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風險與報酬的平衡
每個人在投資前需要先釐清自己的投資目標,包括要決定自己所能承擔的風險和考慮稅率。證券市場就像一間大飯店,提供各種不同的菜色來滿足不同需求,但沒有一道菜成為所有人的最愛。同樣地,投資裡也沒有一種投資工具適合所有的人,每個人的需求和感受都不同。
我們都希望資產能迅速增值,盼望自己的資產能在一夜之間翻倍,但相對的又有多少人能承受同樣的資產在一夜之間貶值腰斬到一半呢?遇到股市震盪當有人因為股票下跌而輾轉難眠時,不妨建議他逐步地賣出股票,賣到他能夠安心入睡為止。因此,「投資之前每一位投資人需要找到自己所能承受風險的平衡點」,這是每一個投資者必須做的決定。
高風險帶來高回報是常識,但在追求高報酬的同時也要找到能讓你安心睡覺的平衡點是更重要的。依據投資風險和預期報酬,有多種投資工具可讓投資人做選擇。最保守的是銀行存款(幾乎沒有本金損失),但長期看來會輸給通貨膨脹。抗通膨的國庫券報酬固定低利率,持有到期可保持購買力。
(公司)債劵風險稍高,市場波動較銀行定存好但會稍影響到你的睡眠,且到期日越久風險越高(但殖利率也越高)。接著是股票。就以美國股市過去的長期平均年報酬率是約9%,但有的時候可能股市是會大跌的;如2000年、2008年和2020年初的疫情。這些年份當年度的損失可能超過25%,甚至30%,投資人這時面對自己資產這樣的損失時,你是否能依然安然入睡?
如果您的投資人偏好高風險且波動較大的投資組合,可以選擇更積極更高風險的小型科技股和新興市場股票。當然,它們報酬更高、價格波動也更劇烈(有可能損失超過50%)。這類股票適合能在空頭市場保持冷靜且有耐心的投資者。這些投資對抗通脹效果好,但要能承受市場劇烈的波動及隨之帶來的壓力。不過,小型成長股和新興市場股票的多元分散投資組合,長期來說平均年報酬率很高。
此外,商用房地產雖然曾被視為高門檻的投資工具,但其回報相對豐厚。建議投資人若有能力,應考慮購買自用住宅。同時,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這類不動產的ETF也是值得納入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風險承受與心理評估
對一般投資人來說,投資理財的虧損可能嚴重影響個人財務狀況,甚至影響到夜晚的睡眠。因此,每一位投資人的投資決策需考慮自身當下所處在生命週期的階段、年齡、職業、收入及婚姻狀況等因素。此外,每個人的心理狀態不同也會影響其風險承受的能力。
投資人在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度時,必須了解自己的投資心態。想像一下股市劇烈下跌時的感受,如果這時覺得快要崩潰晚上無法入睡,甚至想在低點賣出所有股票出清出場,而不願忍耐並繼續持有投資組合,那麼你可能不適合持有大量股票。同時,投資人也需考量投資報酬所需要繳納的稅額。如果你是屬於高資產族群且稅率高,則不必保留過多的現金;但若是青壯的三明治族群(上有老、下有小)往往需要不少家用或緊急醫療支出的需求,則需隨時保留有相當的現金和要購買保險。
因此,(新手)投資人在做投資決策前應練習找出自身能承受的風險程度並確認目前繳稅與收入的搭配。許多人在這兩點上犯錯,選擇不符合自己風險承受度和稅級的投資標的。投資顧問常見到許多投資標的與目標脫節的案例(譬如:小資族不需要找理專或是保險人員規劃、推銷、購買許多自己不需要的商品),這源自於投資人對優先順序的不清楚。
房地產投資的關鍵考量
在投資之前,新手投資人應考慮一個重要的投資要點:一個好地點的房地產永遠保值。隨著人口增長,精華地段的需求持續增加,房地產成為抗通膨的可靠武器(就算台灣少子化,六都的精華地段與虎媽對學區的要求等,精華地點的房屋仍需求旺)。長期來看,住宅不動產的報酬率相當可觀。雖然2007、2008年的房市泡沫曾引發危機,但自2010年後,房價已恢復正常。整體來說,房地產(變現速度)雖然不如股市有效率但其報酬優渥,是對抗通膨的極佳選擇。在通膨高漲時,房地產報酬率常高於股票;而在通膨緩和時,其報酬則不及股票。
擁有住宅不僅是可讓投資者強迫儲蓄的一種方式,還能帶來滿足感與自信心。在投資組合中,我們也可以透過不動產信託(REITS)持有商用不動產,如公寓、辦公大樓和購物中心等。這為散戶提供了一個將商用不動產納入投資組合的良機。
