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的著名地標,博物館島上有一間博物館是很多人來到柏林時一定會去參觀的,那就是新博物館(Neue Museum)!
這個博物館展示了從舊石器時代到中世紀晚期歐亞大陸史前和早期文化的發展,舊石器時代的石斧一直延續到近代柏林圍牆的一段鐵絲網都能在這裡尋找得到。雖然說史前遺物也很有價值,但是真的吸引大部分的人去這個博物館參觀的大概不是這些文物,而是裡面豐富的古埃及展覽了!
其中,娜芙蒂蒂的半胸像更是這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到了柏林必須一觀的存在!在觀看這尊胸像之前,先讓我們認識一下娜芙蒂蒂這位女士吧!
娜芙蒂蒂,這個名字在古埃及與裡所代表的意思「美麗的人已降臨」,而她也確實帶著無與倫比的美貌以及神祕感出現在了埃及的歷史上,被譽為埃及的絕世美人,而她波瀾萬丈人生以及最終神秘的消失也為她這位王后增添的更多的魅力!
其實相較於她的丈夫阿肯那頓,我們對於娜芙蒂蒂的了解沒有很多,只知道大概西元前14世紀的時候,娜芙蒂蒂出生在埃及一個顯赫的家庭,可能從出生的時候就被許配給了王室的男性,至於這位男性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圖特摩斯王子(阿蒙霍特普三世的長子),還是最後與她成婚的阿肯那頓,那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她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嫁給了當時還是阿蒙霍特普四世的阿肯那頓,並在接下來的年歲中生下了六個女兒。
而從許多遺留下來的雕刻中我們可以發現,作為法老阿肯那頓的妻子,娜芙蒂蒂享有著極大的權力,在這些畫像中阿肯那頓與娜芙蒂蒂體型相同,甚至可以在畫面中看到娜芙蒂蒂的椅子上裝飾著代表上埃及蓮花和下埃及紙莎草,這是在位君主的專用符號,代表了娜芙蒂蒂幾乎與法老同等的地位。
在阿肯那頓的時代進行了埃及史於前例的宗教改革,為了將埃及這個多神信仰的國家改變成為以「阿頓神」為主體的國家,阿肯那頓除了把首都從底比斯(也就是現在的盧克索)遷到了他自己建設的新都,阿瑪納(Amarna),並努力的建設許多阿頓神的神殿,同時宣傳阿頓不僅是至高無上的神,而且是唯一值得崇拜的神。
而在這個由阿肯那頓建立起的體系中,阿肯那頓、娜芙蒂蒂和阿頓構成了三位一體的神聖體系,這源自於古埃及創世神學的原則。三位一體由創世神(阿頓)和他的兩個孩子舒(阿肯那頓)和泰芙努特(娜芙蒂蒂)組成,舒和泰芙努特將創世神的祝福傳遞給人類。
因此我們現在才會帶不同的壁畫中看到娜芙蒂蒂以及阿肯那頓平行而座,因為他們兩個在當時的宗教意義中是持平等權利的!
很可惜的是這個時期很多的紀錄都被後來的掌權者們消滅了,到現在依舊沒有太多關於娜芙蒂蒂人生的其他線索,只大概可以確認她在阿肯那頓死後依舊享有極高的地位以及權力。
雖然許多關於她生平的記載已經消失在茫茫時空之中,但是穿越了3000多年的時光,娜芙蒂蒂的身影以及名字仍未淡去,甚至到了現在,她的名字依舊代表著「美」。
讓人們對於這位王后「之美」如此印象深刻的原因大概是因為一尊胸像的發現!
1912年時,在埃及阿瑪那的一場考古挖掘中,德國的考古團隊發現了一尊保存完好的彩繪石灰岩半身像,他就是我們在一開始說的那些紀念品的本尊,將娜芙蒂蒂之美展現的粼粼進志的娜芙蒂蒂半身像,這尊仿真人大小的雕像高47公分,脖子微微向前傾斜,頭戴高挺的藍色頭冠,使得雕像呈現一種美妙的平衡,而從正面看去又能與王后平視。
她的五官精緻、神態寧靜且優雅,面部線條柔和但是清晰,雕像使用了以石紅、雌黃、綠熔塊、炭黑以及埃及藍所調合出的顏料,描繪出了娜芙蒂蒂的肌膚色彩,精緻而細膩,展現出王后無與倫比的美貌!
