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s 娛樂隨筆|Unbox2 開箱心得
一台遊戲機的升級,從來都不是單純的加法,而是一次遊戲體驗的蛻變。

手感與重量:吸附更穩,卻也更吃力
這次的 Joy-Con 2 與主機結合方式,不再是「卡進去」的阻力感,而是像被吸附進去一樣,扣合得相當穩固。這點比前代改善很多,不必再擔心晃動或鬆脫。
不過這代重量增加明顯:NS2 主機本體 534 克,比 NS OLED 的 420 克重了 100 多克,這100多克可能體感還好,但再加上大了一圈的機身,長時間手持就更容易疲勞。就我自己手持遊玩來說,這次體感還是挺吃力的。

磁吸的結合感,非常舒適。
成本與價格:容量表面夠用,隱形支出更高
這次內建 256GB 容量,跟NS相比可能會覺得還算寬裕,但現代遊戲動輒十幾二十 GB,很多實體片還需要額外完整安裝,空間更快見底。問題是:NS2 擴充強制使用 microSD Express,舊的 UHS-I/UHS-II 卡雖然插得進去,卻無法拿來安裝或讀取遊戲。這等於一定要買新卡,速度快是優點,但因為還不普及,因此售價比一般卡高出不少。

容量擴充到256G,但實際上依舊是不夠用。
另外遊戲價格普遍上漲,任天堂第一方幾乎都超過 2,000 台幣,整體來說雖然主機定價 14,380 元不算貴,但後續遊玩的隱形成本絕對不低。

僅支援microSD Express,之前的無法使用。
溫度與電力:Dock 待機過熱,續航體感偏短
我曾遇過幾次 放在 Dock 待機,取下時機體過熱的情況。之後我把充電上限調低,好像比較少遇到,但也不確定是否系統更新改善了,還需要再觀察。
電池部分則讓我有些失望:雖然規格上比前代進步,但我實際體感常常玩 1 小時多一點就掉了一半電量。官方數字是 2~6.5 小時,但我自己偏向低標。手持攜帶族要注意這點。

可以從上方充電,對手持玩家很友善。
效能與玩法:舊作快轉,帶來新玩法與突破
效能的提升是立刻能感覺到的。就算沒有專屬 NS2 版本,遊戲的讀取時間明顯縮短,幀數也更穩。
至於NS2版升級最明顯的例子就是 《寶可夢 朱/紫》,在 NS2 上的體驗幾乎像是補完版,速度與穩定度讓人整個回不去,好像之前遊戲只是半成品一樣。而像 《馬力歐賽車 世界》的大地圖、《咚奇剛 蕉力全開》的地圖破壞玩法,這些設計明顯就是NS跑不動的東西,只能靠新硬體來支撐。至於 滑鼠模式,我到現在還幾乎沒使用過,只能算是保留功能。
這正好呼應任天堂一貫的哲學:硬體是為了玩法而服務,當有新玩法的誕生,才會升級硬體去實現。
這種概念可能跟其他家都相反,但也或許正是他們的遊戲與主機這麼特別的原因。

新主打的滑鼠模式,但我還沒用過。
相容與細節:舊手把還能用,聲音也更飽滿
原本的 NS Pro 手把與多數副廠手把依舊能用,並不需要急著換新。對我而言,這點挺貼心。
螢幕與喇叭的提升也值得一提:雖然不是 OLED 的豔麗,但 IPS 面板的亮度、對比與色溫看起來更自然耐看,喇叭音量也更飽滿。
市場對比:規格不搶眼,生態才是底牌
市面上還有像 ROG Ally、MSI Claw 這些掌機,效能數字比 NS2 高出一截。但與其相比,其缺乏的是真正吸引人的 獨佔遊戲生態與整合的遊戲體驗,而這些正是NS2的特點。
任天堂的遊戲跟產品會這麼吸引人,我認為是因為任天堂目前仍然是一家純粹的遊戲娛樂公司,而其製作人本身就是遊戲狂熱者,所以能把玩法和硬體緊密綁在一起,也不會有外行指導內行的遊戲開發情況發生。

推薦對象:買或不買,都看你想不想等
如果你已經有幾款想在 NS2 上體驗的遊戲,不管是新獨佔,或是想把舊作搬過來享受更快讀取、更穩定的版本,那麼現在入手完全合理。你會馬上感受到升級的好處。
但如果你暫時沒有明確的目標,那麼其實不急,可以等到獨佔陣容更完整、周邊卡價更穩定再出手。
重點整理
- 適合立刻入手:追求手持體驗、在意讀取與幀數;已鎖定 NS2 新版或玩法的玩家。
- 適合再觀望:短期沒有想玩的獨佔遊戲。
- 隱形成本:microSD Express 強制卡價高;遊戲定價普遍漲。
真正的升級,不在規格,而在你願意打開它的理由。
—— Simon's 娛樂隨筆 Unbox2
📷 圖片來源:本文圖片取自官方預告與公開資料,僅作心得交流用途。
Nintendo Direct: Nintendo Switch 2 – 4.2.2025
延伸購買
想把體驗補齊?以下這些最實用 👉
👉 現貨 NS2 Switch 2 主機 台灣公司貨 Switch2主機 NS2主機 任天堂2代主機
👉 任天堂 SanDisk Switch 2 特規記憶卡 microSD Express 256G NS2
小提醒:下單前確認賣場標示 microSD Express,避免買錯規格。