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狐假虎威學姊:你助人是犯規,我助人是最溫暖的愛心
在助人界裡,最難搞的不一定是個案。有時候,最難搞的是你旁邊那位學姊,而且一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這位學姊外號「法外之人」,又名「規則是我訂的,但我不適用」。她有自己一套獨門服務標準,而且只對自己有效。別人一處碰就算犯規。
她總愛掛在嘴邊說:「我們要同理心啊,要尊重每一個脆弱的生命。」
但只要他接手同事服務過的案件,前面服務的太完美,所有資源都使用過,導致他黔驢技窮,她立刻臉一沉,皺眉道:「前面的人完全打亂我的服務規劃,這樣我還能做什麼?我就放給他爛好了。他這樣搞得我沒辦法建立關係耶。」
曾有一位同事接手她服務的案件(因為學姊休長假去了),照著服務規定做後續安排,事情進展順利,民眾也很感激。
結果她一回來,直接在會議上抱怨:「唉,我真的很難過,原本我已經快建立好穩定關係,結果現在他又亂掉了。」
後來其他資深學姊私下告訴我,她的潛台詞其實是:「妳不該插手,因為妳剝奪了她發光的機會。」
我瞬間懂了。這位學姊,是把”助人”當成自己一人專屬的舞台。只要不是她站C位,所有援助都顯得刺眼。
她還曾經為了一戶群困家庭,自掏腰包幫忙買生活物資,但工作本就不該牽扯到私人情感。
也是在會議中,所有同事都要接受他站在道德至高點指責我們沒有感情,沒有他善良,他這樣的援助才是真正能幫助到他們的(對,他覺得家庭清苦,所以給了他們500元,讓家長可以幫小孩買新書包):
「我真的受不了了,看他們沒錢置辦小孩入學物品,我怎麼忍心?」
「政府給的根本不夠,我沒辦法不出手。」
「我們是人欸,不是機器人,有這種感情很正常吧,而且我只給一點,不會造成他們惡性依賴。」
沒錯,表面上看起來她是行走的愛心活菩薩,但實際上,她是”情感勒索發電機”。她會讓你覺得,如果你照制度做事,那你就是沒心沒肺;而只有她跳過制度做事,才是真正的人道主義。
但最矛盾的是——當其他同事也出於好意想幫忙,或試圖創新流程時,她又會立刻跳出來說:「這樣不符規定耶,小心出事是要誰負責?」
原來,她的熱心是限時限量的:只能她奉獻,別人就得乖乖守規。
有次我試圖討論:「我們是不是該整理出一個緊急資源清單,讓大家在類似情況下也能有效應對?」
她立刻反駁:「我覺得這樣會模糊制度邊界,我們不能亂開方便之門。」
你沒看錯,她的意思是:她能自掏腰包,我們不能備好應變SOP。
更神奇的是,只要她被提醒違規,她就立刻啟動”聖母反擊模式”:「你們是沒遇過那種眼神的孩子,那個眼神真的會讓你晚上睡不著。」
對了,她講這句話的時候,還會配上泛淚的眼神和眼角45度角凝望空氣的姿勢。
辦公室有同事私下稱她為”慈善型侵略者”
「一邊愛人,一邊控制人;一邊宣揚善意,一邊壟斷道德高地。」
她的存在,讓我們這些認真填表、按流程、日復一日辛苦服務的人,活得像冷血官僚。而她,只要說一聲「我心軟」、「我良知過不去」,立刻化身道德巨人、愛心代言人、助人界活雷鋒。
但久了我也學聰明了。每當她又要開始道德升天,我就默默把耳機戴上,開始播放白噪音,並默念:「感謝分享,我尊重妳的愛心,但我選擇活著。」
因為在這行業”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