雕像的保存狀態完好,除了王后的耳朵以及頭冠上的蛇形裝飾之外,只有些微的雨水侵蝕痕跡在她身上留下時間的印記,而她缺失的左眼並不是在時間的長河中流逝的,而是一開始就沒有安裝上去,使得王后的面容染上了一絲神秘的味道。
與娜芙蒂蒂的雕像同時被發現的其實還有與她成對的阿肯那頓的半身像,但是不像是幾乎完整保存下來的娜芙蒂蒂,阿肯那頓的雕像被嚴重破壞,在考古學家以及修復學家的努力下,才終於復原了一部份這個雕像的面貌,同樣的精緻而寫實,不過這尊雕雕像原本應該會以金箔以及彩繪裝飾,但是這些色彩都已經遺失了,使得法老在王后面前似乎又些黯然失色。
那麼為什麼娜芙蒂蒂半身像最終會駐足於柏林呢?
這又要說回她剛剛被發現的時候了,19世紀時的歐洲各國(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等)都派遣了考古學家團隊在埃及挖掘古文物,而埃及政府則設立了埃及古物局(說起來也神奇,這個股務局的創立者是個法國人呢,後來接續他工作的也是法國人)來管理這些考古團隊們的工作以及文物分配,而關於文物分配方是以「Partage(文物分攤制度)」為主。
什麼是Partage制度呢?這個制度將發掘所得的文物大致分成兩份:一份留在埃及,另一份由考古隊帶回本國。分配的過程由埃及古物局監督,而理論上「最重要或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應留在埃及。
而娜芙蒂蒂(以及阿肯那頓)胸像就是通過Partage制度分配給了德國團隊,最後在德國經歷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輾轉在不同的博物館裡展覽,最後才在新博物館立安定了下來,成為了這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剛剛提到,在Partage制度下,理論上「最重要或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應該會留在埃及,那麼娜芙蒂蒂半身像這麼有價值的藝術品是怎麼通過監管的呢?
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考古學家們認定這尊雕像應該是一個完成度很高的模型,為了其他更宏偉的藝術品而設計的,或是為了量產而製作的,不是一件真正的完成品,至於為什麼會這麼認為呢?主要是依據他的型態(埃及人很少製作半身像,因為這樣形體不完整,不太符合他們的信仰觀),他缺失的左眼(右眼是有確實鑲嵌上去的,但是因為已經有右眼了,因此做為模型,所以不需要繼續鑲嵌左眼),以及肩膀兩側並未上色,等等因素。
既然不是完成品,也許就他就沒有那麼珍貴了對吧?另外,相傳在準備離境文件的時候,德國團隊也刻意讓她盡量的不起眼,最終娜芙蒂蒂才順利地被帶離了埃及,來到的德國。
也因此,自從娜芙蒂蒂半身像在柏林向大眾公開展示之後,埃及認為這件文物應該被歸為埃及的國寶,不應該被帶離埃及,說當年能夠將她帶離埃及是德國通過欺騙手段偷走的,並一再的要求德國歸還。
而德國方則堅持他們得到娜芙蒂蒂胸像是「合法獲得」的,無須歸還。
娜芙蒂蒂半身像也與大英博物館的羅塞塔石碑、羅浮宮的丹達拉黃道十二宮名列埃及政府要求各國歸還的三大重要文物之一!
無論未來娜芙蒂蒂有沒有辦法回到故鄉埃及,現在的她在新博物館裡享受著最高規格的對待,每天都有無數的人們站在她的面前,只為了一窺她無暇的面容!
若是有機會來到柏林,我想,有時間的話就進到新博物館去與這位王后面對面,用自己的眼睛去認識這位神祕而美麗的女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