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有沒有那種人,聚餐的時候永遠是全場焦點,從最新的韓劇聊到股市行情,從網美餐廳講到政治八卦,連結帳的時候都要跟店員聊兩句今天生意好不好,搞得店員都快下班了還在那邊尬聊。
而另一種人呢,就是那種你主動跟他說「欸今天天氣真好齁」,他只會點點頭回你「對啊」,然後就開始滑手機,讓你覺得自己是不是很無聊,還是他其實在心裡翻白眼。
從小到大,我超級羨慕第一種人,覺得他們一定人緣超好,工作肯定也很順利,說不定連相親都不用愁。這個想法陪了我整整三十年,直到我親眼見證了一場職場大災難,才發現這些會聊天的人根本就是花拳繡腿,關鍵時刻完全派不上用場。那個讓我整個世界觀崩壞的週一早上

那是個農曆七月剛開工的週一,我一踏進辦公室就聞到一股不祥的味道,比鬼月還恐怖。果然,我們部門最大的客戶在週末突然翻臉要解約,理由是「合作過程問題一大堆」,只給一個禮拜時間提挽救方案,不然三成營收就要人間蒸發。
整個辦公室瞬間像夜市收攤前一樣混亂,有人在哀號「完蛋了啦」,有人在罵三字經,還有資深同事已經開始偷偷在桌下滑手機找新工作,連104都不敢明目張膽地開。
這時候平常最愛發言的業務經理志明用力拍桌子站起來,清了清嗓子說:「大家先冷靜,讓我來分析分析現在的狀況。」
接下來的整整四十五分鐘,志明展現了他在公司尾牙表演時的絕世口才,從「後疫情時代消費者行為模式大轉變」講到「數位轉型對傳統產業的深度衝擊與重塑」,還搬出什麼麻省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報告,講得眉飛色舞,手勢誇張得像在國家音樂廳指揮維也納愛樂。
我們聽得一愣一愣的,心想志明平常果然不是蓋的,這次肯定有救了。連平常最愛吐槽的同事都點頭如搗蒜,覺得終於遇到救星了。
結果主管聽完這場漫長精彩的演說,皺著眉頭問了一句讓全場瞬間結冰的話:「所以我們具體到底要做什麼?」
志明的表情瞬間像電腦當機一樣,結結巴巴地擠出幾個字:「呃...我覺得...我們應該可以先做一個...呃...全面性的市場深度調研,然後再來...呃...制定完整的戰略性規劃方針...」
主管的臉色從粉紅瞬間轉成豬肝色:「一個禮拜欸!你是要調研到中秋節還是聖誕節?」
就在這個尷尬到可以用湯匙舀起來的時刻,坐在角落一直安靜到像辦公室盆栽的企劃小君怯怯地舉起了手。她平常真的超級隱形,開會的時候總是在筆記本上畫她的心智圖和小塗鴉,講話輕到連蚊子都比她大聲,有時候新來的工讀生還會問「那個女生是哪一組的啊?」
「主管...」小君站起來,聲音抖得像秋天的落葉,雙頰紅得可以煎荷包蛋,「我...我昨天整夜都睡不著,就把客戶的抱怨內容重新整理了一遍...」
她從已經褪色的帆布袋裡小心翼翼地抽出一疊手寫資料,紙張有些皺摺和咖啡漬,明顯是熬夜趴在租屋處的小摺疊桌上一筆一劃寫出來的。「我發現他們生氣的其實不是我們的創意不夠創新,而是執行過程中出現了三個很具體的問題...」

然後小君開始條理分明地逐一分析:第一個問題是什麼、為什麼會發生、要怎麼一步步解決;第二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在哪裡、有哪些可行的應對策略;第三個問題需要動用多少預算、多長執行時間、調動哪些人力資源。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得仔仔細細,連「萬一這樣做還是失敗了怎麼辦」的緊急預案都準備好了。
整個會議室安靜得只剩下老舊冷氣機的低頻嗡嗡聲和遠方影印機偶爾發出的運轉聲。
主管接過小君那份字跡工整但略顯匆忙的企劃書,戴上老花眼鏡仔細看了整整十分鐘,然後抬起頭用力點頭:「就照這個方案執行,其他人全力配合。」
