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體走勢偏觀望,科技撐盤那指續創高 - 四大指數分歧:道瓊-0.59%收45,834,標普500-0.05%收6,584,納指+0.44%收22,141,費半+0.11%收6,002。納指連五日創收盤新高,標普盤中創高但尾盤回落。量能普通,未見明顯放大,整體情緒「謹慎中偏樂觀」。 - 七雄多數收紅:微軟+1.77%、蘋果+1.76%、特斯拉+7.36%、輝達+0.37%、Alphabet+0.25%、Meta+0.62%,亞馬遜-0.78%。大型科技撐住指數,傳產與醫療偏弱。 利率預期支撐風險資產,長端殖利率反彈壓抑漲幅 - 市場幾乎篤定下週Fed降息25bps(期貨顯示接近「板上釘釘」),但10年期公債殖利率回升約6個基點,成為壓抑權值廣泛上攻的力量。 - 宏觀線索交錯:本週CPI月增高於預期、為1月來最大;初領失業金攀至2021年來高點,就業顯示降溫。今天密大9月消費者信心跌至55.4(前值58.2),一年期通膨預期持平、五年期上升,顯示物價擔憂仍在。利率面「短線看降、長端不降反升」,對高估值資產的敏感度上升。 - 資金面轉趨保守:全球股票基金出現五週來首次淨流出,尤其美股基金淨流出較多,反映獲利了結與事件前壓縮風險的操作。 強弱族群對比:媒體併購題材最熱,疫苗與部分硬體承壓 - 強勢:媒體娛樂(WBD +16.7%、Paramount傳Skydance現金收購意向、股價再彈)、電動車與AI受惠(特斯拉+7.36%,記憶體Micron延續強勢+4.4%,英特格+4.45%)。 - 疲弱:疫苗鏈(Moderna-7.4%、輝瑞-4%)受負面報導打擊;網通設備(Arista-8.9%)因長期營益率指引低於2025年水準被解讀為毛利壓力;Oracle回吐前兩日大漲(-5.1%)。這反映「AI需求仍強,但硬體環節的毛利與節奏分化」的主題。 蘋果公布多重動態,股價逆勢走高 - 蘋果面臨AI核心主管離職、Siri升級傳延至2026;iPhone 17 Pro Max美國預購交期延至10月顯示高端需求穩健;iPhone Air因中國eSIM審批延宕。雖有券商降評,但今天股價+1.76%。對大盤意義:硬體與服務韌性仍支撐評價,AI節奏延後屬「時間問題」而非結構性翻轉。 微軟獲歐盟解套並與OpenAI簽MoU,雙利多助攻 - 歐盟接受Teams拆分承諾、終結反壟斷調查;同時與OpenAI簽訂不具約束力MoU,釐清合作框架。股價+1.77%。意義:監管風險下降、AI與雲業務能見度提升,對整體大型科網溢價有支撐。 特斯拉連兩日強彈,降息預期與新產品敘事加溫 - 受降息預期、Optimus機器人長線想像、與新工業儲能產品Megablock發布帶動,股價+7.36%。同時面臨H-1B用工訴訟,但市場視為次要噪音。意義:利率敏感+AI敘事雙主線回流資金,但基本面仍需關注交付與利潤率。 媒體併購傳聞點火,WBD與Paramount雙雙飆高 - 市場報導Skydance擬對Paramount提出現金收購,WBD連兩日S&P 500漲幅王(+16.7%),Paramount再漲約7.6%。意義:事件驅動資金湧向傳媒標的,但不確定性高、波動大,屬題材行情。 Micron續創收盤新高,AI記憶體需求推動目標價上調 - Citi上調目標價,指出DRAM景氣與AI受惠度高,股價+4.4%。意義:AI硬體中,記憶體週期復甦明確,是今年以來半導體中景氣彈性較佳的環節。 Arista投資人日後大跌,長期毛利率指引惹議 - 公司看2026年營收增長20%,AI需求強,但長期營益率低於2025年,引發獲利了結,股價-8.9%。意義:AI建設需求不等於利潤無上限,供應鏈毛利分配仍在重估。 疫苗族群受負面報導衝擊,情緒面主導下挫 - 傳出官方將兒童死亡與新冠疫苗連結的報導後,Moderna-7.4%、輝瑞-4%。意義:以情緒為主的回應,短期壓力大、基本面影響仍待釐清。 Oracle回吐前日暴漲,市場對AI雲訂單「集中度」有疑慮 - 週三財報後因AI積壓訂單(backlog)大漲,今天續回檔-5.1%。分析師擔心成長過度集中於少數大客戶。意義:AI受惠股進入「驗證RPO轉營收速度」的新階段。 NVIDIA聚焦核心並參與英國主權AI,策略回歸高報酬業務 - DGX Cloud更多轉為內部研發用途、減少與雲大廠直接競爭;同時與OpenAI規劃在英國建設主權AI資料中心。股價+0.37%。意義:聚焦GPU/網路核心,鎖定長期大單與國家級需求,利於估值穩定。 美超微率先出貨Blackwell Ultra,AI伺服器進入交付期 - 公司宣布已開始量產與出貨,盤中一度+3%。意義:從「故事」進入「認列」,供應鏈營收可見度提升,但也加劇同業競爭與交付壓力。 