嚴峻的生存條件,因此人類不易探索,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慢慢可以進入到深海去做研究,便發現了各種為了適應環境而樣貌特別的生物。
Thumbnail
深海世界的奇妙居民們|念廣聊吧 大家好,我是念廣,今天想聊深海世界的奇妙居民們。深海因為有壓力、寒冷、或無光等嚴峻的生存條件,因此人類不易探索,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慢慢可以進入到深海去做研究,便發現了各種為了適應環境而樣貌特別的生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