後來這個專案不只成功挽回了那個難搞的客戶,還讓對方主動提出續約三年的長期合作計劃,小君也在一個月後被火速升為專案經理,薪水直接跳了兩級。而我整個人呆坐在位子上足足五分鐘,腦子裡不斷重播著剛才的神奇畫面,心想:「我這三十年到底都在看什麼鬼東西啊?」
原來真正能解決問題的人,往往是那些平常最不愛說話的人。
我開始懷疑人生重新看人
從那天開始,我就像重新安裝了大腦作業系統一樣,用全新的角度重新審視辦公室裡每一個人的「嘴巴功夫」和「辦事能力」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結果發現了一個超級打臉的統計結果:那些平常最會講話、最愛發表高見的人,遇到真正需要解決問題的緊急時刻,給出有用建議的機率竟然不到兩成!大部分時候他們只會給你「我覺得大概應該可以吧」、「或許可以試試看這個方向」、「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啦需要深入研究」這種模糊到不行的官方廢話。
就像我們部門的美玲姊,她真的是辦公室社交女王,早上能從昨晚追的韩劇劇情聊到最新的中醫養生秘訣,下午可以從網購戰利品分享聊到小孩的才藝班選擇心得,任何話題到她嘴裡都能開花結果,精彩程度不輸綜藝節目。但你要是請她幫忙想個工作上的實際解決方案,她就開始:「唉呀這個問題喔...看起來真的挺複雜的耶...不過應該沒什麼大問題啦...你再仔細想想看嘛...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搞定的...」
然後就沒有下文了,留你一個人在那邊乾瞪眼懷疑人生。
反觀那些平常話不多、看起來不太起眼的同事,一旦你帶著問題向他們求救,他們會先像接收國家機密情報一樣超級專注地聽完你描述的整個問題狀況,然後問幾個超級關鍵、直擊要害的問題:「你現在手上的預算大概有多少?時間限制有多緊迫?你最希望優先達到什麼樣的效果?」接著就會條理分明地提供兩三個具體可行的解決建議,每一個都有清楚詳細的執行步驟和時間規劃表。
我那時候真的覺得超級神奇,開始懷疑這些安靜的人是不是都有什麼我不知道的隱藏超能力,還是他們其實才是辦公室裡真正的聰明人?
老爸的話讓我恍然大悟
有天晚上我實在忍不住,詳詳細細跟老爸抱怨了這整件讓我困惑不已的事情。他聽完哈哈大笑,差點把剛喝進嘴裡的烏龍茶噴出來,然後拍拍我的肩膀說:「囝仔,你現在才搞懂這個道理啊?其實古人早就把這件事看得透透的,還寫得清清楚楚呢。」
「什麼意思啦?古人知道什麼職場潛規則?」我滿頭問號。
老爸慢慢地又喝了一口茶,用他那種看透人生的口氣說:「你不是從小就聽過諸葛亮的故事嗎?他老人家有句話叫『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
「這啥意思啊?聽起來好文言文喔。」
「翻成白話就是說,」爸爸放下茶杯,認真地看著我解釋,「你想要真正了解一個人到底有沒有真材實料,不要只聽他平常講話多厲害、多會唬爛、多會吹牛皮,而是要實際丟一個具體的難題給他,看他能不能想出真正有用、真正可以執行的解決辦法。會講話的人滿街都是,但會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是真正的寶貝啊。」
我聽完整個人像被雷劈到一樣醍醐灌頂!原來一千八百年前的諸葛亮就已經把這個職場生存法則看得一清二楚了。
你仔細想想看,諸葛亮當年要為劉備挑選人才的時候,他才不會管你平常多會拍馬屁、講話多好聽、多會在老闆面前表現。他會直接丟給你一個超級困難的實戰考題:「現在曹操帶著十萬精兵要來攻打我們城池,留給你思考的時間只有一炷香,你打算怎麼辦?給我三個具體可行的應戰方案,包括需要多少兵力物資。」然後從你的回答內容來精準判斷你腦袋裡裝的到底是真材實料還是一堆沒用的稻草。
