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要求上市公司提交季度財報和年度財報,以確保透明度和保護投資者。然而,關於是否應將季度財報改為半年或一年公布的爭論持續存在。支持者認為這能減少短期主義,而反對者則強調透明度和市場穩定的風險
一、半年或一年財報的優點
1. 降低合規成本
準備季度財報耗費大量資源,包括會計、審計和法律團隊的時間和費用。中小型企業因資源有限,負擔尤為沉重。2018年SEC提案估計,減少財報頻率可為公司每年節省數百萬美元的合規成本。改為半年或一年財報,企業可將資源重新分配至創新、研發或運營改進,特別有利於預算有限的中小型公司。
2. 促進長期策略
季度財報常迫使管理層優先考慮短期財務指標,如每股盈餘,而非長期增長。這種“短期主義”可能導致削減研發或推遲資本投資以滿足分析師預期。更長的財報週期可讓高管專注於戰略目標,促進可持續增長。例如,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研究顯示,長期策略的公司在收入和盈利增長上表現優於同行。3. 緩解市場短期主義
頻繁的財報加劇市場對短期業績的關注,常因輕微的超預期或未達標引發股價劇烈波動。半年或一年財報可減少市場波動事件,鼓勵投資者根據長期趨勢而非季度波動評估公司。這一轉變可能使市場行為更貼近基本價值的創造。
二、半年或一年財報的缺點
1. 透明度下降
季度財報提供公司財務健康、運營表現和風險的及時信息。減少財報頻率將限制最新數據的可得性,可能使投資者無法及時了解新問題。例如,面臨運營挑戰或治理問題的公司可能推遲披露,增加詐欺或管理不善未被發現的風險。2002年的《沙賓斯-奧克斯利法案》強調頻繁財報以提高透明度,減少財報頻率可能削弱這些保護措施。
2. 市場波動加劇
雖然減少財報頻率可能降低短期波動,但財報期間的波動可能加劇。由於數據點減少,每次財報的影響更大,可能引發市場過激反應。2019年CFA學會研究指出,市場依賴定期更新以有效定價資產;更長的間隔可能導致投機交易或定價錯誤,特別是對盈利波動較大的公司。
3. 投資者保護減弱
頻繁財報讓投資者,特別是散戶投資者,能監控管理層表現並做出明智決策。減少財報頻率可能不利於缺乏替代數據來源的散戶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可能通過私人管道獲取及時信息,擴大信息不對稱,可能損害市場信任。
三、更廣泛的影響
1.對利益相關者的影響
- 公司:減少財報頻率可降低成本和行政負擔,特別對中小型企業有利。然而,治理良好的公司可能因透明度下降而失去投資者信心。
- 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可通過替代數據適應變化,但散戶投資者可能難以評估風險。此改變還可能減少對中小型公司的分析師覆蓋,限制可用研究。
- 監管機構:SEC需在降低合規負擔與保護投資者的職責間取得平衡。此改變可能需要加強中期披露或替代監督機制以維護市場完整性。
2.全球背景
全球財報標準各異。例如,歐盟允許某些市場減少財報頻率,而日本等國則維持季度披露。美國若改變,可能與某些市場更接近,但與其他市場分歧,可能影響跨境投資流動和可比性。英國減少財報頻率的經驗顯示結果好壞參半,部分企業受益於成本節約,但其他企業因透明度下降面臨投資者反對。
四、專家觀點
大多數金融專家傾向維持季度財報。2020年全國投資者關係協會調查顯示,70%的投資者關係專業人士反對減少財報頻率,認為透明度和投資者信任至關重要。然而,巴菲特和戴蒙等知名人士支持減少財報頻率以遏制短期主義,建議可通過自願披露彌補透明度差距。
五、結論
改為半年或一年財報的優點包括降低合規成本和促進長期策略。然而,這些好處以透明度下降、市場波動加劇和投資者保護減弱為代價。美國金融系統強調及時、可靠的數據,表明季度財報仍是平衡企業效率與市場完整性的最佳選擇。任何改變都需要仔細考慮替代披露機制以減輕風險,確保公司、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的需求得到充分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