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連三黑,情緒轉為謹慎 美股三大指數續跌迎接明日PCE通膨報告:道瓊-0.38%,S&P 500 -0.50%,那指-0.50%,費半相對抗跌收-0.20%。這是連續第三天回檔,盤面情緒偏謹慎,成交量變化不大、以事件前的觀望為主。 強勢數據推升殖利率,降息想像被降溫 驅動面來自兩項強勢數據:美國上週初領失業金降至21.8萬件(較前週少1.4萬),Q2 GDP最終值上修至3.8%。在聯準會剛降息1碼之後,這組數據壓抑市場對「年內多次降息」的押注,美債殖利率走高,對高估值與長久期資產(特別是大型科技)形成壓力。另有政府關門風險與鮑威爾本週偏謹慎的談話,加深資金保守度,市場等待週五核心PCE的最終定調。 板塊分化加劇:AI供應鏈局部強、雲軟體與汽車零售承壓 產業表現出現明顯分化。半導體中,消息面利多的個股走強:Intel大漲8.87%(傳與蘋果、台積電洽談投資/合作)、邁威爾+4.64%(多位高層同步買股)、輝達小漲0.41%。科技藍籌中,IBM受量子計算落地驗證拉升+5.17%;但雲端/企業軟體承壓,甲骨文遭券商開出賣出評級重挫逾5%。消費端,二手車零售CarMax財報失色重挫20%,反映高利率環境下耐久財需求與庫存折舊壓力。美股七雄多數走弱:特斯拉-4.38%、Meta-1.54%、微軟-0.61%、Alphabet-0.51%、亞馬遜-0.94%,蘋果逆勢+1.81%。資金傾向抱持品質與確定性,對估值敏感族群採取獲利了結。 Intel洽談外部投資與合作,股價大漲近9% 市場報導Intel正與蘋果、台積電洽談投資或合作,亦傳與其他科技/投資方接觸。對英特爾而言,若成功導入策略資金,有助AI與製程轉型、分擔資本開支壓力;對供應鏈而言,可能重塑美系製造與先進封裝的版圖。受此激勵,股價收漲8.87%。不過協議條款、持股稀釋與實際出貨時程仍待釐清。 IBM量子應用獲金融實測,股價漲逾5% 滙豐以IBM的量子資源進行債券交易試驗,預測成交機率較傳統方法提升34%。量子在特定金融任務的「可用性」開始被驗證,加上IBM擴大量子基礎設施投資,市場對其長期商用化想像升溫,股價上漲5.2%。量子仍屬早期曲線,但這類「從實驗室走向產線」的案例,對情緒是加分。 邁威爾高層同步買股,釋放對AI需求的信心訊號 多位高層合計逾200萬美元自有資金買進MRVL,市場解讀為管理層對AI/資料中心需求延續的信心背書。股價收漲4.64%。內部人買股是偏中期的正向訊號,但短線仍受雲端資本支出節奏與科技股波動影響。 CarMax財報不如預期,二手車需求疲弱拖累股價暴跌 CarMax營收與EPS雙雙低於預期,調整後EPS 0.99、GAAP EPS 0.64;庫存折舊與信貸成本上升壓力明顯,公司啟動18個月、1.5億美元的費用縮減計畫。股價大跌約20%,創近年新低。市場視其為汽車零售的風向球,高利率下的消費壓力在財報中被放大。 捷普財報與展望優於預期,股價卻回檔 Jabil Q4營收82.5億、非GAAP EPS 3.29均優於預期,並上調中期(FY26)目標:營收313億、EPS 11。AI資本設備、資料中心與網通動能強,汽車與再生能源偏弱。儘管基本面向上,股價收跌6.7%,顯示市場在高估值環境下偏向「好消息出貨」。 甲骨文遭開賣出評級,雲端AI敘事被檢驗 Rothschild Redburn以「賣出」起評,認為市場對合約型雲收入的樂觀已超前基本面。股價下跌逾5%。在AI受惠股漲多後,研調對「訂閱/合約→現金流」的轉化速度更加挑剔。 