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中秋,三峽祖師廟迎尪公出巡熱鬧登場!本文整理迎尪公活動時間、爐主制度、靈驗故事、交通建議,一日遊行程與三峽老街美食推薦,帶你看、玩、吃、拜一次滿足,體驗最道地的三峽中秋文化。
一、清水祖師(長福巖/三峽祖師廟)簡介

清水祖師(圖片來源:Facebook)
- 三峽清水祖師廟(又稱長福巖、三角湧祖師廟)為三峽主要信仰中心,主祀「清水祖師公」(廟方說法多以陳昭應為由來),廟宇創建於18世紀(乾隆時期),歷經數次重建,建築、石雕、木雕、藻井等在台灣廟宇中相當著名,並為地方重大祭典與民俗活動的主場。
二、什麼是「尪公」?(尪公是誰)

保儀尊王(圖片來源:集應廟官網)
- 「尪公」在三峽地區口語中常用來稱呼保儀大夫/保儀尊王這類的神祇(在閩南話亦用「尪公/佛公」泛指偶像)。
- 信仰源流上,保儀大夫與保儀尊王在民間常與忠烈將士(例如張巡、許遠等被追封的歷史人物)或地方護農、驅邪的神格結合,隨著閩南移民傳入台灣後,在台北盆地與三峽一帶紮根,成為農業社群祈求驅蟲、保收成與驅疫除瘟的守護神。
三、三峽迎「尪公」(中秋)——活動緣起與意義

(圖片來源:中央社訊息平台)
- 三峽地區(尤其三角湧)有把中秋節重點放在「迎尪公」的長年習俗:每年農曆 8月15(中秋) 前後,由祖師廟或某些主廟迎請尪公到各庄頭(里)遶境、分香,意在「鎮宅、驅邪、驅蟲、保鄉里平安」——對過去以茶、稻作為主的社會尤為重要。這個習俗從清末流行起,至今仍由地方里長、爐主與在地社群維持與傳承。
四、活動內容(常見流程與特殊活動項目)
- 迎神儀式/請神、安座:主廟(如長福巖)會請神像或神輿,祭典負責人(爐主)主持請安。
- 遶境(分區迎尪公):尪公的神轎(傳統上多為體積小的神輿,俗稱「尪公」——小神轎,方便進入田間小路與巷弄)逐庄頭遶境,路過之處有驅疫、除蟲的象徵意義。
- 地方祭食/普渡或發放平安物:遶境站點常與發放供品、平安粥、拜拜餅或簡短紮食等結合,社區共餐或宴請信眾。
- 陣頭、歌仔戲或民俗表演:配合遶境的有媽祖班、陣頭、歌仔戲或布袋戲等民俗演出,增添熱鬧。
- 年例與爐主的輪值/傳承:各庄頭有自己的爐主與輪值制度,顯示活動除了宗教,也具強烈的社區凝聚功能。
五、活動區域(遶境與影響範圍)