選擇不動產信託主要因為其報酬與殖利率長期來說與股票相當。此外,不動產信託能分散投資組合風險,因為房地產的報酬與其他資產項目的相關性通常較低,有助於降低整體風險。當然,房地產也是一個有效的抗通膨工具。
對小資族而言,只要有能力。擁有一間自己的房子,這不僅是強迫自己儲蓄的一種方式,也能在成長歲月中體驗房地產市場的波動,了解其與股市報酬率的比較,以及其抗跌性和受影響程度。因此,小資族投入資房地產是一個很好的選項(當然投資組合中也可以加入不動產信託的ETF,譬如:VNQ)。
債券投資與建議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1980年代,債券的表現算是一個績效差的投資工具,它實際的報酬是負值,因為其間其支付的利率敵不過通膨。但從1980年到2021年,債券變成為卓越的分散投資工具。其與股票的關聯性低,有時甚至呈現負相關。
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同樣有效率,因此我們建議投資費用低的債券指數型ETF,通常這種績效比主動式債券基金更好。有些債券適合高稅率級距投資人的免稅債券,但一般投資人要確保所投資的債券適合自己。抗通膨國庫券不適合要納稅的人,只適合用於享受節稅優惠的退休計畫。對美國人來說,美國儲蓄債券是散戶最好的選擇。如果你投資長期債券,要確保有禁止提前清償的條款,以免發行單位提早清償並以較低利率發行新債券。
至於垃圾債券也稱高收益債券,並不適合風險承受度低、以利息為主要收入來源或沒有充分分散投資風險的人。另外,我們建議避開新興市場的外國債券,因為它們大多是風險高而品質低,雖然成長較快,但只適合對風險耐受度較高的投資人。
總而言之,現金債券是投資組合中分散風險的良好選擇。至於具體選擇哪些債券,投資人可以參考更多相關資料後再做決定。一般來說,購買債券指數型ETF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它通常具有費用低、績效好的特點。
黃金與收藏品分析
有些投資者會考慮將黃金和收藏品納入投資組合。從1980年代到2020年,黃金價格高低波動幅度大。由於黃金與證券資產的相關性低,可以考略在投資組合中配置少量(約5%)的黃金,以降低整體風險的波動性。在高通膨時期黃金可能有不錯的報酬,但其配置的主要作用是分散風險。
鑽石對大多數散戶來說風險高,因為佣金成本高且品質鑑定困難,市場上往往賣家多於買家,品質良莠不一。其他收藏品如郵票、畫作、古玩等,常有假貨,評價標準不一且價格波動大。
商品期貨市場特性是波動劇烈,有經驗的專家有機會能賺錢,但散戶極容易虧損,因此建議一般投資者要避免此類投資。同樣,避險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和創投基金對普通投資者不利,投資要獲利成功機率極低。
2007年底,巴菲特以100萬美元賭未來十年任何五組避險基金無法超越標普500指數。門徒合夥公司接受挑戰,結果到2017年標普500指數型基金的年化報酬率達7.1%,而避險基金僅為2.2%。巴菲特最終勝出,並印證長時期下來多數的主動型基金是無法打敗市場指數型基金(ETF)的績效。
投資策略的風險與成本管理
在新手投資人準備踏上投資之路時,必須擬定一個投資策略做出一自己的投資組合。股票應是大部分投資組合的基礎,但不應該是唯一的投資工具。因此,需要其他投資選項來分散風險。分散投資能降低風險,使投資人更能達成符合投資目標的長期報酬。
每種投資類別有不同的標的和風險。聰明的投資人都會分散風險否則後果令人可怕。例如,2008年安隆公司詐騙案中,許多員工把所有退休金投入安隆公司的股票,結果公司倒閉後,他們不僅失去了工作連退休儲蓄也都泡湯。因此,我們要警惕投資路上的坑洞和絆腳石。
投資路上我們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了解自身心態如何影響決策,有助於避開常見的陷阱。此外,無論投資何種標的,要注意手續費和交易成本;同時,打造投資組合時也要做到盡可能節稅。因為這些是我們所能控制的。請謹記,明智的投資策略在於控制自己能控制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