戴爾AI伺服器毛利承壓,現金流轉佳需時間 - 高BOM與客製需求壓抑毛利率,需改善預收與現金轉換週期。意義:AI資本開支旺盛,但不等於供應商都能輕鬆賺到厚利,選股要看「現金流質量」。 亞馬遜在監管與新投資並行,股價回檔 - 受FTC廣告業務調查、物流電動化測試與Kuiper拿下捷藍機上Wi-Fi首單等消息交錯,股價-0.78%。意義:短期不確定性抬頭,但長線多引擎布局(廣告、雲、衛星)不變。 谷歌遭雙重監管挑戰,商業模式承壓但股價穩 - FTC擴大搜廣定價調查、法院不暫緩Epic案Play商店改革,股價+0.25%。意義:監管壓力將影響毛利結構與抽成模式,中長期需以AI與雲成長對沖。 FTC調查AI聊天機器人對青少年影響,Meta面臨合規挑戰 - 監管要求提交AI系統資料,股價+0.62%。意義:短線財務影響有限,但合規成本可能上升,產品上線節奏需觀察。 OTG Acquisition Corp. I 完成2億美元SPAC IPO,鎖定數位基礎設施 - 以每單位10美元於納斯達克掛牌,目標數據中心、電力與通訊技術等標的。意義:顯示市場對數位基建整合的需求仍在,資本市場對該主題仍給資源。 Adobe上修全年財測,AI設計工具需求穩健 - 公司提升全年展望,受惠AI加持的創作工具滲透。意義:軟體端AI變現路徑清晰,與硬體鏈的毛利分化形成對照。 全球股票基金轉為淨流出,事件前的風險收斂 - 五週來首見淨流出,美股基金流出最多,歐亞仍有淨流入。意義:在歷史高檔與FOMC前,資金選擇先落袋、等待指引。 我的思考與邏輯 - 降息預期升溫但長端利率反彈,成了「拉扯市場」的核心 我原本假設「就業降溫+通膨可控=利率風險下行」。今天看來,降息幾乎確定,但10年期反彈提醒我們:評價(估值)仍受長端利率牽引。對高本益比資產是短線壓力,對盈利動能強的龍頭影響較小。結論:不是看空,而是波動加大。 - 媒體併購題材屬事件驅動,提升情緒多於基本面 WBD、Paramount的大漲來自「可能性」而非確定現金流改善。對大盤的啟示是風險胃納回來一些,但續航力取決於交易條款與監管可行性。偏短線。 - AI供應鏈「交付與毛利分化」同時發生 Supermicro出貨Blackwell Ultra、Micron創高=交付落地;Arista毛利率指引、戴爾毛利受壓=利潤不平均。我的解讀:趨勢向上不變,但要挑「能把量變成現金流與毛利」的環節,並警惕高預期後的指引風險。 - 科網監管分化:微軟緩解、Google/Meta/亞馬遜仍在路上 微軟歐盟解套降低風險溢價;Google與Meta仍面對持續調查;亞馬遜短線受壓。整體看,監管是「估值折價」而非「結構性衰退」,需用時間與合規投入換取可見度。 - 疫苗負面新聞傾向情緒面影響,基本面需更多證據 醫療族群對負面標題高度敏感,短線承壓常見;是否演變為基本面事件,取決於後續官方結論。屬短期雜訊為主。 - Oracle的啟示:AI訂單要看「集中度」與「轉化速度」 Backlog再大,若集中於少數客戶、認列速度慢,市場就會擔心估值先漲過頭。這個框架可套用至其他宣稱有「海量RPO」的公司。 Josh評論:短線偏多但事件前波動加劇 - 短期觀點|FOMC成為焦點,利率訊號主導節奏 我維持「中性偏多」。理由:降息預期幾乎確立、就業降溫有利風險資產,但長端殖利率反彈+消費者信心走弱,使高估值環境更敏感。策略上,我會用較輕部位、搭配選擇權或對沖因應FOMC前後波動,並以10年期殖利率變化當作倉位開關。 - 中期觀點|AI與軟著陸主線不變,評價消化靠時間 不調整原判斷:2025年EPS整體仍看近雙位數成長,若利率緩降、景氣軟著陸,評價可用時間消化。結構性主題(AI/雲/半導體、工業自動化、資安)仍是中期配置核心。風險在於核心通膨黏著與財政/關稅推升長端利率,將對估值形成上限。 Josh操作筆記:在高估值環境下,用規則取代預測 - 事件前的倉位控管與風險界線 我會:1) 事件驅動操作,FOMC前後用分批與期權管理波動;2) 設定嚴格停損/回撤(單筆-7%至-8%、投組-10%為上限);3) 不追價已大幅擴張的題材(如併購傳聞與AI單日噴出),改等回檔或用價差策略;4) 關注利率敏感與高品質現金流資產,避開毛利率指引下修或RPO集中度過高的個股;5) 醫療/疫苗股短線情緒化,保守者觀望。 - 長線配置與評價紀律 我的底盤會放在「大盤+品質/股利成長」ETF,搭配等權重提高擴散受益;衛星放AI供應鏈/半導體、雲軟體,並用工業與能源作通膨/景氣循環對沖。評價上,前瞻本益比若顯著高於5/10年均值(約22x/20x),我會降槓桿、慢加碼;若回落至均值帶或以下,才擴大部位。用紀律,讓時間與複利替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