真正有智慧、有能力的人,思考問題的時候會考慮得非常全面周到,不只會想到最理想、最順利的狀況該怎麼處理,還會提前想到各種可能出包、可能失敗的地方,然後事先準備好應急的備用方案。他們提出的策略和計劃不是天馬行空的美好幻想,而是在現有資源和現實條件限制下真正能夠落地執行的可行方案。
就像小君那天在會議上的神級表現,她沒有跟大家講什麼高深莫測的管理學理論或行銷心理學,而是非常實實在在、腳踏實地地告訴所有人:客戶的問題具體出在哪三個環節、每個問題要怎麼一步一步地系統性解決、整個執行過程需要花多少時間和預算、如果按照這個計劃做了還是失敗該怎麼辦。這才是貨真價實的智慧啊。
會說漂亮話和會解決實際問題,根本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能力。
我發現了好多辦公室隱藏高手
搞懂了這個重要道理之後,我開始用新的眼光和角度仔細觀察身邊那些平常不怎麼愛說話的人,結果真的挖掘出了好多讓我刮目相看的「隱形版超級高手」。
像我們公司樓下全家便利商店的店員小華,平常話真的不多,但每次我去買東西的時候,他都能像算命仙一樣神準預測我想要什麼。有次我趕早班會議要匆忙買早餐,他只看了我一眼就說:「火腿蛋吐司加大杯熱美式咖啡對吧?今天新進了起司可頌你要不要試試看?用悠遊卡結帳還是現金?需要袋子嗎?」
完全命中我的購買習慣和需求偏好,而且還會很貼心地推薦我可能會喜歡的新商品。這種默默觀察客人、精準判斷需求的專業能力,根本比那些只會跟客人閒聊天氣的店員厲害一百倍。
還有我表姊的女兒小雨,看起來個性很內向,每次家族聚會都安安靜靜地坐在角落滑手機或看書。但有一次我跟她聊到最近工作上遇到的困擾和煩惱,她聽完後沒有給我什麼「加油喔你一定可以的」、「不要想太多啦」這種沒有營養的制式安慰話,而是非常認真仔細地問我:「你覺得這個問題最讓你困擾的核心點是什麼?你理想中希望達到什麼樣的結果?你現在手上有哪些可以運用的資源和人脈?你之前已經嘗試過哪些方法了?」
然後她根據我一一回答的內容,給了我三個超級實用、超級貼切的具體建議,每個建議都精準考慮到了我的個性特質、工作環境和實際條件限制。我後來真的照著她提供的方法去執行,竟然順利解決了困擾我好幾個月的大問題。
我這才真正明白,這些看起來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其實心裡都住著一個縮小版的諸葛亮。他們習慣先安靜仔細地觀察和收集資訊,再進行深度的分析和思考,最後才謹慎小心地開口表達意見。而當他們真正開口說話的時候,說出來的每一句話都很有分量、很有價值。
真正厉害的人,從來不會急著向全世界大聲宣告自己有多聰明多厲害。
我學會了慢下來的神奇力量
現在的我,再也不會急急忙忙地想要在每一個話題和討論上都表現出自己的存在感了。以前的我超級害怕聚會或開會時出現冷場的尷尬氛圍,總覺得不說點什麼就會被當成沒有意見、沒有想法的邊緣人,所以不管什麼話題都要硬擠出一句話來插嘴,結果經常說出一些沒有營養、沒有深度的廢話,反而讓自己顯得很膚淺很急躁。
現在我學會了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給別人建議之前,一定要先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搞懂對方真正遇到的問題核心是什麼,然後再花時間好好思考我到底能夠提供什麼真正有幫助、真正有價值的實用建議。
現在當朋友跟我抱怨工作不順心或感情出問題的時候,我不會像以前一樣馬上就急著跳出來給意見、當軍師,而是會先耐心地問清楚:「你覺得這件事最讓你感到困擾和煩惱的地方是什麼?你心裡理想的結果是希望變成什麼樣子?你現在已經嘗試過哪些解決方法了?效果如何?」
