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英國或者是倫敦,第一時間浮現出腦海的會是怎樣的畫面,昔日的第一帝國,可能只是一種敘述,要將它轉換成畫面,恐怕會有點抽象。因此,可能大家的畫面都是電影中的經典畫面,一位身穿深棕色大衣的紳士,走在燈火闌珊的街道上,突然閃進路旁的紅色電話亭,打起一通神秘的電話。而這個紅色電話亭,搖身一變成為旅行社文宣中的重要特徵。

河畔的紅色電話亭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行動電話的普及,電影中作為主要溝通角色的紅色電話亭,在路面上已經是可遇不可求了,即使在泰唔士河北岸上仍有它的存在,但似乎象徵意義大於實際作用了。記得當年走在倫敦的街道上,心想著路邊可能會存在著一連串的紅色電話亭,但實際走在路上,卻發現他已經成為稀有品了。從倫敦塔橋沿著泰唔士河的河岸走回大笨鐘,只有在鄰近大笨鐘的街道旁,看到唯一的一個紅色電話亭,儼然成為了街道上的明星,變成眾人到此一遊的背景。或許哪一天,他會成為時代的眼淚,亦或者,會迎來嶄新的身份,這都很難說。

河畔邊的建築物

從北岸遙望南岸的倫敦眼
他的帝國長得什麼樣子,我並不清楚,其實也不太在意,對岸的倫敦眼更加的高,但在看似古老的壯麗建築物前面,卻又顯得渺小。這種感覺很難形容,但現實就是這麼的滑稽,可供遊客登高望遠的倫敦眼,即使明顯的高過北岸的這棟建築物,但站在北岸,一邊是隔著一條河的倫敦眼,一邊是僅隔著一條道路的壯麗建築物,天秤似乎完完全全的倒向北邊,絲毫不給倫敦眼面子。

北岸視角的大笨鐘
如果說泰唔士河的南岸,是現代的藝術象徵,那麼在我的心中,有著大笨鐘和倫敦塔坐鎮的北岸,就是古典倫敦的象徵。只不過,一邊已然成線,另一邊卻是點的集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