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介紹過 ICO/IEO/IDO,這些項目到底能不能投資呢?會不會被割韭菜呢?我通常會看哪些指標呢?
1. 檢視團隊背景:誰在駕馭這艘船?
一個項目的核心是它的團隊。一個強大且透明的團隊,容易獲得 VC 的投資,團隊的成功率會上升。a. 團隊成員是否公開?
仔細查看項目官網或白皮書,看團隊成員是否有真實姓名、照片和社群媒體(如 LinkedIn)。如果團隊成員都是匿名或使用假名,那有可能是準備要割韭菜的警訊。
並且需要了解團隊成員是否具備相關領域的經驗,例如區塊鏈開發、軟體工程或金融。如果他們曾在知名公司工作或成功執行過其他項目,會大大增加其可信度。
b. 有哪些投資者或是 VC 已經投資?
加密貨幣有幾家厲害的 VC 如 a16z,如果資本宣布投資,基本上項目已經被嚴格的的DD過,這個項目上線的成功率也會大幅提升。
2. 分析白皮書與技術方案:這個項目真的在解決問題嗎?
白皮書(Whitepaper)就像是項目的「商業計畫書」。它應該詳細說明項目的願景、技術架構和實施路徑。
a. 願景是否清晰?
判斷項目想解決什麼問題。這個問題是真實存在的嗎?例如,有些項目聲稱要「取代比特幣」,但通常缺乏可行的技術和社群共識。
b. 技術方案是否合理?
白皮書中描述的技術細節,是否足夠具體且具有可行性?如果白皮書只是一些空泛的口號,沒有任何實際的技術描述,這很可能是個騙局。
c. 代幣經濟模型(Tokenomics)?
了解代幣的發行量、分配方式、用途和通膨機制。一個合理的代幣經濟模型應該能激勵社群參與,並確保代幣的長期價值。如果大部分代幣都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那麼價格很容易被操控。
3. 審核社群與媒體聲量:這股熱潮是真實的嗎?
社群是區塊鏈項目的生命力來源。一個健康的社群應該充滿理性的討論,而不是單純的「喊單」。
a. 社群活躍度?
觀察項目在 Discord、Telegram 或 Reddit 等社群平台上的活躍度。如果社群人數很多,但對話內容空洞,充斥著「月球」(to the moon)等無意義的口號,可能是社群機器人或被操控的假象。
b. 媒體與 KOL 評價?
關注主流加密貨幣媒體對該項目的報導。如果一個項目只被不知名或有利益關係的 KOL(意見領袖)推薦,而沒有主流媒體的客觀分析,要特別小心。
c. 溝通管道是否暢通?
觀察團隊是否積極與社群互動,例如在 Discord、Telegram 或 X(原 Twitter)上回應問題。一個願意與社群溝通的團隊,通常更值得信賴。
4. 檢視程式碼與安全審計:這項目的程式碼安全嗎?
區塊鏈項目的程式碼是公開透明的,可以被任何人檢視。
a. 開源代碼庫?
許多項目都會在 GitHub 上公開他們的程式碼。你可以查看程式碼庫的提交歷史和活躍度,判斷團隊是否真的在持續開發。如果程式碼庫一片死寂,很可能項目已經停滯了。
b. 安全審計?
詢問項目方是否經過知名的第三方安全審計公司(如 CertiK、慢霧科技)的審核。安全審計可以檢查程式碼中的漏洞,這對項目的安全性至關重要。如果一個項目沒有經過審計,意味著它隨時可能被駭客攻擊。
總結
判斷一個區塊鏈項目的真偽,就像是在解一個多面向的謎題。沒有一個單一的指標能保證其真實性,而是需要綜合考慮團隊、技術、社群和安全性等各個層面。
如果這樣的研究方式對你來說太花時間的話,可以參考預計上架全球前10的中心化交易所項目,雖然利潤空間沒有自己在鏈上看項目來的多,但是交易所已經幫你做好功課,所以項目成功率會比自己看再高一些,前10大交易所中 Gate 是目前上架項目最多的,可以隨時關注新幣上架的走勢來投資新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