然後我會花一點時間安靜地消化和思考這些資訊,再慎重地告訴他我的想法和建議。神奇的是,這樣做反而讓我說出來的話變得更有分量和說服力,朋友們也更加願意找我討論重要的人生課題。
我發現,真正的關心和幫助不是急著提供標準答案,而是耐心地理解和分析問題的全貌。真正的智慧不是炫耀自己知道多少理論知識,而是能夠實際幫助對方解決多少現實困擾。
慢一點開口說話,往往能夠說出更有份量的重要話語。
給每個安靜美好的心靈

如果你也是那種在聚會中比較不愛主動講話的人,如果你也曾經因為自己不夠外向活潑而感到自卑或懷疑自己的價值,我想給你一個溫暖的擁抱,然後誠懇地告訴你:你真的一點問題都沒有,你真的很棒很珍貴。
在這個每個人都搶著大聲發言、急著刷存在感的吵雜世界裡,你選擇安靜的特質其實是一種超級珍貴、超級稀有的品格。
當所有人都在急急忙忙地搶著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的時候,你選擇先用心仔細地聆聽;當所有人都在爭先恐後地搶著說話刷存在感的時候,你選擇先認真深入地思考;當所有人都在忙著抱怨問題有多困難多複雜的時候,你已經開始默默地在心裡想解決辦法了。
你不是沒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你只是習慣先把這些想法在腦海裡整理得更完整、更有條理之後才說出口。你不是不會表達和溝通,你只是不想浪費寶貴的時間去講那些沒有意義、沒有價值的空話廢話。你不是能力不夠或智商不高,你只是不喜歡到處炫耀和張揚自己的本事和才華。
在這個越來越急躁、越來越浮躁的現代社會裡,像你這樣還能夠安安靜靜坐下來深度思考問題的人,真的是最最珍貴的存在。
你要知道,這個世界真正需要的,其實不是更多很會講話、很會表演的人,而是更多像你這樣會用心思考、會解決問題的人。
在這個人人都急著搶麥克風大聲說話的時代,你安靜思考的樣子才是最美的風景。
做獨一無二的自己就夠了
現在我終於真正明白了,這個多采多姿的世界本來就需要各式各樣不同特質的人才能運轉得更好。需要那些天生擅長活躍氣氛、帶動現場的人,也同樣需要那些善於深度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人。需要那些口才很棒、很會表達的人,也同樣需要那些考慮周全、做事踏實的人。
就像諸葛亮當年選擇人才時訂下的黃金標準一樣,一個人真正的價值和厲害程度,絕對不在於他平常能夠說出多少動聽好聽的漂亮話,而在於他面對實際問題和挑戰時能夠想出多少真正有用、真正可行的解決辦法。
有些人就像夜空中燦爛奪目的煙火一樣,能夠在瞬間綻放出絢麗的光芒,照亮整片夜空,讓所有人都忍不住抬頭仰望和驚嘆讚美;而有些人則像海邊沉穩可靠的燈塔一樣,默默地在風雨交加的漫漫長夜裡為那些迷失方向的船隻指引回家的正確航道。
兩種光芒都很重要,兩種存在都很美麗,兩種價值都值得被尊重和珍惜。
你完全不需要勉強自己變成別人期待的樣子,你只需要努力成為最好最真實的自己就夠了。因為這個世界上最迫切需要的,真的不是更多很會說話很會表演的人,而是更多像你這樣懂得深度思考、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珍貴人才。
而你,就是那個在最關鍵的時刻能夠給出最關鍵建議的人。你是別人遇到真正困難和挫折時第一個會想到要去找的人,因為大家心裡都清楚地知道你會認真仔細地聽、會用心深入地想、會給出真正管用有效的實用建議。
擁有這樣特質的你,真的比任何人都要厲害和珍貴。
記住這句話:在這個人人都搶著拿麥克風大聲說話的喧嘩時代裡,懂得用心安靜思考的你,才是這個舞台上最耀眼的真正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