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星辰熄滅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在無邊的時間裡,恆星會死去,文明會散落。


我們如今追逐的夢,在億萬年後,也許只剩下一點點宇宙的塵埃。


想像那樣的時刻:銀河冷卻、海洋枯竭,地球早已成為記憶。


這個世界似乎會被時間沖刷得一乾二淨—— 但我仍覺得,有些東西不會消失。


那可能是一個黑洞的影子,也可能是一顆從未有人命名的孤星。


它們靜靜地待在宇宙的深處,像是時間遺忘的眼睛。


而在人類這邊,也有一些「不會被沖淡」的東西。


是我們曾經彼此為對方點亮的那盞燈, 是那種願意為了別人付出所有的精神


是為了夢想而一次次跌倒又爬起的執念。


想想那些音樂、故事、微小的溫柔——


也許它們的形體早已化作塵埃, 可那股震動心弦的感覺,卻能穿越時間的縫隙。


如果那時候還有文明,


我相信他們仍然會因為這些片刻而感動。 因為那份「為了愛與希望而努力」的光, 不需要恆星去點燃。


我們都終將化為宇宙的微塵,


但那些由善良、創新、勇氣與溫柔織成的光, 會在無盡的時空裡, 一如初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陰暗的角落
3會員
127內容數
簡介
陰暗的角落的其他內容
2025/09/18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有一股力量,被大多數人當作理所當然,卻又因為太常見而被淡忘。那就是 電力。 我回望過去:古人並沒有「能量」這個明確的概念。他們感受雷電、看到閃電、聽到雷鳴,卻不知這些現象與後來的「電」有何關聯。靜電、琥珀摩擦吸引羽毛——這些實驗性的觀察在很多文明裡散見,但並無統一理論來解釋
Thumbnail
2025/09/18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有一股力量,被大多數人當作理所當然,卻又因為太常見而被淡忘。那就是 電力。 我回望過去:古人並沒有「能量」這個明確的概念。他們感受雷電、看到閃電、聽到雷鳴,卻不知這些現象與後來的「電」有何關聯。靜電、琥珀摩擦吸引羽毛——這些實驗性的觀察在很多文明裡散見,但並無統一理論來解釋
Thumbnail
2025/09/18
我們總覺得「精神控制」是電影裡的戲法。 戴著黑色風衣的反派、被催眠的群眾、一道看不見的光波—— 這些畫面在科幻作品中反覆出現, 卻從未真正踏進我們的現實。 可是一個念頭總會悄悄冒出: 如果真的有人能操控你的想法呢? 如果那種控制不是誇張的洗腦,而是微小得無法察覺, 輕輕改動你的
Thumbnail
2025/09/18
我們總覺得「精神控制」是電影裡的戲法。 戴著黑色風衣的反派、被催眠的群眾、一道看不見的光波—— 這些畫面在科幻作品中反覆出現, 卻從未真正踏進我們的現實。 可是一個念頭總會悄悄冒出: 如果真的有人能操控你的想法呢? 如果那種控制不是誇張的洗腦,而是微小得無法察覺, 輕輕改動你的
Thumbnail
2025/09/15
當你終於認清自己想做的事、想去的方向, 也許第一個跳出來的念頭是: 「那結果會不會成功?」 結果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那段路上的自己—— 那股不肯放棄的執念。 沒有人能永遠在最佳狀態。 我們會偷懶、會失落、會想躺平, 會在凌晨三點懷疑一切努力的意義。 這些不完美
Thumbnail
2025/09/15
當你終於認清自己想做的事、想去的方向, 也許第一個跳出來的念頭是: 「那結果會不會成功?」 結果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那段路上的自己—— 那股不肯放棄的執念。 沒有人能永遠在最佳狀態。 我們會偷懶、會失落、會想躺平, 會在凌晨三點懷疑一切努力的意義。 這些不完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哥白尼提倡地動說之前,便有一小群人承繼彼此的夢想與信念,他們秘密研究天文,躲避教會的異端審查,即使生命危在旦夕,他們仍奮不顧身矢言推動地球轉動,幾世代人共同見證地動說的完成。這段充滿傷痕與熱血的歷史,成為火苗,再次燃放在所有人心中。
