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是「硬體」的椅子還是「軟體」的地毯,銅色可説已名副其實地成爲了李光鎬的招牌設計。未來還有什麽不能被「銅」化?
今年 9 月,李光鎬(Kwangho Lee)將在首爾舉辦的 Design Miami. In Situ 展會中帶來近期完成的《銅琺瑯椅》(2022),藉由以其不規則的造型和獨特的銅綠,營造出一種別一番的動感。而且有趣的是,當他在近年來「跨界」進入量產家具領域——如首先與瑞典家具品牌 Hem 合作,推出了他在收藏級設計領域之外的沙發系列——他亦有效將這成名作轉型成爲其他居家物品:説的,就是在義大利地毯品牌 cc-tapis 旗下所推出的「THE COLOR OF COPPER」(銅之色,簡稱:TCOC)。
其實,他與 Design Miami 邁阿密設計展的淵源,可追溯到他獲得該展會候選為「未來設計師」(Designer of the Future)獎的 2009 年。但早在他於 2007 的首爾弘益大學畢設展覽(本科為金屬藝術與設計)中所呈現的家具,就已獲得各家藝廊相中委托,包括加拿大蒙特婁的 Commissaires 和紐約的 Johnson Trading等。最終,透過紐約藝廊 Salon 94 Design 也開發出他的成名作:銅琺瑯(Copper Enamel)系列,展現出他致力於展現材料融合瞬間「定格」的獨特美感。

Copper Enamel Chair. 2022
這一系列的成名作已經有其「歷史」:早在 2013 年開始,他就采用一種名為「七寶」(chilbo)的韓國傳統技法製作,並在他工作室内的大型窯爐中復制。這種「銅琺瑯表面」的過程,先要將彩色玻璃粉碎,然後將其燒製到銅或黃銅板上,產生出乎意料的、往往是原始的效果。這種技術通常用於珠寶或小件物品,但他卻將其應用於更大的表面,例如焊接粗糙的銅家具,或鑲嵌在精緻櫻桃木上的面板,以製作椅子、櫥櫃、桌子和燈具。

KWANGHO LEE (ph: Simon171)
TCOC 共四款的的手工編織地毯系列,皆重新詮釋了設計師讓金屬氧化過程中所見的幾何圖案,這些反映了焊接真實銅板所形成的顏色變化,會從一層豐富的紅棕色亞銅層,並逐漸過渡到醒目的綠色銅鏽,有效讓居家空間帶來溫暖。尤其當所有地毯也都取材於喜馬拉雅羊毛、純絲和蘆薈的紗線以交替,成果也有效提供卓越的柔軟舒適性,天然的溫度調節性能,甚至還有阻燃性和抗污性,並透過吸附灰塵來改善空氣品質。
論收藏價值,或許「軟體」版本的地毯比起「硬體」版本的椅子來得「入門」,但卻能為居家帶來更大面積的實用性。因此,比起單純視覺性的藝術品,收藏級設計的差異性就在於這一特性。不是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