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間房子是在27歲(2001年)就買了,身為北漂族的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與其繳房租 不如自己買房子(位於新店區捷運站附近新成屋)繳房貸(6%),就和父母商量請父母提供給我頭期款(106萬),讓我完成這個人生重大的決定
中間歷經房價下跌(SARS),因工作不順利,繳不起房貸,跟好友借錢還房貸,也曾經懷疑自己為何要買房子,但是還是硬撐下來(在2007/06/20將房貸結清),只應是我自己決定要這要做,為自己決定負責任
事隔多年,驗證這決定當然是正確的,因為房價漲很多(約3~4倍),但是若房價是跌的呢?這決定會是正確的嗎?
個人還是認為是對的,起碼我存到一間房子,同時地點好(都市+捷運)的話,要跌也不會跌太多少,重點是自住的房子是買得起最重要,不要太在意房價起伏,下面有個小故事分享給大家...
多年前有個年輕同事說台北房價太貴了,房貸會讓他生活品質變差,要等房價低的時候再入手,等了5年還是沒有入手,因為他設定的房價太低了(低於市價30%),其實這5年期間房價真的有下跌,只是跌幅不多
結果他還是因為要結婚,還是硬生生地買了,入手房價還比5年前任何時候高,還好他入手了,不然現在又更難入手
我真的不後悔買房子,但是後悔太早還完房貸,應該利用這些錢投資股市,創造更多財富,只是還完房貸隔年就是2008年金融海嘯,我若沒有提早還房貸,而是投入股市的話,後果是甚麼? 其實我也不知道,沒有實驗過,很難跟大家分享...
目前還沒有買房子的人, 請思考一下自己未來的方向(畢竟人生沒有回頭路)...
給年輕人買房建議:
- 雙北/高雄/台中 捷運站附近[保值]
- 頭期款不足時,挑選離捷運站遠一點(1KM)套房型[買得起]
- 趁年輕盡早入手
聲明:本人不是房仲業也非代銷,房市漲跌跟我沒有關係,單純是人生實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