Costco財報優於預期,會員費與電商成長亮眼 Costco EPS 5.87、營收861.6億美元皆超預期,會員費收入年增14%至17億,電商年增13.5%。在通膨與關稅背景下,Costco憑供應鏈與規模優勢維持韌性,對防禦型消費主題提供正向參考。 勞動市場與GDP偏強,市場聚焦明日PCE 初領失業金21.8萬、Q2 GDP 3.8%皆強於前值,壓抑對年內多次降息的押注,推升殖利率並拉低高估值資產評價。市場現聚焦9/26將公布的PCE(核心月增預期0.2%),作為下一步政策預期的關鍵。 政府關門風險升溫,先影響情緒後影響數據 兩院仍在邊談邊拖,白宮預備關門應對流程。此類事件通常先打擊風險偏好,若關門時間拉長,才會反映到經濟數據與企業訂單。短線視為情緒干擾較多。 我的觀察|強數據未破軟著陸,但利率不確定重新定價 這組勞動與GDP數據雖不至於推翻「軟著陸」假設,卻讓「降息路徑」變得更不確定。市場從「樂觀連降」退回「看數據走」,利率波動對高估值科技股的折現率不利,資金短線轉往現金流穩定、資本支出能見度高的標的。 我的觀察|Intel訊息面催化屬結構題材,但節奏仍看合約與產能落地 若蘋果/台積電/其他策略資本進場,對Intel轉型與美系先進製造是中長期利多,但短期股價已快速反應預期,後續看協議條件、產線時程與毛利結構能否改善。對整體半導體鏈,題材偏中長期趨勢而非短線全面行情。 我的觀察|量子計算邁向「小範圍商用化」的早期信號 IBM×HSBC案例展示量子在特定工作負載的邊際效益。對股價是「敘事→驗證」的重要一步,但收入貢獻仍在培育期。投資上把它視為「長期可選權」,別期待即刻的大幅獲利。 我的觀察|消費耐久財承壓是利率效應的鏡像 CarMax反映的不是單一公司問題,而是高利率下的消費降級與庫存管理難題。這塊多半屬於周期與利率敏感,短線難有快速扭轉,投資人應降低該族群的成長假設。 我的觀察|「好消息出貨」提醒估值邊際的重要性 Jabil與部分AI供應鏈基本面佳、股價卻回檔,顯示在前瞻P/E較高的環境,市場對任何「不夠驚喜」的指引都更嚴苛。對操作來說,評價紀律要擺前面。 Josh評論:短線轉為防守,等待PCE給答案 短期觀點|利率不確定性升溫,波動加劇 - 我把短線由中性偏多下修至中性偏空。勞動/GDP偏強推升殖利率,疊加政府關門不確定與PCE事件風險,對科技與高β族群不利。策略上提高現金比率與避險比重,減少對利率敏感的長久期敘事股曝險,偏向品質、現金流穩定與定價權較強的資產。 中期觀點|軟著陸仍是基線,結構性資本開支支撐企業盈餘 - 我維持中期中性偏多不變。2025年EPS成長動能、AI/雲端/半導體與工業自動化的多年投資循環仍在;變數在於核心通膨黏性與長端利率抬頭帶來的評價壓力。節奏上「逢拉回、看評價」會比「追高」更有效率。 Josh操作筆記:把風險控好,把錢留給確定性 短線執行|事件前降槓桿、管回撤、用工具 - 事件前(PCE)控槓桿與部位曝險,設定單筆與投組回撤上限,必要時用選擇權/反向ETF做對沖。降低高估值、高波動敘事股比重,保留對「基本面有數字、現金流健康」的持股。若PCE低於預期、殖利率回落,再評估分批加回風險資產。 長線布局|結構性主題搭配品質底盤 - 核心持有以大盤+品質/股利成長為底盤,衛星配置聚焦結構性資本開支:AI基礎設施與半導體、雲與資安、工業自動化/基建、能源與上游材料作為通膨與地緣風險對沖。以估值為紀律,偏向在前瞻P/E回到中長期均值附近時加碼,循序建倉、耐心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