(圖片來源:勁報)
- 主場: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長福街一帶)。
- 延伸庄頭/範圍:三角湧(舊稱三角湧地區)整體各庄頭(里)——包含三峽市區、鄰近的鶯歌、樹林、部分臺北盆地南側(木柵、景美、萬隆等與其香火往來的廟宇)——現今雖都市化,但迎尪公的遶境仍保留在各里街巷與社區空間。
六、為什麼中秋要迎尪公(社會文化意義)
- 在傳統農業社會,中秋時節是秋收前後,祭祀與祈福活動與農事安全、病疫防治密切相關。迎尪公象徵向地方守護神請安,祈求來年平安、五穀豐收、疾病遠離;同時這個活動在現代也成為地方認同與世代傳承的節慶。
七、中秋迎尪公活動簡介與注意事項(適合導覽文案)
在三峽地區,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舉行的「迎尪公」活動,是許多人眼中比烤肉、賞月更具地方特色的傳統祭典。三峽祖師廟(長福巖)會在中秋前夕至臺北木柵、景美、萬隆等地請回保儀尊王與保儀大夫兩尊「尪公」, 再分置各庄頭(里)進行遶境與安座儀式,祈求驅邪除病、保佑里民平安。整體儀式融合神轎巡境、陣頭表演、地方供餐、信眾參拜等元素,場面熱鬧隆重。
八、注意事項(給遊客 / 信眾/導覽者)
- 活動時間與路線每年都可能有所微調,還是以廟方或地方公告為準。
- 因為遶境常走入巷弄、小路、農田,一定要穿著方便行走的鞋子(避免高跟鞋、拖鞋)。
- 尊重大典儀式:遶境路線沿途若有擺設香案、祭品、燭火或供桌,切勿跨越、碰觸、搖晃。
- 拍照/攝影應避免使用閃光燈對神尊、神轎,並遵從廟方或工作人員的指引。
- 若要參與抽籤、擲杯、補香或競標祭品活動,應尊重地方習俗與程序。
- 留意交通與動線:中秋期間多地封路或交通管制,建議提早出發、搭乘公共交通或善用接駁。
- 安全第一:天氣炎熱、日曬強、蚊蟲多,備妥遮陽、飲水、防蚊用品。
九、三峽迎尪公:爐主制度與典故靈驗故事
- 爐主輪值制度
三峽地區迎尪公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各庄(里)的「爐主制度」。每年農曆中秋前,由地方耆老、里長或信眾推舉當年爐主,負責迎請尪公、籌辦遶境、供應香案與平安餐,並協調神轎行程。這種輪值制度不僅分擔經費,也象徵全里共同守護社區平安的責任。
(出處: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 由祖師廟統一迎請再分派
早期各庄頭需自行到外地迎請尪公,如今多由三峽長福巖祖師廟統一前往請神,再將神像或神輿分送各里安座,維持整體信仰秩序與時間協調。即便如此,各里仍保留自己的爐主與祭典,保有地方特色。
(出處: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 自設神像的分靈方式
部分庄頭因信眾眾多,直接自購尪公神像,請祖師廟為其開光分靈。例如秀川里自 1998 年起就有自己的保儀大夫分靈神像,中秋時再移駕至祖師廟迎請神力,之後巡境保佑居民。
(出處:vocus 地方誌專文) - 尪公神格與忠烈典故
尪公一般被認為是唐代忠臣張巡(保儀大夫)與許遠(保儀尊王)的神格化。兩人於安史之亂中守城犧牲,忠烈精神感動後世,被朝廷追封為神明,並由閩南移民帶入台灣。三峽居民供奉尪公,象徵忠義護鄉、守護地方的精神。
(出處:長福巖祖師廟簡介) - 韓愈文學頌忠助興崇祀
唐代文人韓愈撰寫〈張中丞傳後敘〉,盛讚張巡守城事蹟,使張巡與許遠的忠義事蹟廣為流傳,進一步促成其被廣泛祭祀,也成為三峽尪公信仰文化背景的重要文獻。
(出處:鏡週刊文化專題) - 驅蟲護田的靈驗傳說
傳說早期三峽是茶葉、稻米產地,每逢蟲害盛行,村民請尪公遶境,隔日田間害蟲減少,收成得以保全,因此尪公被視為農作守護神。至今迎尪公仍有「驅蟲、保收、祈安」的意義。 - 顯靈護庄的故事
在三峽開墾初期,曾有村民口述「尪公顯靈帶領村民避開原住民襲擊」或「在夜間現身驅逐惡鬼」的傳說。這些靈驗事蹟代代相傳,增強了社區凝聚力,也使迎尪公成為居民共同參與的重要儀式。
(出處:台灣民俗資料庫) - 近代仍持續靈驗的案例
地方口耳相傳,近年有居民參拜尪公後痊癒久病、或在求子、求事業順利上獲應驗,這些故事持續吸引年輕世代參與迎尪公,延續傳統信仰的生命力。
(出處:地方耆老訪談與地方誌紀錄)
「三峽中秋迎尪公一日遊行程建議」
- 上午 *搭乘捷運+公車抵達三峽 *先到三峽祖師廟參拜,了解清水祖師歷史 *漫步三峽老街,欣賞古蹟建築、挑選伴手禮
- 中午 *品嚐三峽牛角麵包、老街豆花、油飯 *休息、拍照打卡
- 下午 *觀賞陣頭表演,沿街跟隨尪公出巡隊伍 *體驗爐主、信徒沿途設案祭拜的熱鬧景象
- 晚上 *看煙火或晚間藝文表演 *可順遊三峽藍染文化園區,認識藍染工藝 *返回台北或新北市區
&三峽在地美食推薦
來三峽參加中秋迎尪公,不吃美食就太可惜了!以下是必吃的三峽老街人氣小吃與伴手禮:
- 三峽金牛角麵包
- 三峽最具代表性的伴手禮,外酥內軟,口味多樣(原味、巧克力、抹茶)。
- 老街古早味豆花
- 香濃豆花搭配花生、紅豆,適合邊逛邊吃,清爽解暑。
- 阿宗芋圓或米苔目冰
- Q彈芋圓、綿密地瓜圓,搭配剉冰超消暑。
- 祖師廟口米粉湯
- 在地人推薦的熱湯小吃,配上滷菜或油豆腐剛剛好。
- 三峽油飯 & 油蔥粿
- 傳統米食小吃,香氣十足,中秋祭拜也常見。
- 藍染文創甜點 / 咖啡館
- 老街上有許多文青咖啡店,能體驗藍染 DIY、品嚐限定甜點。
&常見問題(FAQ)
Q1:三峽中秋迎尪公活動在哪裡舉行?
A:主要在新北市三峽清水祖師廟及老街周邊,活動包括祖師爺神像出巡、陣頭表演、沿街祭拜、夜間煙火。
Q2:迎尪公活動什麼時候舉辦?
A:通常在農曆八月中秋節前後數日舉行,建議提前關注三峽祖師廟公告,以確認當年日期與時間。
Q3:參加迎尪公要準備什麼供品?
A:常見供品包括三牲、水果、發糕、月餅,象徵祈求平安、團圓與豐收。
Q4:三峽老街有哪些必吃美食?
A:金牛角麵包、古早味豆花、米粉湯、油飯、芋圓剉冰都是人氣必吃,還可到藍染文化園區體驗手作與喝咖啡。
Q5:開車去迎尪公活動會塞車嗎?
A:當天老街周邊有交通管制,建議搭乘捷運到永寧站轉乘公車或搭乘客運至三峽轉運站,再步行前往。
作者|悠遊時光
三峽的中秋迎尪公不只是熱鬧的廟會活動,它承載著地方信仰、忠義故事與百年傳統。走在老街、參與遶境、品嚐在地美食,不只是觀光,更像一次穿越時光的文化體驗。希望這篇文章能帶你認識三峽祖師廟的魅力,體驗道地的中秋迎尪公氛圍,也留下難忘的旅遊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