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氣候不算適合盛產咖啡豆,雖然我知道有人在種,但是傾向少量培植,沒有像巴西、哥倫比亞之類的產量大國。
星期天去了香港PMQ咖啡節,除了幸運地吃到了巨型燒賣,也買了一款比較特別的咖啡。
左先生其實是一個很糾結的人,不是價錢多少問題,是買了回來有沒有真的能「享受」到那些咖啡豆、咖啡粉、咖啡掛耳濾包。
這又牽涉到在家或在公司的適合時間、適合水溫、適合的杯、適合氣氛......(好喇,全部都是左先生的杞人憂天。)
這款標榜是香港偏遠的荔枝窩(在新界上船再船程約1小時)種植的,而且不是掛耳濾包,而是冷萃包。
賣的有兩款:紫蘇葉和洛神花,都是我喜歡的花茶材料,配搭咖啡有點吸引眼球。而且新奇的冷萃方法,又標榜香港出產,更算便宜$NTD280有兩款,就顯得更吸引。

決定下單光顧支持一下。另一原因是同場的其他賣咖啡粉的索價有比較高,自問不太懂得欣賞高價咖啡就無謂浪費金錢。而最大原因是我本來拿了手機付款出來買他們的普通燒賣,是在最後一刻又回到了巨型燒賣 所以心裡覺得有需要給他們一點補償的生意😂。

製作方法在現場有專人講解一次。心急的左先生本想付款後逃之夭夭的,但被嬸嬸攔截了。😏
其實背後也有冷萃方法:

在上方剪開袋口,注入常溫水或牛奶250ml,再密封袋口。
其實內裡就是紫蘇葉乾和咖啡粉,沒有甚麼秘密。

比較不適合心急的人群(例如左先生),要待12小時後才能品嚐。嬸嬸說為了味道更好,需要平放在冰箱,比起直放好(原因不明),這亦是現場才口耳相傳的秘技。

等到早上終於可以拿出來,我還是一下床第一時間衝去冰箱拿出來的,如果忘了拿回公司,會變成災難的浸泡24小時,大概不能喝了。

回到公司第一件事找剪刀,才發覺公司的剪刀被收起來了(可能最近同事的怨氣太重?怕大家做出衝動的事情。😂)
我用手扭反而無法打開,於是把心一橫決定用牙咬開,發覺是軟膠一咬就開了😁。

因為軟包關係,倒出來有點難控,浪費了少許(也可能是左先生手殘喇😂)。然後攤位的嬸嬸最後也有教因為冷萃較濃的關係,可以再兌少許水。
以我放250ml水為例,大概能倒出235ml,再注入約100ml水(因為我的杯是350ml但我沒注滿),咖啡比較濃稠,色澤濃厚而味道要靜候一會才聞到香味散發出來。
果酸味應該算重的,但因為有紫蘇葉的香味中和,感覺上又比一般美式特別是真的。但沒有很驚艷那種特別,有點像特調吧。
性價比方面我覺得不錯,比起同場動不動就$NTD800 100克起跳的國外咖啡粉,這類貼地純樸更適合左先生這類只是偶然玩玩,根本試不出甚麼favour甚麼後勁的人。
我常說:心理負擔沒有那麼大,喝酒喝啡喝茶也好,覺得開心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