Thumbnail
在哥白尼提倡地動說之前,便有一小群人承繼彼此的夢想與信念,他們秘密研究天文,躲避教會的異端審查,即使生命危在旦夕,他們仍奮不顧身矢言推動地球轉動,幾世代人共同見證地動說的完成。這段充滿傷痕與熱血的歷史,成為火苗,再次燃放在所有人心中。
Thumbnail
目前地球人類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從而使地球環境推向數百萬年首見的高溫,並且也對生態系統產生長遠的影響。不過就現在碳排放的程度,雖然在未來部分區域可能因為嚴重的溫室效應而不再適合生物生存,但是大部分區域依然是適合居住的。 而隨著太陽越來越老,其體積會越來越大,最終在數十億年之後成為紅巨星並吞噬地球。在
Thumbnail
目前地球人類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從而使地球環境推向數百萬年首見的高溫,並且也對生態系統產生長遠的影響。不過就現在碳排放的程度,雖然在未來部分區域可能因為嚴重的溫室效應而不再適合生物生存,但是大部分區域依然是適合居住的。 而隨著太陽越來越老,其體積會越來越大,最終在數十億年之後成為紅巨星並吞噬地球。在
Thumbnail
輾轉、消逝、釋放、重生。絕望的盡頭,或許不是結束。 重生之後的靈魂,是否還能保有原來的自我?
Thumbnail
輾轉、消逝、釋放、重生。絕望的盡頭,或許不是結束。 重生之後的靈魂,是否還能保有原來的自我?
Thumbnail
之一 關於愛情 我總聯想起星也之宣的科幻漫畫 失去母星的星際流浪者 在宇宙邊拓流浪 但再也找不回最初的原鄉 真正的孤獨完全的孤獨 漫天星球裡想要尋求相同的生命 竟如此困難 連一株真正的水草都不存在 那個荒蕪不只在宇宙之外 也在靈魂之外 但在失去地球前我們毫不在意 如同失去彼
Thumbnail
之一 關於愛情 我總聯想起星也之宣的科幻漫畫 失去母星的星際流浪者 在宇宙邊拓流浪 但再也找不回最初的原鄉 真正的孤獨完全的孤獨 漫天星球裡想要尋求相同的生命 竟如此困難 連一株真正的水草都不存在 那個荒蕪不只在宇宙之外 也在靈魂之外 但在失去地球前我們毫不在意 如同失去彼
Thumbnail
星星一一隕落 來不及許願 便在半空中化作灰燼
Thumbnail
星星一一隕落 來不及許願 便在半空中化作灰燼
Thumbnail
當世界消失的盡頭 宇宙也跟著逃亡了 只留下我和我給你的承諾 於是 燈亮了 火點著了 夜睡了 你卻又醒了 還有任何 甚麼 值得 遺憾 呢 只知道活著 只知道死去 在每個醒來的瞬間 在每個嘆息留下的瞬間 你輕輕地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徒留滿地的 是沉默 還是樂園 這人世間的一切 是給你的 還是給我的
Thumbnail
當世界消失的盡頭 宇宙也跟著逃亡了 只留下我和我給你的承諾 於是 燈亮了 火點著了 夜睡了 你卻又醒了 還有任何 甚麼 值得 遺憾 呢 只知道活著 只知道死去 在每個醒來的瞬間 在每個嘆息留下的瞬間 你輕輕地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徒留滿地的 是沉默 還是樂園 這人世間的一切 是給你的 還是給我的
Thumbnail
當恆星死亡時,會逐漸向內崩塌,密度越來越高,然後成為一團吞噬一切的黑洞。 黑洞會越來越大,光線、聲音會被消失,時間也會扭曲,變慢。 這不是天體或物理學,霍金跟愛因斯坦也不在這,他們沒有辦法替他穿上鞋子,也算不出他現在在哪,也許當他們碰面時他會像星際效應這部電影一樣,用手錶告訴我。 用那隻塞在鞋子裡的
Thumbnail
當恆星死亡時,會逐漸向內崩塌,密度越來越高,然後成為一團吞噬一切的黑洞。 黑洞會越來越大,光線、聲音會被消失,時間也會扭曲,變慢。 這不是天體或物理學,霍金跟愛因斯坦也不在這,他們沒有辦法替他穿上鞋子,也算不出他現在在哪,也許當他們碰面時他會像星際效應這部電影一樣,用手錶告訴我。 用那隻塞在鞋子裡的
Thumbnail
恆星呢? 當它閃耀完 陷入支離破碎 又誰會願意 又誰會有餘力 拼湊那破碎的星體 給予它光明?
Thumbnail
恆星呢? 當它閃耀完 陷入支離破碎 又誰會願意 又誰會有餘力 拼湊那破碎的星體 給予它光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