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荒誔劇情
手機上有百度的APP,每天睡前大概都會點開來閱讀一下小說,不是有多好看,而是可以活動一下頭腦,嘻笑怒罵一番,因為那裡面的劇情千篇一律,都是女婿或媳婦,任勞任怨,擔負家中所有的勞務,任婆婆或岳母予取予求,但前者的需索根本沒有界線,一有抱怨或抗拒,則不是一大堆的親情勒索,就是一大圫的道德綁架,累積了一大堆的怒氣和委屈,無法宣洩也無處宣洩,最最令其無法接受的是另一半,在此一半受辱種情形下,不止不能制止此種不公且極其羞辱,侮辱的事件,而且還懦弱,無能,甚至要求受辱者以和為貴,或者直接就認為這是小事,或者是習以為常理所當然的瑣事……,要求當事者慮及其難處,令當事者陷於喪氣且灰心,從失望到絶望的窘境中,直到因為某事件嚴重超越容忍底線,使當事者不再容忍,終於爆發衝突,以致事態嚴重要無法收拾的地步。你知道嗎?其劇情宛若遵循著一條公式,就像年輕時看的武俠小說一樣,循著一定的公式:主角受委屈,深山修練,出山後一掃寃屈。什麼時代了,還在演著家醜不可外揚,家規,長者命不可違的說詞,因此,每晚入睡前的儀式就是邊看邊罵,既娛樂了自己,也讓腦袋動了一動。
台灣版的類似劇情
沒想到2025/09/23的 <聯合報>有篇明妙寫的<底線>。內容與上述劇情幾乎完全一樣,只差她沒有離開這個深坑。婚前婆家就刁難她,因為老公堅持才得以入門,以為嫁給了這個男人,沒想到面對的是這家人。公婆公然嫌棄她的一切,隨時找麻煩,一有差錯就冷嘲熱諷,百般刁難,直到婆婆重病她任勞任怨的照顧,才終於獲得肯定和認可。然後呢?她和老公又承擔起全年無休照顧公公的責任,問題是公公對她煮的每一餐都百般挑剔,讓她身心俱疲,終致大病兩場(開大刀),最後只能跟公公攤牌:「如果嫌我煮得太難吃,那以後就叫外罵;如果不是,請不要再嫌棄了。」公公雖然不高興,但也不再隨意嫌棄了。「儘管公公從未給她好臉色,但她依然克盡孝道,只希望公公能早日感受到她的努力和付出。」
什麼時代了?
看完後只想罵人,什麼年代了,還有如此愚孝之人也真的是嘆為觀止了。我佩服她的堅忍,但卻無法同情她,公婆之所以能縱其所欲,肆意侮辱她,完全是她自找的。因為她透過自己的隱忍,屈服,和懦弱,不讓公婆有反思自己作為的機會和可能,使得公婆陷溺在無理取鬧,自以為有威嚴的無知且無恥的狀態中。她期待公公的承認,但卻把自己的尊嚴和受人尊重的可能,寄託在一個長不大的馬齒徒長的巨嬰長者身上,如何讓人同情?小結
沒想到百度的荒誔劇情竟然還有台灣的現代真實版本。
註:
《禮記.禮運》:「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
《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三節》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
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
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論語. 憲問》「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顏氏家訓》「父不慈子不孝」
儒家傳統中,人與人間的相處都是相對的,沒有什麼兒媳出嫁就只能任由婆家凌虐或侮辱的,所有兒媳覺得不能接受的,都應直接反應並表達看法。逆來順受,百般隱忍,只求最後獲得施虐者的認同…,活該你受凌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