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壓力成病!身體不適可能是情緒在求救:人資考證經驗談與3招解壓方法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嗨,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明明天氣不算太熱,卻總覺得胸口悶悶的;或者考前、面試前,突然肚子不舒服,甚至偏頭痛。很多時候,我們直覺會把原因推給「吃壞東西」「太累」「沒睡好」。但有沒有一種可能——這些身體的不適,其實是內心情緒在發出訊號

一個真實的故事:人資考證的焦慮

最近,我有位朋友正準備人資專業證照。她每天在圖書館與咖啡廳兩地跑,手邊一疊厚厚的筆記,卻總是覺得腦袋進不去。
「奇怪,我昨天才複習過,怎麼今天又忘光了?」 「是不是我根本不適合這條路?」考試前一週,她開始出現失眠,半夜兩三點突然驚醒;白天上課的時候,心跳加快、手心冒汗,甚至覺得胃脹痛。一開始她以為是腸胃炎,跑去掛號,醫生卻笑著說:「你的腸胃沒問題,倒是看起來壓力很大。」
這句話點醒了她。原來,身體的不舒服,背後藏著的是 焦慮與不確定感

為什麼壓力會跑到身體上?

其實,這是一種很常見的「身心反應」。
當我們感到焦慮或不安,身體會啟動「戰或逃(fight or flight)」機制。

  • 腦袋的壓力訊號 → 讓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 胃腸道 → 可能開始脹氣、絞痛
  • 肩頸 → 像石頭一樣緊繃
  • 免疫系統 → 長期壓力會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
    這些現象,其實不是身體在背叛你,而是它用最原始的方式提醒你:「嘿,你現在很焦慮喔!」

焦慮與「自我實現」的拔河

我們這一代人,很常在「想成為更好的人」和「害怕失敗」之間拉扯。
像準備考試、轉職、創業,甚至只是單純想換一份更穩定的工作,內心都會冒出兩種聲音

  • 一邊是:「我一定要證明自己!」
  • 另一邊是:「如果失敗了怎麼辦?」
    這種狀態下,焦慮不是偶爾的訪客,而是每天早晨的鬧鐘。久而久之,它會透過身體表現出來——讓你停下腳步,好好看見內心的聲音。

如何分辨「壓力」和「生病」?

有時候我們很難判斷:這是單純身體不舒服,還是情緒的反應?
這裡有幾個簡單的自我檢測方向:
1. 是否在特定情境出現?
例如:只要一想到考試、面試就頭痛;考完試就好多了。
2. 是否伴隨情緒波動?
比如:焦躁、失眠、無法專注,和身體症狀同時出現。
3. 是否持續超過兩週?
如果症狀持續、甚至惡化,就需要專業醫療協助。
這樣的檢視,不是要你忽略身體,而是讓你更清楚地分辨「壓力訊號」和「疾病訊號」。

三個緩解方法:與身體和情緒和解

那麼,當我們意識到身體的不適和情緒有關,可以怎麼做?
1. 寫下來,給情緒一個出口
列出「我今天最焦慮的是什麼?」甚至只是一句:「我很怕考不過。」 當文字落在紙上,情緒會比較不糾纏在心裡。
2. 用身體舒緩情緒
短暫運動(散步、伸展、快走10分鐘),能快速消耗焦慮能量。 身體放鬆,情緒也會比較柔軟。
3. 建立小確幸儀式
在每天最焦慮的時刻,安排一件能讓自己安心的小事:一杯溫熱的茶、一首喜歡的歌。這不僅是慰藉,也是一種「自我安撫」。

對自己溫柔一點

如果你最近也在考試、轉職或努力走出舒適圈,請記得:
身體的不舒服,不一定是敵人。
它可能只是內心的你,想告訴你:「我需要被理解。」
焦慮不是軟弱,而是一種對未來在乎的證明。
願我們都能在高壓中,學會對自己多一點溫柔,少一點責備。
因為最終,我們追求的不只是證照或成功,而是能在生活裡安心呼吸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樂緣療心室
1會員
8內容數
我是樂緣療心室的創作者,擁有行銷企劃背景與Podcast創作經驗,熱愛探索人與心的對話,透過文字陪伴你在生活裡思考、轉彎、前進。這裡是我的內容實驗室,也是一間溫柔又務實的成長練習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